看书本 > >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 第591部分

第591部分(2 / 2)

阮福升随后还命内侍监晓谕后宫,见了自己一概改称“殿下”。不得称“陛下”。

阮福升并不知道,他的后宫之中,会因此而掀起波澜,

深宫之中,潘清娴又梦见了爷爷潘清简。

爷爷仍然穿着朝服冠带。端坐在那里,呆呆的看着她。

爷爷的面容还是那样的消瘦,眼神还是那样的忧郁。

潘清娴总是在夜中霍然惊醒,反复回想爷爷的面孔,眉目历历,竟是那样的清晰,仿佛爷爷就在自己的面前一般。

除了这个梦,她经常梦见的,还有一个年轻的男人,但她总看不清他的面孔。而爷爷却总对自己说。一定要找到这个人。

那些梦,在时光的漆黑布幕上纵横划出裂隙,容她觑看未来的一角,然而看见的是谁,或是怎样的情形,却不由她选择。

日子飞快的过去了。爷爷去世已经有十七年了,南圻全境也已经落入法国人手中。

当年嗣德帝见南圻西部三省危在旦夕,于是派“西素信服”的爷爷潘清简为“永隆三省经略大臣”,试图阻止法国人吞并三省。正是这次与法国交涉,让爷爷走向了人生的末路。

嗣德帝一厢情愿地认为“法人信重之(潘清简)。料必能委曲投机,一言贤于十万师……务使听从,得赎回为上。何省法人乞居商亦听”。然而,那一年法国已将柬埔寨变为保护国。南圻东部三省已割让给法国,因此南圻西部三省处于夹在两者间的尴尬位置,法国人也是志在必得。他们以许多借口如永隆等三省地势悬隔、南圻民众抗拒法国等胁迫让朝廷交出南圻西部三省,嗣德帝除了让爷爷潘清简加强对三省的管理来化解法国人的借口之外别无他法。随着形势的不断恶化,嗣德帝也对爷爷潘清简越来越不满。

那时自己年纪虽小,却也记住了嗣德帝对爷爷的指责之词:

“……朕日日望卿收此三省报朕。则卿纵不幸长往,亦可瞑目,朕亦安心。不然,万世与卿同罪,无有赎辰。魂魄不散,亦为鬼雄以图报。方快说到心疼,无可复下笔,千万里如对卿言,卿犹不信,自诿邪嗣。有见闻筹划,悉入告,勿复如前!”

绝望中的嗣德帝失去了对爷爷潘清简的信任。可他难道不知道,光凭交涉,就能够收回失去的土地吗?

那一年6月,法国人终于采取军事行动,入侵永隆等三省,爷爷潘清简自知大势已去,没有组织抵抗,只是劝喻法军入城“勿惊扰人民与仓库,现贮钱粮仍由我照管”。法国人答应了爷爷的要求,于6月20日取永隆,21日取安江、24日取河仙。南圻全境被法军顺利占领以后,嗣德帝致函法军统帅,请求护送三省大臣回顺化。潘清简没有回去,他只是将三省钱粮和自己的朝服、印绶,并遗疏一封,纳交顺化朝廷。

爷爷在遗疏中写道:“兹辰遭艰否,凶丑起于郊甸,氛祲薄于边圉。南圻疆事一至于此,骎骎乎有不可遏之势。臣义当死,不敢苟活,以贻君父之羞。皇上博达古今,深究治乱。中外亲贤,同心协赞,恪谨天警,抚恤人穷。虑始图终,更弦易辙,势力犹有可为。临绝梗塞,不知所云,但雪涕瞻恋,不胜愿望而已。”

写完遗疏之后,爷爷便在永隆绝食十七日,最后于嗣德二十年七月五日饮毒酒而死,终年七十二岁。

在爷爷死后,嗣德帝不但没有褒奖他的殉节,反而在嗣德二十一年下诏称:“原协办大学士领经略使潘清简前既与林惟浃率定和议,将定边祥三省轻易许人,奉使复无状,候充经略,又坐失机,宜致隆江河三省俱失,二罪均重。虽事后办得一死,未足蔽辜。其潘清简着并与故林惟浃皆追夺职衔,又刮去进士碑名,永存斩候之案。诛既死,以儆将来。”将丢失南圻的责任全部推卸到了爷爷身上。

潘清娴现在还记得,父亲潘清廉闻讯后悲愤莫名的样子。

这也是她为什么进入到了后宫之中做伴读的原因。

父亲希望自己能以美貌贤德得到当时还是皇子的育德帝阮福膺桢的宠爱,让自己在育德帝面前进言,为爷爷平反。

但是谁也没想到,在嗣德帝去世,法军兵临城下之际,朝中权臣会发动政变,幽禁了育德帝,将平日里“素有痴憨之名”的四皇子阮福升推上了帝位!

而自己和后宫中的诸多年轻女孩儿,也就都成了新即位的协和帝的嫔妃备选!

她知道自己一定会被新帝选中她的美貌和博学在后宫实在有名,协和帝又专爱画美人,没有理由会放过自己的。

可是,自己还能够完成父亲的嘱托么?(未完待续。)

PS: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第八百一十九章权臣为媒

潘清娴正出神间,却听到不远处的伴读女孩儿们在低声议论着什么。

“知道吗?北朝的使臣住到咱们宫里来了,听说还带着一个如花似玉的郡主呢。”

“嘘你们小心些!说什么呢!皇上哦,不,是王上已经明令不许说北朝这个词了,要说上国!”

“对对,大家可要记住了啊!”

“那位上国钦使并不是一个老头子,而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很英武的一个人。”

“对,钦使的名字叫林逸青,听说是北朝……哦,不对,上国的林文忠公的孙子呢。”

“听说他一来,法国人就害怕了,把销毁上国给咱们的国玺的那个头目给抓起来了!”

“是啊!听说昨天的朝会,不管是阮大人还是尊室大人,见了他都得低头呢。”

听到女孩儿们说到这最后的一句,潘清娴的心里不由得一动。

女孩儿们似乎有人发现了潘清娴在偷听她们的谈话,便相互使了个眼色,然后结伴离开了,只撇下潘清娴一个人。

潘清娴当然明白她们是在有意的疏远自己,但现在的她,已经习惯了。

她被选入宫来的时候,因爷爷潘清简的缘故,家道已然中落,相比宫中来自贵族重臣之家的另外的伴读女孩们,她的身世显得很是低微。所以一直低头做人,从来不敢奢望什么。

虽然她美貌异常,又有才学,博闻强记,聪明好学,经常被太傅们称赞,说她有成这皇后的资质,但她小小的心承受不了这样的重量。她一遍遍对自己说:一切都还太早,不要太高兴,不要让别人看出你正高兴。她知道有多少嫉妒的眼睛正看着她,尤其是那些王公重臣的女儿们。

能入宫伴读的女孩。大的已十四五岁,小的不过五六岁,大多来自显贵之家,每个女孩子都明白。自己能入宫伴读,就意味着自己会是未来皇后妃嫔的候选者,她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在皇族的打量之中。所以这些女孩儿无不是处处小心。精细仪容,常对了镜子练神态微笑,生怕在皇族面前一个行礼,一句对答做得不到位,就毁了自己的未来。而错失更是绝不能有,不然就可能连家族命运一起搭上。

她们终日在人前灿烂而娴静地微笑,其实内在早已心事沉沉。潘清娴初入宫时,对伴读女孩儿的心机之深,表面和睦无间、私下满腹计较惊讶不已。但日子一长,她自己也变得缄默谨慎起来。

潘清娴不再去想那些烦心的事。只在屋里默默地收拾着包袱,他的父亲潘清廉已然升为机密院主事,来顺化上任。她可以获准搬到都城中的新家去探亲了,父母明天就会在宫门前接她,一想到这个,女孩子就恨不得这一天快一些过去。

可是这时她却找不到自己平日习诗练字的窗课簿了。她唤来宫女来寻找,宫女却说:“或许被清扫的侍女当作陈年旧纸捡走了吧。”潘清娴看到她眼神闪避,心中一丝不安掠过,但这诗抄拿了去又有什么用呢?只可惜了自己想交给父亲看的每日一首的习作。

少女并不知道。此刻,她的一首《咏梅》正被摊在太后的桌案上。

“独立寒冬抱冰魂。不与百花争芳春,格调淡远不容俗,襟怀清高岂染尘?

千里瑞雪一枝红,凌寒自立万山丛。峥峥傲骨群芳羡。风递幽香满苍穹。”

“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太过明显了。小小年纪,就俨然以皇后自居,也不知他们家是如何教子的。这样的人,怎么还能留在宫中,陪着皇子们?”一名妃子正气冲冲地说着。

此时太后刚刚得知大乾朝派来的钦使不仅搜走了多枚越南国的玺印,还逼协和帝废去了帝号。并住在了宫城当中,听说随他前来的还有大乾朝的海陆“天兵”,而法国人一直占着顺安要塞,并自由进出皇城,更是令她一想起来就心惊肉跳,哪有心思为宫中这些事操心。这时听到妃子的口不忌言,登时爆发了,“什么皇后皇子?王上已经废去帝号,你们话里再有一个皇字,小心你们的脑袋!”

妃子们吓了一跳,立刻全都跪了下来。

“婢子们错了,求王太后息怒!”

太后又看了一眼桌上的诗抄,挥挥手道:“既然这孩子人品不行,就让她父母把她接出宫去好了。”

她这么随手的一挥,另一个人的命运就完全地改变了。

于是潘清娴的父亲潘清廉在宫门前接到的,是被太后旨意逐出宫来的女儿。

太后的轻轻一挥手,在这“罪臣之后”的官宦之家来说,简直是如山般的罪责。女儿究竟做错了什么?听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