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一隅的颜如玉未语,美目中闪烁着好奇,静观江北如何应对。 林临与杨光的针锋相对,她听得分明,但她期待着,江北能否带来意外的惊喜。 “二位师兄太过急躁,我正欲阐述己见。” 江北眯眼迎视林临与杨光的挑衅目光,心中暗道,这两个家伙,等着瞧,我定要让你们见识一番。 “对于键盘侠之议题,我认为反方开局应如此破题: 或者,述说侠客在华夏古史中的演变。 直至今日,凡夫俗子亦可成为心中匿迹的微侠。 倚键盘而行,借微力以推进世道之进步。” 江北言毕,略作停顿,目光环视,只见颜如玉与王梓竹频频颔首,深以为然。 林临适时开口,打断了他的思绪:“江师弟,此等见解我辈亦能思及。 键盘侠之中,确有一小撮位于金字塔尖者。 他们凭借理智的剖析,‘正义’之力,虽人微言轻,但持之以恒地推动,也为社会带来了积极变革。 那我们是否也应承认,于键盘侠的大众之中,亦有大量人群。 此刻为反方,应思克敌之策,而非助其声势。 辩论之道,首要明辨立场所在。” 林临发难,杨光随即附和:“江师弟,时日紧迫,若有反方之论,请直言无妨。 若无,则免去冗言,直入议题。” 休息室内气氛一时凝重,王梓竹微微蹙眉,她察觉两位师兄对友人的态度非比寻常。 “其实自始即划分明确,侠是凭武力突破枷锁之人。 时至今日,暴力与武的概念已变,但勇之本质,是否仍为今日侠的核心?” 韩勇三人闻言,已感迷惑,他们缺乏辩论队的技巧,分辨不出江北是否在转换话题。 只觉江北所言颇有道理,却又难以理解。 三人唯恐漏掉关键,纷纷装出恍然大悟的模样,不时轻轻点头,演技可谓一流。 他们在网络中可能不甚理智,易受情绪影响,易被操纵,言语间易流露愤怒。” 言罢,颜如玉美目一亮,江北直击要害,点出数量与层次。 将书中伸张正义的男主角归属键盘侠之巅,将网络上口不择言之人归于大众。 对方若提及书中男主角,便已破其立论之根基。 “当对方提出,‘侠’字在今日社会应有新解,我方立论便显明: “试设想一情境: 古时有一村落,村中横行一恶霸,其劣迹斑斑。 侠,是否有某种特质,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始终恒定不变? 此特质为何? 在华夏古代,有位名家(韩非子)于其《五蠹》中有明示: 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 闻言,王梓竹立刻提笔疾书,聚精会神倾听江北的论点。 侠何以佩剑?昭示其勇,彰显其侠之标识。 侠之剑有名号,此勇意味着担当。 世人见君子剑,知杨过;见玄铁重剑,识断臂杨过。 侠握键盘,何其怪异? 侠食火锅,键盘为调料乎?” 村民私下议论,日复一日,恶霸恶名远扬,形成舆论压力。 是故,侠者在月黑风高之夜,将其铲除。 何者为侠? 语言的力量可呼唤侠的出现,但不能因此将村中每一位私下抱怨、咒骂恶霸者皆视为侠! 满村侠士,侠有何用? 闻此,众人纷纷笑出声,江北之幽默用得恰到好处。 颜如玉连连点头,风趣的立论更能吸引评委的共鸣。 “于侠而言,何者最重要? 口中喋喋不休,言语不断,这些人,古人谓之长舌。” 此刻的江北,几句话间犹如老练的辩手,直指侠之本质。 进而巧妙地将只会背后言语之人称为长舌,使之脱离侠的范畴。 “语言确可推动社会,我承认键盘侠中有推动进步之人,但并非侠之代表。 侠需佩剑,非执毛笔,非携键盘。 侠之行动,实则简单。 面对现实生活中不公之时,敢于挺身而出之勇。 校园欺凌,公交失窃等事,生活中种种不公,是随手掏出手机网上怒斥,还是果断出手阻止,此乃普通好人与普通侠者的区别。” 林临与杨光双眉紧锁,他们意识到局势有变。 眼前的江北,似乎非等闲之辈。 声名有时胜过生命。 侠珍视羽毛,珍视江湖荣光,此乃其誓死守护之物。 我们为何常因小说中古代侠客的形象感动得热泪盈眶,盖因此由。 键盘侠何以命名?马甲而已,不敢以真名示人,其勇何在? 侠之核心,勇也,键盘侠之核心,怯也。” 原欲令江北在王梓竹前丢脸,岂料竟给了对方展现实力的机会...两人不由暗自咬牙,只盼能在江北的言辞中寻出一丝破绽。 寥寥数语,江北已将侠与键盘侠截然区分。 “键盘非键盘侠之利器,而是其屏障。 他们躲藏于键盘之后,隐藏于屏幕之前,惧怕他人知晓身份,惧怕暴露言论者是谁。 此可称侠乎? 核心特质相悖,更甚者,侠为道义,键盘侠多为图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