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开个飞机去明朝 > 第117部分

第117部分(2 / 2)

“但是。”李信微笑着接着道:“若说他想要联合皇太极,恐怕还没有这个本事,也没有这个门路,将军不要气坏了身子。”

“恩!”朱常渊听李信这么说,心中好过了一点。

但是刚刚恢复过来一口气,那边李信的一句话又差点将他口中的茶水弄喷出来。

“不过,熊大都督的这番话,将军其实可以考虑。”

“你说什么?”朱常渊不介意造反,可是若让他与老熊和皇太极联合,那是侮辱他。

老子没有能力还是没有钱?还是没有人?需要他们这俩货的支持么?

“将军切听我说完。”李信脸色一狠,道:“此时大明外有皇太极,内有李自成、冲天炮、罗汝才和张献忠这些人,北方迟早会乱作一团。”

“将军若是能一鼓作气吞并了谷城的张献忠,趁着杨嗣昌离蜀之际并入西川,然后连荆襄至金陵,江南之地唾手可得啊。”

李信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太过冒险,成功率很低。

首先,朱常渊手下的兵太少,便是让他吞也吞不下这么大的地盘,其次,江南并无战乱,也没有灾荒之虞,到时候万一崇祯抽出手来收拾自己,得不偿失。

关键是,他来到大明朝的主要目的是征服民心,传达现代化概念,若是一味征伐,哪还有时间做系统任务,到时候即便得到了天下,匆匆十年转瞬即逝,到时候还不是白骨一堆?不,是骨头都留不下,被系统吞噬个干干净!

“江南之地人心向明,不妥!”朱常渊摇头。

李信怅然,道:“将军说的也有道理,现在时机尚不成熟,等有机会,再做筹谋也不算晚。”

++++++++++++

也许是朱常渊的到来,也许是平行世界的历史轨迹发生了莫名其妙的偏移。

大明崇祯十一年,李自成提前复出于商洛,集结川陕难民攻掠长安,而后,在四川驻军的杨嗣昌提兵北上与陕西巡抚洪承畴一起夹击自成。

导火索一旦引燃,酝酿中的火药桶子瞬间都喷发了出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让大明王朝反应不及,整个长江以北战火纷飞。

罗汝才反了,冲天炮反了。

但这些,都还伤不了大明的根本,大明帝国虽已日落西山,但各个地方的军队战斗力之强悍,历代未有之。

让整个大明朝为之一震的是:皇太极打来了。

皇太极得知了大明帝国的内乱之后,率兵复出重新攻掠锦州,可惜无功而返,因为一代宗师孙承宗设立的宁锦防线实在堪称铜墙铁壁,任凭清军撞得头破血流,也没能撕开其中一角。

皇太极无功而返,却没有回家,而是去了另外一个地方。

你不是铜墙铁壁么,你不是难以攻克么,不是有六千关宁铁骑难以阻挡么?

这都没用关系,我绕路就是。

皇太极不顾艰辛,率军借道蒙古,从宣府直入,掠过长城直接就到了京师。

一时间,整个大明帝国都震惊了,崇祯帝暴怒了。

但事情总得要做,然后要抵抗,还要调兵。

先是从山海关调兵,然后把卢象升的天雄军也抽调过来,协助守城。

北京城城防高大,里面的粮食物资充裕,别说是皇太极二十万大军,就是三十万五十万人要围着京师打,也是难以攻破的。

当年蒙古人打到北京城下,于谦就是死守待援,终于将蒙古击溃。

圆嘟嘟入狱之前,也在北京城的京郊和皇太极打了十几个日日夜夜,皇太极的兵力强盛甚至能碾压大明一零零八六条街,可仍旧无法攻破京师,不,他甚至都没想过碰一下京师的衣服,因为他深切的明白,城头数十门红衣大炮到底有多叼?

所以这一次,崇祯虽然震怒,但倒不会真的就害怕了,唯一需要顾忌的就是京师四周的百姓,恐怕又要遭受一次洗掠。

++++++++

皇太极攻城京师的消息,只隔了两日便传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襄阳城。

“将军!”李信慌慌张张的跑进朱常渊的大帐中,说道:“将军,大事,大事!建虏出兵,绕蒙古、越长城,已然直逼京师了。”

“恩!”朱常渊抬起头,平平淡淡的看了一眼李信,道:“我早料到他们回来,李公子不必惊讶,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防张献忠这头饿虎。”

“开春了,冬眠的蛇虫们,都快苏醒了吧。”朱常渊站起来,眼睛望着帐门口,微微一笑。

第51章大战前准备

ps:精彩马上开始,嘿嘿

然而,出乎朱常渊的意料,只从皇太极攻击京师的消息传到襄阳之后,张献忠非但没有造反,反倒是安静的像个听话的小朋友,今日过来个熊大都督送点礼,明天又派人来找朱常渊这个襄阳守备表表忠心。

一连十几天后,熊文灿都以为张献忠这下不会反了。

如果不是看了明史,朱常渊也会放松警惕之心。

不过,对于朱常渊来说,张献忠闲着不惹事也可以,正好给他足够的时间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准备。

这段时间回了好几次现代社会,将二百骑兵和马匹身上的铠甲都换了新的,全部是从现代社会中定制的合金铠甲。

新作的合金铠甲,不但明晃晃的坚硬无比,质量比之前的也轻了不少,而且,朱常渊专门请人设计改进,让士兵们穿上衣服以后活动更加自如。

同时,朱常渊这次从现代社会中定制的铠甲也不是二百套,而是八百套。他老感觉自己手上的二百奇兵应付孙小凤万人刚刚够用,若是日后碰到李自成和罗汝才这种动辄上十万人甚至百万人的不对,有些力不从心。

所以,这次仿效汉代霍去病八百骑兵纵横匈奴的故事,也弄了八百套铠甲出来。

最近远在京城的医院开张,每当医治好一个病人之后,不但有金钱收入,还给他带来了不菲的贡献值增长。别看这短短十几天的时间,保和堂已经接诊了数百人。

朱常渊系统中的贡献值也从之前的二百万,猛然涨到了一千八百万。

用这些贡献值打造一支超级骑兵部队是足够了。

可惜的是,现在有材料也有马匹,就缺少最重要的一样东西:人。

要说朱常渊的手下,人自然不会缺少的,现在襄阳城周边所有的土匪都已经投降,他手下至少有两万可用的士兵。

但朱常渊却不打算将他们打造成一支精兵,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人不是他的老班底。也不知根知底,万一把他们一个个都培养成了人才,这些狗日的再不服管甚至造反,可就真成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朱常渊的意思。八百骑兵部队,全部用自己的人,全部要从日月岛上运送过来,但是眼下确实不是回日月岛搬兵的时候,如果张献忠仓促发难。还真的只能用区区二百奇兵作为主力军跟他抗争。

“怎么样?”朱常渊看着从军帐外匆匆走过来的白衣李信,问道。

“还是没有任何动静!”李信摇了摇头,走到朱常渊的身边,说道:“属下已经安排不下百名兄弟从谷城沿汉江依次而下,或充当商旅,或隐于农家,人人手中都是四部备用对讲机,每日还有人予以更换,一旦张献忠有任何异动,我们便能第一时间知晓。”

“好!”朱常渊赞了一句。又皱眉道:“就是不知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