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君临战国 > 第111部分

第111部分(2 / 2)

“哼,燕国无钱无粮,流亡百姓上百万,难否熬过这个冬天,还不一定,来年开春,我再率领齐军,重新击溃燕兵,灭了燕国!”

※※※

燕国襄平城,辽东郡主城,城外有衍水自西南绕城,流入辽河,这里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历来为燕国重兵把守之处,再往东,就是箕子朝鲜的地盘。

易太后与‘储君’三日前迁往襄平城,作为临时都城,这里要比之前的沓氏城大出十倍,街道宽阔,车水马龙,建筑高大,此起彼伏,虽然被齐军占领了数月,但并没有过多破坏城内建筑。

入城后,易太后立即下令,安抚城内的百姓,统计流民人数,安置临时居住所,寒冬降临,如果朝廷不救济,很多人都要冻死饿死。

在城郊搭起难民棚,生起火炉,搭起北方人独特的土炕,一日两餐,熬粥救济,只要能熬过这个冬天,燕国就要复辟恢复了。

如此一来,襄平城从动乱,变成安稳,都拥戴新储君和太后的政权,城内的经济,逐渐恢复几分之一,酒肆、杂铺店、客栈、铁铺等陆续营业,有了初步的复苏景象。

又过了几日,齐军没有发兵反扑,易太后召来大臣和军方将领商议,开始招兵入伍,驻守周围的城郭和乡镇,发动群众,颁布新政,让所有百姓熟知,现在燕国的新君是姬职。

很快辽东郡盖州城、燕州山城、复州城、海城、鞍城,辽西的义州城、造阳城、柳城、黑水城、凌河城、营州城等十多个郡属县城,还有数十个小邑城郭都被燕军接管占领,各城纷纷效仿襄平城一样,在郊区搭建难民营,普查流民人数和当地户籍人口,招收壮丁入伍,整个寒冬天,燕国人的激情却热火朝天。

襄平临时宫廷内,香炉点燃,宫幔遮挡,屏风古朴,环境幽雅,易太后与太傅郭隗、淳于臻正商议着大事。

“淳于卿家,你负责储君的情报网,跟哀家说说,储君现在究竟在何处?”易太后脸色不善地责问道。

淳于臻硬着头皮说道:“启禀太后,储君调换身份,以辰凌的身法再次进入魏军后,得到五国盟军相国公孙衍的重用,带兵两万偷袭了风陵渡,夜袭栎阳城,火烧秦军粮草,致使函谷关的秦军大乱,被迫放弃函谷关,退守潼关,储君在追击过程中,与秦军发生了激战,由于孤军深入,兵力有限,被迫分兵逃走,至今下落不明!”

“啪!”易太后拍了一下桌案,怒道:“胡闹!堂堂一国之君,身负燕国复辟中兴重任,却如此不知轻重,孤军深入秦国河西之地,九死一生之险境,岂是他能犯险的?”

淳于臻拱手道:“太后息怒,储君这么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此一来,秦国元气大伤,退到渭水、潼关以西,河西四百多里都被五国盟军占据,秦王受伤,用不了多久,诸位王子争权,秦国将会出现空前内乱,这次我们燕国坐收渔翁之利,借助五国之手先把强秦推到,掉过头来,储君就会对五国下手了。”

易太后惊讶道:“秦王受伤了,这是怎么一回事?”

淳于臻不敢隐瞒,如实答道:“储君带领了一支精兵,沿途追击设伏,本来要断去秦军的后路,却想不到误打误撞,伏击了秦王的队伍,使秦武王中了流矢,估计现在咸阳城内已经传开,秦国内乱必从争夺王位开始。”

易太后是秦惠文王的女儿,按辈分排,秦武王赢荡,是她的异母同父的胞弟,孝公、惠文王的千秋伟业大志向,一直影响着易太后,虽然她已经是燕国的太后,但是自己当初加入燕国,也是为了两国联姻,缔结盟约的一种手段,监视燕国举动,有时候她还觉得自己是秦国人,听到秦王受伤,秦国将乱,心头一沉,脸色变得非常难看。

“储君当真是亲手带人伏击了秦王?”

淳于臻刚才话语中有所保留,犹豫一下,点头道:“的确,只不过储君是误打误撞,不知那是秦王的队伍,伏击中,遭受秦军反扑,现在人应该还在河西之地,据说白起带兵在后追杀,也不知储君有没有危险?”

易太后眉峰挑起道:“储君曾答应过哀家,不会伤及秦国王族的性命,现在竟然把秦王都给重伤了,引起秦国大乱,全然不顾及哀家的话,岂有此理,要知道,秦国是燕国最可靠的盟友,接下来燕国复辟兴国,还要靠秦国的支持,没有了秦国,燕国定然会被五国瓜分,储君太不智了。”

这时郭隗拱手辩解道:“启禀太后,老臣有话说。”

“但说无妨!”

“太后自从远嫁燕国之后,便是了燕国人,母仪天下,教导燕国子民,不再是秦国人了,在秦国与燕国的大事上,太后还是要以燕国利益为主,要知道两国之间,没有真正的联盟,只有永恒的利益,秦国之所以是燕国的盟友,因为秦国张仪的策略,拉拢燕国,远结交,近攻略,可以集中兵力对付魏韩赵三晋。”

“一旦秦国强大,横扫六国,到时候,不会顾及太后是否是秦国的公主,而放过燕国,战国博弈,本来就如此,储君这么做,是置死地而后生,重创了秦国,等于给燕国一个发展时机,否则燕国无论如何发展,几十年后也远远不是秦国的对手,秦国衰弱,就剩下齐、赵、魏、韩、楚了,这五大战国,没有秦国那样的地势和彪悍民风,就容易对付多了。”

“眼下秦国内乱,六大战国,与其他小国,又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接下来,谁先变法图强,巩固力量,厚积薄发,谁就有希望问鼎诸侯,称霸中原!”

第0262章密谋

郭隗的一番话,让易太后陷入了沉思,反复咀嚼,神色变化不定,她出生在秦国,自幼被灌输秦国将是统一天下的国家,不出百年,必然会完成此伟业,因此即使易太后在燕国待了二十年,仍然觉得秦国将是日后的天下霸主。

但这次自己的儿子,铤而走险,打破了这个定律,使秦国元气大伤,陷入内乱危机,要恢复,至少也得十年二十年,还得有明主扭转乾坤,否则秦国很可能一蹶不振,被东方六国封堵在潼关以西,继续过半农半牧的生活。

如果赢荡他真的出了事,他没有子嗣,那么继承王位的会是哪一位王子呢?

公子壮?公子显?公子离?公子稷?……

易太后微微凝思,心中一叹,曾经叱咤风云的头号强国,如今却是风雨飘摇,如果诸公子之间争权夺位,发生党羽之争,内忧外患,秦国就真的危险了。

“职儿啊,你这一手也太狠了,完全不顾及自己与秦国的关系,那秦武王可是你名义上的舅舅啊,为母也是秦国的公主啊!”

这时郭隗看到易太后的表情,心知她还处在矛盾之中,继续劝慰道:“燕国遭此浩劫,险些灭国,幸亏上天庇佑,出现了储君姬职这等枭雄人物,文能治国,武能安邦,而且长期在外做质子,心智和胆量都胜过常人,很有帝王之雄才伟略,没有半分妇人之仁,这样的人,做了一国之君,才是燕国之福,中兴大业,指日可待了。”

淳于臻在旁跟着拱手高呼道:“贺喜太后,生子如龙,日后必能完成燕国的雄图大业!”

易太后点了点头,也觉得颇有道理,姬职所展现出来的身手、胆识、谋略都高人一等,运筹帷幄,军政、治国、安民、带兵都有声有色,得心应手,的确让人钦佩。

“淳于卿家,哀家命你,调集所有人手,在魏国河东、秦国河西、赵国西北之地,打探储君的下落,一日没有储君消息,一日不能放松,他是咱们燕国的希望,不能出现任何闪失。”

“老臣遵命!”

易太后起身道:“都回去吧,在储君归来之前,一切保持原样,那个替身要看好了,不能露出马脚来,减少他与大臣们的接触,这阶段,所有奏简,全部由哀家审查、批阅,然后交由三公九卿研究对策,并实施执行。”

郭隗、淳于臻这两位重臣起身,揖手应诺,退出了禁宫王庭。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