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说句老实话,当我接到担任大清皇家军校的任命以后,我很担心,我担心我们整个建立在原大清皇家全火器营基础上的大清皇家军校会不会在我履任以后整个换了一批人。成了一个完全由这个府那个家族里家奴充数的地方。为了这个,我还特意进宫去求皇上,让皇上仔细全火器营可能出现的动静,提醒皇上可能会有些胆小怕死的家伙会找人冒名顶替。为了这个,我甚至跟皇上求来了一个特权,那就是只要属于我大清皇家军校的学员,无论他的身份地位有多高,无论他的家世背景有多厚实,只要进了军校的大门,正式成为军校学员以后,要么就老老实实的学习,要么就直接开除。可能你们认为,要是在军校太辛苦了、太危险了,那么干脆惹点麻烦,让军校开除了好了。这也不能不说是一个好办法。不过我已经请皇上下旨,凡是进入我大清军校的学员,至入校开始,原来的职务和爵位全部暂停,但凡有因为违反校规被军校开除的学员,不但原来被停的职务和爵位不可恢复,而且将来都不能袭爵、不能为官,如果有人愿意承担这样的后果,那么尽可以试一试在军校里调皮捣蛋。你们要时刻牢记,军校是培养未来军队指挥官的地方,军队指挥官的能力将直接决定我们的士兵的生死,将决定我们大清的安全,是保证我们军队胜利的基础大家一定要牢记,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下面恭敬大清皇家军校名誉校长,大清康熙皇帝为大家训示”说着,秦有福让到了一边。
按照以往的惯例,皇上出席这样的公众场合的规矩是很多的,至少礼部方面得满世界翻看典籍,寻找过去的模板。对于大清来说,尽管他们已经实际上控制了土,但是骨子里还是认为汉人的那套礼仪礼节才是正规的。所以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参照旧例办理,可是办军校却找不着规矩了。这东西原来从来就没有过,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的好。后来还是秦有福拿出了一个办法:皇上着甲参加开学典礼,并对学员表讲话,鼓励学员认真学习。考虑到军校以后的管理,秦有福作为主持人,讲话安排在了皇帝的前面。
“朕很欣慰,我大清终于有了自己的军官训练学校。”康熙的性质很高,不管怎么说,下面的这帮人将成为未来大清军队的指挥官了。
“刚才你们的秦校长说了,军校是培养未来军队指挥官的地方,军队指挥官的能力将直接决定我们的士兵的生死,将决定我们大清的安全,是保证我们军队胜利的基础朕要告诉你们,你们不但是大清军队未来的指挥官,也是大清未来的流砥柱,你们当的某些人将来可能会成为我大清的将军、兵部尚书,成为维护大清安全的最坚强的战士。作为军人,你们可能会死在战场上,我也相信你们为了大清江山是不怕死的,……”康熙演讲的技巧远不是秦有福能比得了的,秦有福最多只能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段。可康熙王八之气一吐,底下站着的几千人顿时精神饱满起来,怎么说都是皇帝,秦有福就算拍马也赶不上的。
喜公公的话让秦有福很是担心,他明白自己现在已经是骑虎难下了。为了这个,秦有福特意跑去找了一下熊赐履讨教。熊赐履现在已经是二品大员了,早朝上生的事他是知道的,他也很是看好这个军校。熊赐履可是官场生涯混迹了多年的老油子,他当然知道,别看办军校的事现在有皇帝撑着,显得挺风光的,但是一旦办起来以后,光是全火器营那些公子哥就够秦有福受的。老家伙不愧老谋深算,他给秦有福支了一招,让秦有福跑去求康熙要来了一个管理规定,主要就是针对军校未来可能出现的刺头的。用熊赐履的话来说,只要秦有福能让康熙下旨,凡是因为违反校规被军校开除的学员,要让他们在政治上变得一无所有,这样一来,这些军校生肯定会老老实实的。相应的,表现好的学员毕业以后可以在原来职位的基础上官升一级,表现特别好的甚至可以升两级。
不能不说熊赐履官场上的经验要比秦有福多得多。包括全火器营那些可以直接进入军校的人在内,大家本来都没拿这个什么大清军校当回事,不少人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能顺利混到毕业当然是好的,至少能混个官当。要是不行了就不干了,反正家里有关系,最多是另外安排个地方就是的。可康熙的圣旨一下来,大家的态度可就不同了。谁都看得出来,皇上还真把这个大清皇家军校给当回事了,要求不但异常严格,而且一旦被开除了出来,基本上就是废人一个了。机会和挑战永远都是并存的,要求越严格,说明从这个军校毕业以后就越会被重视。能进全火器营的说起来多少都有点关系,但是从家族的角度来说,那些低级军官或者军士大多都已经是家族被边缘化了的,现在有了这样一个机会,谁不想出人头地?一时间,各路人马大显身手,到处找关系寻路子,为的就是想把家里的子弟塞进全火器营去。反正在大清皇家军校筹备期间,原来减员到只剩三千多一点的全火器营不知怎么的就变成了四千多人,这还是全力控制后的结果。
别看秦有福没有办过学,更不要提什么军校,可是他很清楚,大清皇家军校第一期的学员根本就是试验性的,按照军校目前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学员多了根本就教不过来,再说这所军校之所以要在全火器营的基础上进行整编,关键就在于大家都现了热兵器的威力,知道热兵器将来将成为战争的主要武器,这就意味着大清皇家军校将采用的教学和训练手段将于以往冷兵器时代完全不同,新式火器将成为军校生重点掌握的武器。这样一来,原有的战法和战术手段将全面改革。秦有福一贯就不喜欢清朝的长衫马褂,全火器营在湖南的几次作战也证明,在使用火器作战的时候,制式的盔甲不但没有什么作用,反而会成为负担。于是趁着康熙兴致勃勃的时候,秦有福递交了一份在军校使用新式军服的折子,其实就是在现在部队用的作训服的基础上凭着记忆画出来的,这其也包括军衔等。康熙看了一下新式军服的演示,也与旧式的军服进行了一下比较,现确实是新式的军服更好用,军衔制也便于战场指挥,于是一高兴,便同意了军校使用新式军服和军衔。当然了,这只是个试点。不能不说,榜样的威力是无穷的,大清皇家军校的学员还没有穿上新式军装,街上的孩子们已经穿着新式军装满街跑了。
康熙演讲的时间不长,也就是几分钟的事情,但是军校的授旗仪式和揭牌仪式用了些时间。忙完这些以后,剩下的事情就是秦有福他们的了,康熙的时间可是宝贵得多,大把的奏折还等着他看呢。
……
“哎,一会就要选班长了,记得把票投给我。”苏里南本不是全火器营的人,原来也不住在北京的,他是铁帽子王苏亲王(杜斟)的孙子,原来一直住在盛京。苏亲王子嗣比较多,袭爵的事怎么都轮不到苏里南头上了。他父亲听说皇上打算搞大清皇家军校,就想办法把他给安插到了全火器营里,算是给他谋一条出路。怎么说都是王爷的孙子,无论是人脉还是别的,在大清皇家军校算是数得上的,自然想得个优秀学员的头衔。再说向他这样的,当然是不能落到自己那些不知道隔了多少的家奴后面的,所以在他看来,只要打个招呼,这个班长还不是手到擒来?
“明白”阿克泰等几个人嘴里面答应着,可心里却是不愿意的。不管怎么说,阿克泰都是全火器营的老人,是在湖南立了功的。谁不想将来有个好前途?要是能得个优秀学员,将来毕业了就直接可以当校尉了,阿克泰也得为自己想一想。
……
谁也没有想到,正是这小小的班长选举,却闹出了天大的动静。
……
第一百四十四章捅了马蜂窝
第一百四十四章捅了马蜂窝
第一百四十四章 捅了马蜂窝
秦有福并不知道,康熙是当真拿他说的话当回事了。Www! ~其实也难怪,秦有福跟这个时代的人比起来当然算是见多识广的,至少他知道怎么才能让这些公子哥们老老实实的学习,只要有这一点,其他的事就都好说了。满人坐天下可不是一天两天了,结果大家都看得到,能臣干吏是有的,可是那些靠祖辈福荫过日子的公子哥们却越来越不像话,整天除了跨笼架鸟、要么就惹事生非,即便是康熙这个当皇帝的,除非抓到了这些人什么短处,否则也不好对他们的生活方式说什么,毕竟不过是怎么过日子的事,就算是皇帝也没有话说。
康熙不是不明白,长此以往,当初那些能征善战的八旗子弟就会变成一帮拉不开弓、舞不动刀的米虫。皇家的优抚政策不是康熙说改就能改得了的,可是也不能眼看着这些大家族就这么一代一代的吃老本吃下去,虽说当初满清入关的时候这些人是挣了些家底,可是没出息的晚辈越来越多,即使是金山也给架空了。
如果说大清皇家军校能为大清培训大量的低级军官,还不如说秦有福的这个手段可以名正言顺的给那些无所事事的纨绔子弟一条出路。上了军校出来就是低级武官,就有了安置的手段,最关键的是手里有了“凭”,到时候谁有本事谁上,没本事的也能好好的混碗饭吃,总比呆着家里吃老本的强。
说起来这些旗人当兵本是件简单的事情,更不要说都是些有关系的,可是这些人都是些什么人?危险的地方肯定是不会去的,打仗要死人的道理谁都知道,家里又不是过不下去,冒险是不可能的。艰苦的地方当人也不能去,别看家里的情况已经远不如他们的祖辈了,可怎么说一出去了别人都得叫爷,再怎么苦熬着,脸面还是要的,如果为了讨生活才去当兵,这脸可就丢大了。
秦有福搞的这个大清皇家军校给了这些曾经或者现在都还有权有势的公子哥们一个选择:要么继续当一个整天硬撑着跨笼架鸟、用六颗茴香豆送酒的大爷,要么想办法混个凭,到时候找关系运作上一个肥缺。至于真正想到苦寒之地去服役或者是上前线打仗的事估计是没有几个人愿意的。别看军校这东西谁也说不上到底学点什么,但是就冲着一毕业就能按尉军衔安置到部队这么个事,已经使得这个刚刚开办的大清皇家军校变成了一个香饽饽。 ~谁也说不清楚秦有福为什么会单独为军校生设置一套跟大清武将不同的军衔体系,不过简单的套用还是知道的。大清皇家军校的所谓的尉至少相当于外委把总这个级别,如果能当上京官,说不上就能混个八品典仪了。别看这官不算大,可是总还是个基础,只要混好了,想来过个几年就能循例一级一级的升上去。再说了,能进这大清皇家军校的有几个家里没有点关系?到时候走动一下,来回这么移调一番,升官肯定是快的。
大清皇家军校的规矩是早就定好了的,按照规矩,凡学校里的优秀学员、优秀学生会干部、优秀班干和获得过学校奖励的一些学员,毕业的时候是可以上调一级军衔的,换句话说,同样要在学校里学习这么长的时间,只要能获得一些这个优秀那个优秀的,毕业以后马上就能成了同级同学的长官,这可不光是官大官小的事了。大清原来是奴隶制的,别看同样是满人,可只要是旗人,总还是有旗主的,这旗主就是这一旗人共同的主子。再下来就是各个大户人家或是皇亲国戚之类的名门望族,他们手底下都是有奴才的,或许不少的奴才因为有功或者这样那样的原因被放出去立了门户,但是追本朔源,总还是有主人的。现如今不少当初的主人家已经没落了,混得还赶不上自己的奴才,可就算是锦衣玉食的奴才见了吃糠咽菜的主子,规矩还是要有的,正所谓没有规矩便不成方圆,要是当奴才的不守规矩,就算是闹上了金銮殿皇上的面前,吃亏的总还是奴才。
苏里南虽不是苏亲王府的嫡出,但跟苏亲王府确是有亲的,家境虽然不好,可苏亲王府的牌子还是响当当的,算得是正牌的主子了。别看全火器营上下好几千号人,可真正归拢一下,不过也就八支队伍,况且上三旗是皇上管着的,算一支也没错,这就等于说整个全火器营只有五支队伍。
苏亲王不是什么旗主,可是他们家老祖宗可是当年跟太祖爷一起打天下的人物,是帮太祖爷挡过刀子的,这才封的王。后来家大业大的顾不过来了,就将几个庶出的孩子分了出去,就这么着,近百年的时间,到了苏里南这,虽然可以扛着苏亲王府的牌子出来,可到了要到大清皇家军校来上学的份上,家境可见一般了。
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别看苏里南的家境不行,可大清皇家军校的这帮学员,见了面得叫他主子的可不在少数,至少阿克泰他们几个就是得叫苏里南主子的。
阿克泰也想当班长。他可是全火器营的老人,是跟秦有福去过湖南的。再说阿克泰的家境比起苏里南来可是强得多了。他父亲刚刚提的盐运使司运同,正四品的官。别看这个品级的官员要是放在京城里连金銮殿都进不去,有事也只能在玉阶下候着,可是要真论起来,就算给个正三品他都不一定肯换。这也不奇怪,毕竟干的是盐运使司运同,这个年头,只要跟盐铁挂上钩的,家里不说金山银海,但是趁钱是肯定的了。阿克泰本觉得自己在全火器营立了功,又升了官,再干一段时间就该考虑转行到他老爷子手下混去了。当初听说全火器营全体转为大清皇家军校生的时候他还没太在意,正想着怎么运动一下,给自己谋一个好差事,毕竟是有功之臣,大清还是很关照的,再加上当时全家也都在使劲,事情已经办得差不多,正常情况下,用不了多久,阿卡特就能走马赴任。毕竟是盐运使司的官,不但路子多,上杆子巴结的人就更多了。阿克泰的父亲本是不在意自己儿子上军校的事的,他不是不知道上了军校出来可以当官,可阿克泰从湖南回来以后不但立了功,也已经挂上了九品的衔了,自己这边再安排一下,只要阿克泰进了盐运使司,自己平时关照着点,还不比上军校强?可是令阿克泰老爹没想到的,他的同僚和上司听说阿克泰想放弃上大清皇家军校进盐运使司的消息以后,居然热情无比的帮着想办法安置阿克泰,差事一个比一个好,当然了,别人也不是无条件的,那就是要用阿克泰的大清皇家军校的名额来换。这一下,阿克泰的老爹就有点行不明白了。
按说盐运使司的确是一个好地方,但凡是能在盐运使司跟阿克泰的老爹说得上话的,哪一个不是手里有权有钱的?安置这些人的能力,即便不能把自己的孩子安排进盐运使司,安排个别的地方还是简单的,至少不会是什么苦地方。可现在听说阿克泰不想读大清皇家军校了,居然什么手段都用上了,位的就是要阿克泰的这个名额,再看看京里那些大员们,平时家里的孩子宝贝得不行,可这回一个两个都削尖了脑袋,想尽办法要把自己关系给塞进大清皇家军校去。这么看来,这大清皇家军校估计还不是一般的简单。有了这个念头,阿克泰的老爸果断的停止了儿子调入盐运使司的运作,让阿克泰安心留在全火器营,就等着大清皇家军校的成立。
果然,等最后确定学员人数的时候大家才现,别看这大清皇家军校不起眼,可只要是有能力的,基本上都往里头安排了人。原本三千多一点的全火器营一夜之间变成了四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