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一个月过去了。
弘文帝出征在即。
满朝文武,举行了太上皇帝亲自参与的最后一次早朝。
全是关于出征的决定。
是李冲主持的龟甲占卜,签约:上上。
众人都很高兴,大呼万岁,说这一次,铁定要大胜南朝,凯旋而归。
弘文帝自己也很开心。
甚至他的战马,出征的铠甲,龙袍,都穿上了,只为这最后一次的战争动员令。
小皇帝也被这样的气氛所感染,忽然很激动。
——————————今日到此。
新更——生离死别7
小皇帝也被这样的气氛所感染,忽然很激动。
他眼睁睁地看着父皇金戈铁马,这是他第一次体会到战争的意义——尽管还是在后方,可是,已经亲眼见识,皇家的军队,如何要浩浩荡荡地出发。
宫内震动。
嫔妃都那么不安,议论纷纷:太上皇帝御驾亲征。
此时一走,以后,相见何期?
大家都忍不住了。
有些人,甚至想结伴去找冯太后,希望恳求太后,留住太上皇帝,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但是,当她们的联名到了米贵妃处,便戛然而止。
此时的米贵妃,已经是米太妃了。
一下升了级。
当然知道自己此时身负的责任和重担。
———其实不是重担,而是没得任何重担了——就是宫内一群富贵闲人。
太上皇帝一走,自己等人的富贵荣辱,都在小皇帝身上了——准确地说,是在冯太后身上了。
此时,去招惹她,若是让她察觉了任何的蛛丝马迹,岂不是自寻死路??
而且,就连陆泰也出征了。
陆泰为先锋。
谁知道这一去,吉凶如何???
而且,北国早前已经有了败绩。处境艰难。
所以,当她看到另一群富贵闲人,要去游说冯太后的时候,既不支持,也不参与。也不阻止。
那些人,个个是何许人也?
都是人精。
见米太妃都不敢出面,谁还愿意去?
大家紧锣密鼓地商量一阵子,便鸟兽散了。
只弘文帝牵着儿子,容光焕发。
甚至,当他们父子俩走进太后的宫殿时,笑容都爽朗了起来。
芳菲站在门口,远远地看到他们。
此时,正是春天最好的时候,宫廷里的树叶全部发芽了,绿成一片,凉风习习,阳光明媚,鸟语花香。
她甚至看到那些花树——从昔日的燕国来的花树,也都郁郁葱葱,逐渐有了繁茂的花苞,开出繁盛的花朵。
生离死别8
这些树木开花了。
种植了二十几年,终于开花了?
她站在花树下,折下一支花枝,拿在手里。
这一日,她换了一身衣服,色彩鲜艳,但依旧不失端庄。云鬓乌黑,堆积在脑后,只用头钗固定,没有再使用任何的首饰。
弘文帝很远就看到她,慢慢地停下脚步。
看她盛装出来。
看她临别的从容。
今夕何夕,似水流年。
仿如当年太子府的后花园。
彷如那个一尘不染的洁白的少女。
蓝色袍子,红颜如花。
就连笑声,都透露出清淡的花香。
他微微恍惚。
看到她的目光也看过来。
他一身轻便的铠甲。
一扫昔日的病态,变得那么雄壮魁伟——是铠甲让他魁伟?
是出征的这口气让他魁伟?
或者,是他的血脉?
祖先的那种不停流淌的血脉?
这魁伟,令他的颜色加深——几乎这一辈子,她都不曾见过他如此的伟岸,雄姿英发,皎洁而英雄。
穿上戎装的男人,总是这样?
她恍然心惊,忽然明白,这是谁——
这是罗迦呀!
这是二十几年前的罗迦呀!
戴着绿咬绢的王冠,戴着巨大的宝石戒指——如一颗巨大的花树。
她之前,从未看到男人如此俊美。
罗迦,太子,她看不真切。
两个人,一样的英俊潇洒——弘文帝,甚至他是到了中年,才显露出这样成熟的,独特的气质,比罗迦更加沉郁。
只恍恍惚惚地听得儿子的声音:“太后……太后……”
这声音,依旧没法将她从幻觉里拉回来。
直到他扑上来,抱住她的胳膊。
孩子又长高一截了。
就如花园里的小树,一日一日,挺拔起来。
就如自己的青春,一点一点,逐渐老去。
她此时再也没有抱起他的力气了,只能拉住他的手,目光,还是看着弘文帝。
生离死别9
弘文帝提着一把大刀。
那是北国君王出征时,将要挟带的指挥刀。
她看见过的。
罗迦随身不离。
从他的祖先处传下来。
象征着北国人的英雄情怀——
太祖,太宗,罗迦开始…………每一个人,都是笑傲天下,驱逐南北,再不济,也曾打过长江,挥鞭指着敌人的鼻子大骂,几次,让南朝危殆,几次,几乎迁都…………
如今,岂能让人家反攻了??
而且,当时的皇帝,又是一个小小的暴君。
所残杀的大臣,宗族之多,几乎把邺水堵塞;鱼腹里面,都是人的手指甲,脚指甲……
当地人,几年不敢吃鱼虾。
如此的一个政权,岂能让北国兵败??
弘文帝,这才继承了祖先的军刀。
事实上,他从来不是个尚武的男人——尽管性烈如火,但是,对于战事,向来并不那么热衷。
只是,这把军刀,
现在,又到了弘文帝手里。
她忽然很想伸出手,摸摸那把刀。
但是,她没有。
她一脸凝重,内心空虚。
弘文帝的声音那么柔软:“芳菲,你看,这花树开花了……以前,我不知道还能开花。”
他随手,折下一支很好很鲜艳,花苞很大,花簇密集的枝条给她。
全是花朵,几乎没有叶子。
红色的花。
几乎和她的脸色一样。
她拿在手上,一阵风吹来,花瓣纷纷地掉下来,从树上,从林间……落了她满头满脸。
弘文帝的目光丝毫没有改变。
她的目光也没有改变。
彼此都能看到彼此的倒影。
彼此之间,在这花树下凝视——方明白:
斜晖脉脉水悠悠,多少的日子,已经在这样的凝视里走过。
就如这花,只开一季。
很快,便衰败了。
他激动难言。
她痛苦不堪。
孩子惊奇地站在他们中间。
生离死别10
孩子惊奇地站在他们中间。
没有人想要他回避。
他也无需回避。
因为,他是二人最好的结晶——
无论这些年,如何的纷扰。
她终究有这个儿子。
他也终究有这个儿子。
那于她,是最好的安慰,最大的陪护,小棉袄一般,让后半生,不至于凄风苦雨,真正丧失人世间一辈子都不曾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