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开个飞机去明朝 > 第232部分

第232部分(2 / 2)

郑大木想着,一抬头对跟在后面的几名士兵说道:“去,通知所有的水师,协助延明王迁徙百姓,凡福建之内沿海,务必与明早之前通知到。”

“是!”后面的士兵拥着大木离去。

朱常渊微微一笑:大木家族在福建台湾一代影响巨大,有他们帮助通知当地人,说服力和动员能力应该会好很多。

+++++++++++

同一时间。山东半岛南部,从日月岛来的船只最早在此登陆,他们足足比朱常渊提前三个多小时到底岸边。

到达岸边的第一时间,船上所有的士兵分开。分别去动员和组织当地的老百姓。

“乡亲们啊,我们是延明王麾下,大海要发怒了,海啸即将来袭,百年不遇的大潮将冲击沿海五十里,所有居住在大海边的村民。都要到高处暂时躲避!”

刚开始的时候,这些士兵拿着喇叭高喊,可是响应者寥寥无几。

随即,他们改变战略,不但有人举着喇叭高喊,还有人去挨家挨户的做思想工作,更是有一部分人直接去当地的县衙找管事人协助。

虽然大明没有了亡国了,可是各地的县衙机构还算完善,并没有遭受到大面积的摧残。

“那个后生,你说什么,大海啸要来了?”一位老人拉着士兵问道。

“是啊,大爷,延明王特地让我们过来相告,求你们带着家里的财物和大畜,先到高处躲避一番,后天早晨海潮就会退了。”士兵苦口婆心的解释。

老人点点头,说道:“是啊,虽然我没见过大海啸,可是我听以前的老人们说过!好,我明天就搬家!不,我现在就找我儿子搬家。”

旁边有自以为聪明的村民看着老者讥笑道:“老孙头,你别听他们瞎胡说,大潮水来不来是天意,谁能说准?他延明王打仗是厉害,可是这事他怎么会知道?”

“是啊!”旁边的以为妇女也跟着掺和,说道:“谁知道这些人是不是假冒延明王的名头,反正我是不信,孙大爷你可别让人家笑话。”

老孙头嘿嘿一笑,说道:“我活了这么大把年纪,马上要入土的人了,还怕什么笑话。”说完,也不理会众人,赶紧往家里突突突的跑去。

跑到家里以后,看到两个儿子就喊:“快,快,都给我出来,把粮食和牛运到南坡上去,大海啸要来了。”

孙老头的大儿子听了父亲的话,虽然心里不同意,可是不敢反驳,只得带着媳妇一起准备搬家。

倒是二儿子说道:“爹啊,他们都在瞎说,这大海潮来不来,谁能说得准呢?”

“呸!”老孙头吐了一口唾沫,说了一句:“愚蠢!”

二儿子问道:“爹你骂我傻?”

“骂的就是你!”老孙头说道:“让你把东西搬到南坡上去你就去,哪里有这么多废话,若是明天大潮水来了,你等着后悔吧!”

“要是不来呢?”老儿还在犟嘴。

“不来最好,把东西搬回来能费多大点事?”老孙头问道。

二儿子恍然大悟,赶紧拉着自己的媳妇过去帮忙搬东西。

一家动十家动,在中国来百姓面前,谣言的力量是无穷的,就比如后世朱常渊的老家,又一次听说镇上的一个油库要爆炸,几点几分都推算的很清楚。

而后,附近村庄的人开始带着孩子拖着牲口一路南奔,然后,所过之处,村名莫不相从,朱常渊村中的人跟着跑的时候都不知道到底咋回事,还以为打仗了呢?

后来谣言被破,众人才知道真相。

就比如现在,刚开始的时候士兵们无论如何努力都说不动村名,可是一旦有老孙头带头,那所有的事情就简单多了。

很多人开始跟风,本来讥笑的人也渐渐心生恐惧。

于是,一座座村庄被清空,一个个城镇开始大规模的搬迁。

从山东半岛的南部,一直延绵道福建南段,所有沿海的存在和城镇都在演绎这这么一种现象。

然而,也有个别特殊敏感的地区,迁民工作的难度很大,有人不断的阻挠。

比如,离南京最近的靠海的淮安府与扬州府,迁移工作难度很大,以至于成效很小。

南京城距离这些靠海的州府本来就不远,地方上发生这种事以后,地方官第一时间飞鸽传书南京,上奏所发生的事情。

当然了,朱由崧不得不停下选秀女活动,亲自参加朝会,和群臣讨论。

没想到朝会上竟然有多半的人支持朱常渊下达的迁移令,这让弘光皇帝莫名的生出一股怒火,一把将一个州府呈上来的奏疏丢在脚下,道:“愚蠢!”

“这些收买人心的把戏,骗骗老百姓也就罢了,你们竟然拿出来糊弄朕!”边说边摆起十足的皇帝威仪,看着下面一众人无人再说话,满意的点点头,又道:“给淮安知府、扬州知府下旨,让地方官员务必稳住老百姓,不准一人迁动!”

“是,陛下!”马世英躬身接旨,就地拟旨然后加盖皇帝印玺,当晚就连夜传给个州府衙门。

朱由崧挺着大肚子,打了个饱嗝,满意的点点头,道:“散朝吧。”又朝阮大钺说道:“卿陪朕去偏殿!”

然后,阮大钺和朱由崧二人走到了偏殿中。

朱由崧直言不讳,问道:“延明王大胆,竟然敢职责于朕,还令朕与十二月二十参加襄阳会盟,朕如何处之?”

阮大钺一惊,之前只是听到传闻,现在皇帝亲口说,自然是确有其事了。

“陛下,万万不可!”阮大钺也是饱学之士,知道其中厉害,说道:“臣冒死上奏:现在天下人心不稳,前太子无踪。别有用心之人甚至不视陛下为正统,陛下万万不可去襄阳会盟。”

“朕也知道尊卑有别,若是前去如同奉命,可贼子朱常渊胆大包天,竟敢威胁朕,来使说或人去或头去,气死朕了!”

“陛下无忧,南京城固若今天,京城侍卫数千人,他朱常渊奈何不了您!”

“嗯!”朱由崧点点头,暗道也是,随即,脸上又浮现出讥笑之色,说道:“朱常渊可谓蠢货,烈帝遗诏他自己竟然不认;还有这次海啸,这种谣言他也敢胡乱散布,哼,明天之后,就是他声名扫地之时。

第8章海啸到来

确实是如此!

朱由崧说的一点都没有错!

君权神授也好,迷信思想也罢,哪怕包括宗教在内,所有以前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的,都是用来愚民所用,作为这个帝国的高层统治者,朱由崧还是很客观的,一句话说,他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人能够预测灾难。

阮大钺自然也不相信朱常渊。

但讥讽朱常渊事情事小,接下来打乱了朱常渊的计划事情就大了。

比如说,从山东到福建数千公里的海岸线上,唯独淮安和扬州二府的百姓,在朱常渊的士兵宣传了以后没有被迁移。

不是百姓不愿意迁移,而是有很多百姓都已经被朱常渊手下的士兵说动,甚至于都跟着往高处跑的时候,驻扎在江北四镇靠海的军队出动了。

这些军队打着朝廷的旗号,一边宣传弘光皇帝的圣旨,一边强令百姓不许迁徙。

朱常渊接到淮安和扬州府的情况以后,脸色很黑。

他之所以在第一时间让老百姓迁移,主要目的并不是想要得民心,而是因为这场灾难由他引发,他有义务帮助老百姓避免灾难的发生。

可是现在倒好,一帮明朝的遗老遗少竟然用老百姓的性命作自己的政治筹码,这让朱常渊如何不气。

可是气归气,他已经没有时间去做什么了,因为现在已经是第二天早上,距离海啸的到来还有区区十二个小时,就算是现在快马加鞭的跑到淮安和扬州,无非是和朱由崧打一架而已,没有时间迁徙老百姓了。

“这是我的罪过,你们继续努力,能救多少算多少吧!”朱常渊无奈的挂了电话,然后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凝视着这个平静的海面。

中午的时候,各地陆续传来电话向朱常渊报告消息。

山东迁徙工作完毕。除了少量不相信固守的老百姓之外,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全部迁徙往安全地区。

福建老百姓在大木的帮助下提前完成了迁徙。

浙江的迁徙工作比较麻烦,一直到下午三点钟的时候才马马虎虎搞完,倒不是当地官服阻挠。而是浙江靠海的渔民和北方几省的地域文化略有差别,比较排斥那些劝说的人,但是好在,在士兵的威逼利诱和恐吓之下,迁徙了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剩余百分之二十实在是无能为力了。

鉴于两广地区的特殊性,士兵们又没有手机,而总指挥孔和现在还身在传信途中,所以朱常渊没有让他们上报完成情况。

再说了连广地区即便有海啸,也不会太严重,毕竟外面好?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