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文帝仔细地看他,仿佛在看时间的倒影——啊,这个孩子,他多么像自己啊!
此时,并列在窗花玻璃上,呵气成霜,看出影子,父子两那么相似。五官轮廓,音容相貌,甚至常常不知不觉地用左手揉揉鼻子的样子……都是一摸一样。
这孩子,再大一点儿,便是活脱脱的第二个弘了!
他觉得非常自豪,非常安慰。
“太后困了,还在休息。嘘,宏儿乖,别吵着太后了。”
孩子也小小声的:“父皇,我们今天干吗?”
“你上午做功课,练习弓箭;下午父皇陪你玩儿。”
孩子又惊又喜:“真的么?”
“快去用早膳,然后做功课。”
“好耶。”
孩子一骨碌地去了。
弘文帝从窗外悄悄地看他,见今日是李冲上课。孩子坐得端端正正,考起昨日的学习,他回答得一丝不差。
弘文帝非常满意,这才慢慢地往山上走。
道观里,整个的银装素裹。
道长燃了火盆,屋子里非常温暖。
二人坐在蒲团上,道长对弘文帝的频频来访,已经不足为奇了。
这一日,两人讨论的话题是弘文帝先发问。
“道长,你平素对听不入耳的话,怎么处置?”
道长微微一笑:“这得分两种情况。”
“哦?道长不妨一一道来。”
两道诏书6
“陛下,这自然界,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声音。有些话,必须选择性地听,有些话,却必须立即遗忘。尤其对于身居高位的人来说,有些话,听者的耳朵必须很硬,不随便受人的影响。因为俗话说得好,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而对于我们这些出家之人来说,则无论什么,都要听听,一听之后,大自然的花鸟虫鱼,风浪涛声,都是如浮云一般,一晃而过,不足为虑。”
“好,道长真是好见解。朕今日算是领教了。”
弘文帝慢慢起身。
“道长,告辞了。”
“恭送陛下。”
直到弘文帝的身影彻底远去,罗迦才慢慢从里屋出来。天气冷,他穿着熊皮的衣服,整个人都很萧瑟。
这些日子,儿子频频地来到道观,谁也不解其意。他有时只来喝一杯山参茶,有时只问一个小问题,参禅一般。
甚至连随从都很少,也完全不过问其他任何的事情。
他是发现了自己的踪迹?
或者已经了解了一些秘密?
但是,从他每日的行程,每日的谈吐内容来看,仿佛都不是这么一回事。
弘文帝到底在想些什么?
纵然罗迦,也丝毫拿不准这个儿子的心思了。
只忧心忡忡,老是觉得有大事情要发生。这事情发生了,对儿子,只怕真的不是什么好事情啊。
两日之后,处决李欣。
那时,李欣的罪名已经完全成立,经过一段时间的关押,他目睹九族被株连,想到这个世界上,就只剩下自己孤身一人。三司的会审也没费什么力气,他就完全招供了。
把自己如何用几万钱收买朱均下毒,和哪些人共谋,都交代得一清二楚。
他当然不可能不提到陆泰,但是,由于陆泰等转变得快,戴罪立功,弘文帝便不曾扩大打击面。
两道诏书7
这一日晚上,他来慈宁宫的时候,因为此事问起芳菲。
那时,芳菲正在和儿子看外面的雪景,忽然听到李欣的名字,一时,倒没有回答。这个人,是弘文帝留给自己处决的。
但是,自从醒来之后,她对此反而没有任何的兴趣了。
所有恩怨,不一而足。
“陛下看着办就行了。”
弘文帝十分耐心:“芳菲,我的意思是,还有陆泰等同党。李欣这厮在朝里混了多年,党羽众多,这一次,我虽然将他抓了不少,但是,也不知道有没有连根拔起。不知你有没有什么其他想法?”
芳菲摇摇头:“陆泰就算了。”
陆泰通风报信得早,如今再去追究,虽然明知他对自己很是不满,但是,至少对弘文帝还算是忠心耿耿。
芳菲作罢。
弘文帝也没有多说。
弘文帝第二次上朝。
这一次,是当着全体的文武百官,颁布了两道圣旨。第一道圣旨,是宣布一批官员的任免名单。这批名单,正是在杀死李奕之前,冯太后提出来的。
当时,十人之中,有七人是汉人,所以,在鲜卑贵族们的大力反对之下,彻底搁浅了。
这一次,弘文帝亲自下了诏书。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王肃,高闾和李冲三人的提拔任用。三个人虽然早就位居高位了,但是,真正达到第一核心集团,始终差了一点。
现在,弘文帝方下令,正式核准了他们的职位和身份。
消息一出,众皆哗然。
大家心里都七上八下的。
这是明目张胆地向冯太后示弱啊。
如果这些人彻底进入了第一核心集团,以后,整个鲜卑的贵族集团,更加无法和冯太后抗衡了。好些大臣,都开始忧心忡忡。陛下就算要退位,岂能做出如此昏聩的决定?
两道诏书8
这不是把江山拱手让人么?
从此,拓跋家族的江山,北国的江山,岂不是又要完全沦入那个女人的手里?
久而久之下去,谁还能制服冯太后?
但是,他们尚未得到发言的机会,又听到第二道圣旨。
宣读圣旨的太监,声音尖细,在玄武宫回荡得老远老远:“……朕看破世情,喜好黄老,只愿潜心禅学……传位太子……由太子宏登基接位……太后冯氏,升任为太皇太后。由东阳王等六人出任辅政大臣……”
此言一出,万人震恐。
大家都跪在地上,一时,鸦雀无声。
陛下退位了!
陛下竟然在盛年退位。
天下,哪里能有这么奇怪的事情?
陛下,他今年还不到四十岁啊!
弘文帝也坐在龙椅上,仔细地听这道圣旨。
这是他自己亲自草拟,自己书写的,甚至没通过其他人的手。
圣旨一出,他忽然浑身轻松。
心里也空了,两鬓之间,乍然染灰。
台下鸦雀无声。
弘文帝但见这阔大的朝堂,从此,便改换门庭,不再是自己的天下了。
自己是从多少年前开始争夺的?
6岁?8岁?或者18岁20岁?
争夺了一辈子,快要到二十七八岁才登基。终于领略到君临天下,大权在握的感觉。九五之尊啊!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一辈子都在忍忍忍……韬光养晦,百般手段用尽,恋栈王位那么久。有朝一日,忽然退下来。
人生,是从此开始,还是到此结束?
他闭着眼睛,只是觉得无限的疲惫,无限的酸楚,又无限的如释重负。
当群臣从震惊里惊醒过来时,无数人在震恐,无数人在不安,无数人在高兴……一时间,众人的表情泾渭分明。
退位诏书9
好些人跃跃欲试,要上死谏。
但是,弘文帝彻底阻止了。
他挥手:“退朝。”
然后,起身,拂袖而去。
众臣还跪在地上,山呼万岁,直到他的身子彻底消失。
尤其是那些所谓的托孤大臣们,当然全是鲜卑贵族,大家都觉得无比的窝囊。这算什么?自己这些辅政大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陆泰虽然也在名单里,却气得几乎要吐血。
真没想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