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康熙国策顾问 > 第119部分

第119部分(2 / 2)

秦有福都开了这个口了,小喜子也就能放开了,他端起了酒杯,敬了秦有福一个:“秦大人,按说这些年来你的功劳皇上都看在眼里,若是换成了满人,怎么赏都不为过,可问题是你不是满人,皇上也为难啊”

秦有福当然知道,要不是为了这个,小喜子也不会这么为难。

不过话说到这,秦有福当然也不好说什么。

“皇上也明白,你秦大人是明白人,当初皇上要给你官作,可你秦大人硬是不干,恐怕是早就想到了有这么一天,就为这,皇上变着法奖赏你,可是现在皇上也为难了。”

秦有福越听越怕,听小喜子这话的意思,皇上这是要卸磨杀驴了,当时就急了起来:“喜公公,你可得跟皇上好好说一说,我这人没有什么野心,就想安安心心的过点小日子,我不求皇上赏我什么,这些爵位什么的还有我的那点家产都可以不要,皇上可千万别杀我。“秦有福是担心康熙高兴了直接给他来一个莫须有,赏他两尺白绫什么的,要真这样,那可就冤枉了。秦有福真后悔,直接好好干什么不早一点明白,要是早一点明白,直接啥都不要了,带着老婆儿子回家,皇上估计就不会怎么样他了。

“秦大人多虑了,皇上虽然为难,但是也不是不明事理的,总不至于罔顾良心将你赐死,要真是那样,也就用不着我跑这一趟了。”小喜子一听当然明白秦有福会错了意,连忙安慰着秦有福。其实小喜子也明白,这也就是秦有福,毕竟影响太大了,要是真的就这么杀了他,满朝文武会怎么看?天下的百姓会怎么看?要是换一个无足轻重的,别说是皇上,就是他这个大内总管,哪一年不得处死几个宫里的小太监?这大概就是人同命不同。

秦有福擦了一把冷汗,只要皇上不杀他,什么事都好说。

“吓死我了喜公公,您还是赶快有什么说什么,省得我提心吊胆的。”

话说到这,也到了该直说的时候了,小喜子放下筷子,双手抱拳往北一礼:“我出来的时候,皇上吩咐我,秦大人一家回归中土,报效大清,这些年来履历功勋,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现如今又管着我大清皇家军校,为我大清培养人才,按理来说应该让秦大人多为我大清再立功勋才是,可是皇上知道,秦大人一族渡海而来,全族唯秦大人一人,余者皆于海上罹难。照规矩,像秦大人这样的事情于孝道之礼当守孝三年以敬先人,可惜啊,秦大人为国为民,舍孝心忠君为国,一忙就是几年,实在难能可贵,现如今秦大人可以说是功成名就,又娶妻生子,当足以告慰先人了。然而礼不可废,秦大人忠君报国耽误了这么多年,现在也该是回家告慰先人的时候了,所以按我的意思,秦大人是时候上折子请丁忧,依我看来,皇上看在秦大人这么多年报效国家的份上,再说现在也太平了,肯定会准了秦大人的折子,同意秦大人回乡丁忧的。”

秦有福听到这算是明白了,敢情皇上不好怎么处理自己,想着法赶自己走呢。这个时候要是再不明白,等着的就该是鬼头刀了。

秦有福不是不明白的人,当下敬了小喜子一杯:“喜公公,你算说对了,说真的,这些年我就一直惦记着为我那一族人守上几年,可这一来二去的耽误了下来,原本就想着过了这段等皇上心情好一点了就上折子请丁忧,可是又担心给皇上添现在想起来,虽然手头这点事还算个事,可是忠孝难以两全,我手里的这些事可以jiā给别人也是一样的办,可我都忙了这么多年了,连孩子都有了,再不回去给守孝,实在是说不过去了,这也不是为人子的所为。我已经打算好了,明天就给皇上上折子请丁忧,到时候还得请喜公公帮着说道说道,别让皇上驳回了我的折子。”

喜公公一听秦有福这话,知道今天的事算是办成了,当下也不客气,拱手应道:“秦大人放心,我小喜子也是爹生父母养的,明白秦大人的心情,到时候我肯定会帮着秦大人说话,求皇上让秦大人回乡丁忧的。”

……F

第一百六十八章秦府离京

第一百六十八章秦府离京

第一百六十八章 秦府离京

要说写东西秦有福是不行了,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上折子。WwW、QunabEN、coM大清的官员中有不少是目不识丁的,可是这些人手里都有幕僚、师爷之类的帮他们,书写方面本来就是秦有福的短板,特别是用小楷写正式公文,不过只要秦有福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秦府能书写的人才大把,更不要说还有像熊婉儿这样文采出众的。当然了,类似于请丁忧这样的正式公文也只有jiā到熊婉儿手里秦有福才能放心。这样的文章可是一把双刃剑,万一措辞上有什么问题,要赔的搞不好就是秦有福的脑袋。

也亏得秦有福一家早就商量过怎么想办法脱身的问题,现在小喜子帮着康熙把梯子送过来了,顺着杆子爬就是的,至于这丁忧的名堂合适不合适就不用他们考虑了。即便是小喜子假传圣旨,至少这个名头也没有什么大错,相信康熙即便是不舒服,最多也就是夺情,还不至于为了这个追究秦有福。

第二天一大早,秦有福上本,言情丁忧。按照规矩,大臣家里亡故了长辈,朝廷是应该让别人回家尽孝道的,除非这个大臣负责某一件事,而且这件事换了别人办不了,这个时候,皇上实在没办法了,便可以祭出忠孝难以两全,希望大臣以国家大业为重,暂时舍弃在家守孝的念头,全心全意为国为民服务,这种情况被称之为夺情。正常情况下,没有哪个大臣愿意为了孝道耽误了自己仕途的,当皇上的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到了一定位置的官员,就算是当真家里出了什么事,皇上还是会表示出挽留的态度,对大臣请丁忧的折子驳回,另外劝说一番,然后大臣再次恳请。如果皇上认为这个位置不是非此人不可的,这才会批准。如果皇上认为离不开这个人,那么便几次驳回丁忧的折子,最后下旨夺情。只有到了这个时候,别人就不会认为这个大臣的品行有问题,是不忠不孝的人,也就没话好说了。

秦有福的事情是个例外,康熙本来就很头疼了,好容易给秦有福想了这么一个丁忧的借口,况且秦有福在朝中本来就怨声载道,当人不会像别人那么麻烦,还得接二连三的装样子。折子一上,康熙当天便批了下来,大大的一个“准”字,秦有福只需要办一个手续,便可以算是前官员了。

其实秦有福他们也考虑过,万一秦有福没有了职位,搞不好阿猫阿狗什么的就找上来找麻烦了。康熙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这样的事,秦有福不是没有本事,之所以到这个地步,无非是太让人妒忌了,即使是康熙这个皇帝,在没有完全控制朝中的局面的时候也不好太帮一个汉臣说话,只能采取妥协的办法,让秦有福先回家。不过康熙明白,像秦有福这样的早晚还是用得上的。别看秦有福身上还有爵位和驸马的身份,可现在让他丁忧回家了,万一让人趁机给整死了,损失的可是康熙这个当皇上的。为了给秦有福一个护身符,康熙在准了秦有福请丁忧的折子以后,又下旨给了秦有福一个“遇事专折密奏”的权利,也就是说,秦有福有了康熙的这个授权,不管他碰上了什么事觉得难以解决或需要给皇上建议的,他的奏本可以走专用通道直接到达康熙的手上,没有中间环节。其实这样的权利秦有福作为顾问的时候一直就有,只是后来又当上了大清皇家军校的校长,为了避免闲言碎语,他自己放弃了,有什么事跟大家一样走正常渠道。现在康熙特意给他下了这样一道圣旨,位的就是告诉那些有心人,这个秦有福是自己看中的,将来还是要启用的,别有事没事的跑去找他的麻烦,否则惹了秦有福,小心他直接把状告到自己这里来。

秦有福请丁忧的折子批下的速度之快让满朝文武都为之咋舌,虽然大家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但是康熙的这种不加掩饰的手段却让别人都以为是皇上面对满朝文武不满的时候不得不屈服了,这其中不少人都觉得是忌讳来了,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通过秦有福试探一下康熙的底线,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康熙紧接着又特意给了秦有福整了这么一个专折密奏的圣旨,变相的敲打了朝中那些想试探他底线的人一番:我这皇帝也不是好惹的,现在迫于形势不得不委曲求全,但是不等于就认输了,秦有福虽然按照你们的意思下来了,可是这是我找个皇帝给你们面子,没有把事情做绝,你们也该见好就收,别没事惹事,否则别怪我不客气。

康熙的圣旨让秦府的两位夫人安心了不少,不过秦有福却没有这样的觉悟。在秦有福看来,自己当这个官本来就有点不情不愿的,无非是一种自保的手段,现在好容易能无官一身轻,在家里吃当米虫了,干嘛还要没事找事给自己找麻烦?还密折专奏?秦有福觉得自己有事一般都是直接去找康熙的,好像想见康熙也不是什么难的事情,再说了,就算康熙不待见自己,自己家里的两个夫人也不是白给的,虽然说她们不是那么容易见着皇上,可想见皇后或者是老太后还是不难的,在中国历来就有枕头风的说法,刮起来也是不得了的,康熙又是有名的孝道,万一老太后开口了,还有什么不好商量的?这也难怪,秦有福本来就是现代人,他下意识的认为这个年代的跟后世的差不多,能在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