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战国的战争不断扩大,不像春秋时期,几千几万人,一战定输赢,到了战国都有常备军、边戍军、禁卫军、乡兵等不同兵种,前三种都是正规招募,而乡兵则是地方的民兵,平时务农,秋季巡逻乡村,维持地方治安,等有战事则可以从中挑选壮丁作战。
这次兵事又起,为防止抽动精锐,发动战争,造成大部分精锐耗尽,因此各国君王都考虑到,要重新招募一支新兵,动用一部分精兵,相互配合,防止几年大战下来,地盘是扩大的,但无精兵防守,很容易被邻国趁机夺取。
毕竟七国会盟的有效约定期限,只有三年而已,三年内各凭实力,掠夺自己的势力范围,三年后,将仍凭实力,可以公开对其他大国动武了。
※※※
邯郸,赵王宫。
赵武灵王一身英气,召集了太子赵何,安阳君赵章、平原君赵胜,大司马公子成诸王子,以及相国肥义,太傅李兑,御史大夫高信。
九卿有田不礼、蔺相如、蔡炎、许钧、赵希、韩徐等,大将军赵奢、赵昭、孔青、赵岩、乐池,副将赵达、赵文星、赵田楠、廉颇等人,士大夫宁越、徐尚、楼缓……
赵国军机政要大臣聚齐,赵武灵王气雄万夫,志吞四海,指着山河社稷图道:“东北中山国,西北楼烦、林胡,都乃我赵国心腹大患,如今我赵人习用胡服,革带皮靴,窄袖左衽,训练骑兵,推行胡服骑射,已经成效,七国会盟结束了,机会到来,这次我赵军就可以名正言顺,无所顾忌地吞中山,北扫林胡、楼烦了。”
“此次进攻中山国,以大将军赵奢为统帅,孔青为副将,安阳君赵章为监军,宁越为谋士,赵田楠、廉颇为先锋将,发兵二十万,骑兵两万,两年内务必拿下中山国,其余人配合调运草、饷、军、械、马、金等所有后勤滋助,不得有误!”
“臣等领旨……”诸人行礼。
※※※
临淄,齐王宫。
齐宣王甫到宫内,也召集了百官议会,太子田地,孟尝君田文,相国田轸,大将匡章、田铮、孙乾、韩聂,副将牧野良、田缮等,文官冯劫、环渊、庄辛、苏厉文武大臣,侧立宫廷之上。
齐王道:“我齐国地处东海之滨,疆域之大,国富民强,先后灭了十数诸侯小国,现在与燕、魏、楚、宋、卫五国接壤,中间还有一个鲁国,包围在境内,如咽喉之刺,孤王早有平鲁之心,但一直担忧战国诸侯阻碍,今次没有了这些制约,伐鲁势在必行,而且要速战速决,不能久拖下去,今日就商议一番,如何抽调军队,运粮军饷,准备兵发曲阜……”
第0435章回燕布局
辰凌带人晓行夜宿,加紧赶路,对于目前燕国的形势,很想快点回去解决,转眼十日过去,终于抵达了易水畔,递交了官文后,顺利渡过易水,不过这里还没有易水长城,因为历史记载,那是他燕昭王登基之后,才派人修建的。
过了易水,就是燕国的边界了,河岸驻扎了一个行辕军营,驻守边防的戍卫军。
随后途径易县、涿邑,绕过了房山,看到数万的征夫正在一片平原之地,修建着新城,那就是不久之后的燕京城,未来的北京旧址。
辰凌登高远望,看着无尽的平野处,正在夯城墙地基,又长又宽,完全按照辰凌印象中北京城的大致样子,规划下来,目前由奉常郭隗、少府顾彦章组织负责,主要是可用之人太少了。
去年入冬前就开始打地基了,准备今年开春,正式高筑城墙,挖护城河道,修建外城、内城官署区、以及王宫之地。
辰凌望了一阵,心有感慨,继续带兵前进,经过蓟城,曾经燕国的旧都,由于遭到内乱的破坏,城郭残破,行人稀少,完全没有曾经一国王城的气概和宏伟。
“国破山河在,不外如是啊!”
范雎、蒋捷、周玉邦、沈之问、高咏等夫子看到这一幕,触景生情,感慨燕国衰落,物是人非。
辰凌摇头一笑,一切就会改变的,至少他已经开始布局了,破而后立,在燕国最低谷后,必然会迎来重生,实现复兴,走向辉煌。
这一日,终于抵达了辽东郡襄平城,燕国临时都城。
辰凌吩咐铁骑们在城外安营扎寨,自顾带着叶羽、荆鹏两位侍卫长,以及二十铁卫,进入城内,按照诸侯国礼仪,先到国衙办,递交了诸侯通牒官文,由这个部门派人通知本部卿长大臣,九卿之一的典客,专门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的大员。
随后,按着礼节,先到国驿府登名入住,黄昏时分,辰凌安置好铁卫们,他带着叶羽、荆鹏来到燕王行宫,在淳于臻儿大臣的引领下,进入了燕王的御书房,在那里摇身一变,易去伤疤和浓眉等,恢复了燕王的身份。
“拜见大王!”
淳于臻儿、燕王替身一起拜见了辰凌。
“平身吧。”
“谢大王——”
辰凌换上了宫袍王服,绣着金丝的锦袍玉带,头带玉珠平流冠,一股威严油然而生,他盯着淳于臻道:“我去后宫慈宁殿拜见一下母后,你派人去宣旨,着丞相苏秦、九卿、大将军入内殿,寡人有事交待。”
“领旨。”淳于臻退出去了。
辰凌看着替身,微笑道:“这些日子辛苦爱卿了,准你三日假,可以回家探亲,三日后回来吧。”
“谢大王!”
辰凌大踏步走向后宫,在寺人、宫女的前后簇拥下,来到了慈宁殿,拜见易太后。
“我儿终于回来了。”
易太后屏退了贴身宫女和宦人后,母子二人拉手俱欢,一晃又去了一个多月。
“你总算回来了,这半月来,不少战事回奏,哀家不懂军事,太子平引兵八万在北部作乱,匈奴那边,大将军秦开打了胜仗,等待大王下一步王令和部署,各国来到的士子,有一半耐不住苦寒和孤寂荒凉,都原地返回,还有一半的人,被安排到燕国各地考察民情,不日后就要回来,各抒心得了,除此外,开春在即,关于井田土地、行商坊市、户口编册等,都没有进行……”
易太后这些日子垂帘听政,辅佐朝政,毕竟他真身不在,为了及时准确把握朝廷大权,让太后暗中定夺大小事务,这一见他归来,劈头盖脸就把当务之急,全盘道出。
辰凌淡笑道:“这些我多少听闻一些,过会儿,王儿会与军机政要大臣们,敲定这些大事,放心吧,王儿在大梁,亲眼目睹了七国君王,对天下大势了然于胸,这些事都难不倒王儿。”
易太后轻轻一叹,拉住他的手道:“我信得过你,要不是你要利用这身份,时常出去走动,哀家也不会被迫干预朝政了,对了,还有一事,秦国派人送来信函,要与咱们联姻,远嫁栎阳公主赢珂儿,做大王的王妃,你觉得如何?”
辰凌微笑道:“秦燕代代联姻,达成联盟外交,自然不应拒绝,反正宫内尚无一妃一后,娶过来也好,平时可以陪着母后聊聊天。”
易太后点头道:“哀家也是这么想的,毕竟燕与秦,世代友好,互派质子,联姻不断,娶秦国公主为妃,对燕国也算巩固一个外盟,又不涉及地域边界之争,比其他诸侯国都要稳妥,只是有些担心大王的隐秘身份,应不应瞒着她?如何瞒法?”
辰凌微微一笑,说道:“母后,其实我与这位赢珂儿公主还是旧时,只不过她不清楚孩儿的燕王身份,只知我叫辰凌,当日我在秦国落难,与她结识,颇有情意,我猜她远嫁燕国,未必称心,心里还挂念着‘辰凌’,而不是我这燕王身份,这样一来,新婚之日,她必然百般挑衅,大闹洞房,使得燕王不得意她,如此孩儿就将计就计,先打她入冷宫,冷落她一段时间,这样不常接触,她便难以猜测其中隐情,等到那个身份失去价值了,就会金蝉脱壳,在魏国销声匿迹……”
易太后感慨一叹:“如果当初先王,有王儿一半的谋略心计,也不知落得大权旁落,被权臣架空起来,闹得燕国差点覆灭,江山沦陷,一片狼藉。”
辰凌眼神如利剑,蓦然间,变得冷酷起来,对于齐国的血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