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乱明天下一根钉 > 第12部分

第12部分(1 / 2)

>  良久,孙国清微微叹了口气,问道:“你现在都做了些什么?”

陈海平道:“要深入蒙古大漠,就必须要有自保的能力,小子现在做的就是这事儿。”

孙国清对商业懂得不多,但凭常识也能知道,带着百万货物行走在草原大漠,自保的能力意味着什么。

心中一动,孙国清问道:“你是怎么做的?”

察觉到了孙国清眼中狐疑之色,陈海平神色自若地把事情说了说,然后道:“大人,这事儿实际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蒙古的物资极端匮乏,大的部落是非常欢迎商队的,可能对我们有威胁的只是一些小部落和马匪。”

这话当然有道理,孙国清又问道:“那你准备招多少人?”

陈海平道:“进入草原大漠,一两年才能走一趟,规模小了不行,至少要有万匹骆驼才能成行,而以五匹骆驼需要一人管理来算,那再加上其他人等,小子估摸怎么也得需要两千三百人左右。”

万匹骆驼?那得运多少货物,需要多少本金?孙国清的心神立刻被这庞大的数字吸引了。

少不得,陈海平又得把他的理论详细解释了一遍,不过,见老泰山的心思转开了,他讲解时一点都不觉得厌烦。

---------

就在孙国清考较陈海平这个准女婿时,孙茜和戴小蓉也没闲着,她们俩坐镇闺房,两个小丫环穿梭往返,不断传递来最新的消息。

看着孙茜腮边一直不落的驼红,戴小蓉有些嫉妒问道:“心里念了多少遍了?”

戴小蓉指的是陈海平那句“入眼便入心”,小丫环传来这句话后,孙茜的两腮就染上了一抹驼红,而且一直也没有退下去。

孙茜不说话,只是傻笑。

随着传来的话越来越多,孙茜眼里的迷离之色没了,但脸越来越红,眼睛越来越亮,她整个人似乎都在发光。

在随后传递孙国清和陈海平的对话时,孙茜眼里突然出现了一丝好玩的笑意。这叫眼尖的戴小蓉发现了,她问道:“怎么了?”

“什么怎么了?”孙茜打哈哈,不肯说实话。

戴小蓉手快,左手一下子就伸到了孙茜的腋下。孙茜怕痒,立刻投降,她道:“好了好了,我说,我说还不行。”

戴小蓉松手,孙茜坐直身子,悄声道:“他开始称呼父亲先生、老人家,但谈到无官不贪时,却改称父亲大人。”

皱了皱眉,戴小蓉道:“要是叔叔注意到了,他这不是找不痛快吗?”

孙茜道:“不是这么简单,他这么做是为了堵父亲的嘴,让父亲不好用官宦人家来搪塞他。”

戴小蓉道:“我说这小子比鬼还精,没错吧?这小子屁股上一定长了根尾巴。”顿了顿,她又问道:“叔叔会知道他的意思吗?”

孙茜道:“现在或许不知道,但待会儿肯定也会知道的。”

两个小丫环接力,一个去一个来,这时,那个叫紫桃的丫环进来了,但和刚才不一样,那股兴奋劲没了,而且不仅没了,人也打蔫了。

孙茜有两个小丫环,一个紫桃,一个绿柳,她们是一起长大的。以这种情分,小姐的丈夫也就极可能是她们的丈夫。偷偷看到那个人时,她们俩比孙茜还兴奋。丫环不比小姐,心思要比小姐重得多。要是能跟这么个人,这辈子也就不亏了。

这种心思不要说戴小蓉,就是孙茜也是清楚的,所以只看紫桃和绿柳的精神头,陈海平外表什么样也就有个大概了。这会儿见紫桃这副模样,孙茜的心立刻揪了起来,但还是忍住,没问。

孙茜没问,戴小蓉自然会问:“怎么了,跟霜打了似的?”

紫桃嘴一扁道:“小姐,姑爷走了。”

“走,为什么走?”戴小蓉立刻问道。

紫桃道:“老爷说姑爷不是小姐的良配,不答应。”

戴小蓉急道:“那他就这么走了?”

紫桃道:“姑爷没说什么,就说三个月后再来,然后就走了。”

孙茜和戴小蓉对视一眼,眼里都有了笑意,这是老少两人在斗法。戴小蓉道:“这个混蛋,怎么就不服个软呢?”

孙茜没说话,这方面她比戴小蓉看的更明白,知道父亲的考较还没有结束,而那个人显然也明白的很。

应该没什么问题了,父亲看样子很满意,而那个人也懂得分寸,今后……她真能去草原大漠和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西域吗?

孙茜的心飞了。

第二十九章 思古 (上)

从孙府出来,陈海平和石头骑在马上,在大街上缓辔而行。

陈海平的心情很轻松,他轻松不是因为对婚事有了把握,而是因为他喜欢孙国清。这老头儿人不错,相信今后他们翁婿一定会相处愉快,这对他很重要。

“我们去哪儿,少爷?”石头问道。

“你不饿吗?”

“饿。”

“那就去吃饭。”

吃过午饭,时间还早,才晌午刚过,陈海平决定四下逛逛。记忆所及,代州城内他最感兴趣的去处是纪念大将军李牧的武安君庙。

代州城不大,武安君庙在城西,从饭馆出来,不到片刻,他们就到了。

庙不大,但香火鼎盛,这儿应该是代州这会儿最热闹的地方,与其他地方冷冷清清的样子成鲜明的对比。

大堂正中,武安君按剑端坐,容颜刚毅肃穆。

陈海平默默伫立,默默凝视。

李牧,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智谋出众,英勇善战,于雁门关外大破匈奴十万骑,是战国末期最著名的军事家。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

王翦是秦国排名第一的名将,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秦灭六国,五国为王翦王贲父子所灭。但王翦一生最光彩的桥段并不是在战场上,而是在战场之外。灭楚之战,始皇属意少壮派大将李信,问李信需要多少兵力,李信说只需二十万,始皇又问王翦需要多少兵力,王翦说需要六十万。

始皇说:“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于是派李信、蒙武将兵二十万伐楚,而王翦则托病辞官,归频阳养老。

结果,秦军先胜后败,被楚将项燕所败,始皇闻报,大怒,亲自去频阳向王翦谢罪,请王翦领军出征。

王翦领六十万大军出征,两年平定楚地,但就是这样的绝世名将也不敢与李牧争锋于战地。王翦行离间计,赵王中计,自毁国门,屈杀栋梁。李牧死后三个月,赵国即被秦国灭亡。

那一幕幕波诡云谲、可歌可泣又可悲可叹的景象在心头掠过,陈海平感慨不已,他想到了十年之后的袁崇焕……

代州自古就是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经过的名将无数,但武安君李牧最受后人敬仰,这可以从纪念李牧的祠堂中看出一斑。

仅仅代州,纪念李牧的祠堂就有三处,除了城内的武安君庙,还有雁门关上的靖边寺和城东聂营镇的李牧祠,而且这些一直都保持到了后世。

出了武安君庙,心头堵得慌,陈海平纵马疾驰。

立马北城城头,朔风凛冽,放眼望去,但见白雪皑皑,山川壁立,连绵起伏。这一刻,虽无兵马之威,但隐隐的杀气似乎弥漫在每一寸的空间里。

极目远望,陈海平的目光穿越了白雪和山川,他似乎看到了一片累累的坟茔。忽然,陈海平勒转马头,向城下驰去。

街上行人稀少,还好,一下城头就看到一个中年人,陈海平翻身下马,拦住了中年人。

中年人吓了一跳,警惕地问道:“你干吗?”

陈海平从怀中掏出一小锭银子,对中年人道:“大叔,我是外地来的,想祭奠一位先人,但来得匆忙,没有准备香烛祭物。不知能否麻烦一下大叔,用这点银两替我跑一趟,买些香烛祭物?”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