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团锦簇的中央,是一句话:
“他们扔给隐士的是不义和秽物。但是,我的兄弟,如果你想做一颗星星,你还得不念旧恶地照耀他们。”
出自那个名叫尼采的疯子,《创造者的路》。
“这个,这个是,”小叔的声音几乎是怯生生的,“你们从什么地方——”
“郑老师,”挂着相机的特邀嘉宾笑了,“这是十年前,1996年,我们高中毕业的时候,您写在我的毕业留言册上的,您说这就是你对我们大家做人的期望。您忘记了吗?”
她很挺拔地站在一群蓝白色相间的校服里,明眸皓齿,浅笑盈盈。
“江薏。”小叔难以置信地看着她。
“郑老师,”郑南音同学骄傲地站起来发言,“我们在搜狐,网易,所有的网上校友录里面,找到了您原来的教过的学生。”她伸长手臂一挥,“这些墙上的照片,作文,都是他们寄来的。”
“郑老师,江薏姐姐知道了以后,就自愿来帮我们拍照。”某个角落里,一个没有起立的女生的声音,“江薏姐姐是《龙城晚报》的首席记者,拍的相片一定很好看的。”
“郑老师,”班长说,“等放学以后,我们会把墙上这些照片什么的都拿下来,一起贴在一个照相本子里送给您。这是我们高三(六)班在毕业前,送给您的礼物。”
小叔什么都没有说,我从来没有在他脸上看见过类似的表情。好像是碰到了一件让他为难的事情。教室里寂静着,蓄势待发的那种寂静。这些孩子们都在不约而同地等待着郑鸿老师配合着眼下的氛围,说点什么,然后他们就可以抱以顺理成章的掌声和欢呼。三秒,五秒,十秒了,他们的神情有些冷却。这个时候,小叔嗫嚅着说:“谢谢,我谢谢大家。现在,”他终于慌乱地把那叠试卷放在了讲桌上,“现在我们开始上课了。今天的晚自习,主要是,主要是讲评一下前天测验的卷子。”
所有的人面面相觑,都不相信就这样结束了。意兴阑珊这个词很明显地挂在脸上。只有那个江薏平静如旧,微笑'福 哇tx t小说 下载'了一下,把相机从脖子上摘下来,准备退场。
“课代表,过来发卷子。”只有小叔一个人进入了上课的角色,没有表情地环顾四周。黑压压的人群里终于有一个人破土而出。然后前排几个同学也不情愿地站出来,把那叠试卷分成了三四份。哗啦啦的纸张的声响响彻了室内,我想我也是时候离开了。
小叔转过身,拿起来黑板擦。他迟疑了一下,黑板擦一直停顿在那个“尼采”的“尼”字上,然后他略微抬了一下胳膊,让黑板擦停留在那个“秽物”的“秽”字上。终于他重新转了过来,面向着大家,他笑了。他笑得开怀的时候眼睛里总是有种腼腆的神情,“不行。”他一边笑,一边摇头,“不行。我舍不得擦。”
一阵笑声轻轻地在起伏的人群里荡漾开。然后释然的气氛也跟着弥漫了。没有想象中激动人心的煽情场面,不过他们达成了自己的默契。
我该走了。悠长的走廊依然悠长。走廊背后却换了人间。毕竟和十年前不同了。同样的一件事情,十年前是羞耻,但是十年后,却可能因为某些说不清的缘由变成荣光,至少变成一样令人好奇的东西。这中间到底付出过何种代价,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人好像总是在完全不需要一样东西的时候,才能得到它。小叔他最先失去了尊严,然后因此失去了一切,再然后他就脱胎换骨了,现在当初的尊严回来了,莫名其妙地,至少有了回来的迹象。
问题是,没人知道他到底还想不想要。或者说,他是否还像当初那样把它视为尊严。
江薏站在夜风中的校园里,对我微微一笑,她说:“你该不会,该不会是东霓的那个小弟弟吧?”她夸张地惊呼一声,“老天爷呀,你怎么长这么大了?”
教学楼的顶端几个属于高三的窗口,错落地璀璨着。就像是俯视着我们,俯视着所有疾驰而去的时光。
第七回 黎明
黎明渐渐地来临。柔软的,泛着水光的曙色涌进来。于是黑夜苏醒了,赐给我看清万事万物的视觉。然后我就看到,南音蜷曲着身体,终于睡着了。
我们的秘密
有一天我问郑南音,那个时候,她为什么要策划一场给小叔的生日晚会。她冲我淡然地一笑,她说:“我什么都没有策划。”我说,那怎么可能不是你的主意呢。她说:“我只是给每个人讲了你给我讲的故事。尤其是小叔说的那句,‘她吃过的苦要比我多太多’。”然后她伸了个懒腰,注视着窗外的天空,“我的同学们,比你们那个时候的人有同情心,仅此而已。”
她现在说话的腔调,还有她的很多表情都让我觉得陌生。在那个2006年,她高中毕业的夏天里,她几乎是一夜之间蜕变成了如今的模样。或者在某些人眼中,她变得比以前讨人喜欢,因为她不再像个二百五一样地大呼小叫,她也收敛了不少颐指气使的小姐脾气。就连三叔都说,南音如今说话的声音都和以前不同,有分寸了很多,比如她接电话的时候,非常得体,太像个大人了。然后三叔,三婶,以及小叔这群“大人”一起面露欣喜之色:“好不容易呵,最小最浑的南音也有今天。”
可是我只想让曾经的南音回来。
小叔还是那么不紧不慢的,他说:“人总是得长大的西决,南音也不可能永远是那副小姑娘的样子。你得接受。”
小叔现在更是什么都能接受了。尤其是在那次生日晚会之后。
2006年的春天,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我把自己的作文交到郑鸿老师手上。准确地说,不是作文,是跟考试要求无关的涂鸦。因为一场断送前程的恋情,郑鸿老师的才华横溢变成了具体的,活生生的,表情丰富的。这尽管是个很荒谬的逻辑,但是它就是在现实发生了。郑鸿老师给每篇送来的习作都附上500字以上的评语——那已经不能算是评语了,有时候天马行空地想到什么说什么,有时候掏心掏肺地恨不能给人家学生讲我们家祖宗八代。于是我总是嘲笑他像个大妈级的电台情感节目主持。作为高三的老师本来是辛苦的,所以他经常一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他说:不累。
然后有一天,校刊主编,一个高二的小帅哥也找上门来了,诚恳地邀请郑鸿老师出任校刊的“文学顾问”。郑鸿老师的大名重新端端正正地出现在校刊扉页上,出现在校广播站的美女主播嘴里,出现在校园里的宣传栏。郑鸿老师走在从食堂到教学楼的林阴路上的时候,突然间多了很多各个年级的学生热情地跟他打招呼。这些突然之间开始亲近郑鸿老师的学生里,自然是什么样的都有:有在学校里受惯了冷落又自命不凡的文艺小青年,有自认为自己成熟另类视好成绩如粪土的小孩,当然也有没有勇气放弃自己十几年的乖孩子身份的学生,借着对郑鸿老师的热情,偷偷地浮出“乖孩子”那令人压抑的水面,透一口气。总而言之一句话,是那些暂时还没有变得太现实,对生活还心存一点点浪漫的孩子们。他们一直孤独,然后他们觉得,善待一个曾经因为浪漫天真而备受冷落的老师,就是善待他们自己。恐怕他们谁也没有料到吧,原来在这个看似麻木的校园中,隐藏了那么多自认为孤独的人。于是郑鸿老师又一次莫名其妙地成了角儿。殊不知在他们齐心合力,心照不宣的孤独者同盟结成的时候,被现实生活的规则狠狠惩罚的那个郑鸿老师,就已经成了历史。因为他们的浪漫,也是现实生活坚固的一部分。
新的争斗围绕着郑鸿老师展开了。同是一群十几岁的少年人,有人要攻击他,有人自然要维护他。很多的错觉就是在这种似曾相识中产生。好像中间那十年,从来都没有存在过。很多年长的老师面对郑鸿老师受到的突如其来的礼遇,有些诧异,然后是轻蔑地感叹世风日下。我跟小叔说:“不是你自己班上的学生,就不要答应帮他们改作文,这样会得罪人的。”小叔淡淡地说:“我不怕。”
说得也是,想想看,我心里也是一阵恻然。他没什么可失去的了,自然不怕。
他依然住在那个当初我们俩一手布置出来的单间。曾经,他的邻居是刚刚来工作的,单身的年轻老师。现在,曾经的年轻老师都结婚生子,搬进了学校建的漂亮的新公寓,新来的年轻老师嫌这个楼太破,也不方便,宁愿自己在外面租房子。于是他的邻居变成了学校小卖部的老板娘,大门口的保安,以及收发室的大爷。他说,其实这些邻居们比以往的那些老师更让他舒服。我知道为什么。因为这些邻居们,进进出出,总是发自内心地,真诚地叫他一声“郑老师”。
他非常热心地把他收藏的那些书借给几个保安小伙子,他还耐心地对他们说:“不是说金庸不好,但是看看老舍也是蛮不错的。”他帮小卖部老板娘的孩子起名字,帮收发室的大爷教育乡下赌博成性的女婿。他本来可以与世无争,在这个日益昏暗的旧楼里自得其乐地做他的郑老师。可是现在事情起了变化。我不知道在公元2006年,到底还有多少个人过着他这般的生活:没有自己的厨房,没有自己的卫生间,没有座机——他原先都是打楼下小卖部一块钱一次的公用电话,可是自从老板娘怎么也不肯收他的钱之后,他反倒不好意思打了,没有电脑,但是拥有很多的粉丝。
2006年的五月,龙城一中要选拔一个语文老师参加全国百所重点中学论坛的观摩教学。简单点说,我们学校被省里选中,要我们出一个语文老师去参加这个很重要的会议的观摩教学单元——就是会有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名校老师听他上课。但是这个语文老师会是谁,由我们学校自己决定。当然,这是个可以让人再一次目睹人和人之间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绝好机会。因为学校决定这次的选拔要透明一点,每一个语文老师都有资格报名参加,参选的老师要在学校顶楼的阶梯教室上公开课,由学校的领导,以及学校请来的外校的名教师打分决定这个唯一的人选。
小叔跟我说:“西决,我决定参加。”多年以来,他总是对类似的选拔或者竞争避之不及,大家也乐得遗忘他。但是这一次,他赤膊上阵了。他的对手们几乎个个都懂得使用明枪暗箭,他说,我什么都不会,我只会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