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乱明天下一根钉 > 第114部分

第114部分(1 / 2)

>

他们都是累世经商的大商家,当初之所以义无反顾地赌上这一把,最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隐藏在一切背后的那个终极利益:权力。

这个国家行库一旦建立,一旦发展定型,那他们就永远是这个国家最有权力的那群人,而不管这个国家顶上坐着的那个人姓字名谁。

他们掌握着这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不论谁掌权,都得依靠他们。当然,这个“谁“得把董事长刨除去。作为这个国家行库的创立者,也理应有例外的特权。

在这群人当中,王元程是唯一特殊的。这个特殊不是因为王元程是陈海平最早的合伙人,而是因为王元程有个好儿子。所以,当王佑礼前来接王元程,说是领政大人有请的时候,没有人觉得不平,他们都只是羡慕和妒忌。

在众人艳羡的目光里走出了迎宾馆,王元程心里充满了得意和骄傲。

随着阅历增多、地位提高,人会失去很多感觉,比如对银子的感觉、对女人的感觉,而得意和骄傲也一样,也会渐渐失去,差别只在多少而已。

王元程可以不为任何事得意和骄傲,但对儿子,得意和骄傲每每都如海潮般狂涌而出。

没有骑马,没有坐车,也不说话,出了迎宾馆,父子两人默默地漫步在长街之上,缓缓向皇城走去。

儿子已经不需要自己叮嘱什么,儿子已经从一个长袖善舞的富家公子成长为了一名盖世虎将,而更难得的是儿子和他一样,还有着商人审时度势、进退有度的敏锐目光。

即使现在就去了,也没什么可担心的了,儿子会比他更有能力把王家支撑起来。缓步走在大街上,感觉着儿子身上盛壮的气息,王元程平静的脸色有着一丝安详的笑容。

第一百八十七章 不变

宾馆在皇城西侧,两地相隔不远,不过两百丈。他慢,但没多久也就走到了皇城的西门西安门。

皇城有大明门、地门、东安门、西安门四座门,是为了方便文武百官进出宫廷用的。进了西安门,就是中海,离紫光阁不远了。

到了西安门前,王元程停下脚步,注视着威严的皇城:真跟做梦似的,他竟然也可以堂而皇之地进出皇城了。

守门的士兵有九名,左四右五。除了站在右首第一位的士兵没有武器,其他八名士兵俱都腰悬钢刀。

王元程和王佑礼走到离西安门大约还有十步左右,站在右手第一位的士兵迈着严整的步伐向前几步,到了他们身前,猛然止步,随后就是一个军礼,同时高声道:“大人好!”

王佑礼微微颔首,从腰间解下腰牌,递了过去。

在这名士兵验看腰牌时,他的八名士兵肃立依旧,神色始终庄重肃穆,没有丝毫变化。

验看过腰,士兵把腰牌还给王佑礼,然后又是一个军礼,高声道:“大人请!”

王元程以前来过京城多次,也从远看过皇城几次,那时除了觉得皇城威严肃穆之外,总免不了有一丝丝阴森的感觉,但这会儿却不知为什么,除了感到庄重肃穆之外,阴森的感觉不见了。

许,这和坐在里面的人有关吧。从陈海平身上,王元程从来也没有感受到过一丝一毫的恐惧,这或许是自己对儿子放心的最主要的原因吧。

景色真是美极了。放眼去。水光潋滟。太液秋波。殿阁崔巍。佳木葱。

这里地景色固然极美。但真让它在人地心里攀上顶峰地是因为这里是皇城。这是皇城西苑。

要是能住在这儿这一辈子也不白活了。但这是不可能地。举步前行。王元程心里不觉微微叹了口气。

转过一座假山。王佑礼忽然低声道:“父亲。少爷接您来了。”

王元程地眼力自然没有儿子好。但儿子说完。他也看到远处有人影向这边走来。王元程一惊。随即就激动起来。直到这一刻。陈海平“皇帝”地身份才在王元程心里真切起来。

看到父亲激动。王佑礼又在父亲耳边低声叮嘱道:“父亲万别下跪。以前怎样现在还怎样。”

幸亏王佑礼提醒,要不王元程的膝盖自己就会软下去。不管以前如何,陈海平那时毕竟还是一介平民;也不管陈海平以前是怎么说的,但现在,陈海平就是皇帝啊!

“王叔,欢迎欢迎路辛苦吧?”握住王元程的手,陈海平热情地问候道。

王元程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没掉下来。陈海平换称呼了,以前都是称他“老东家”,可现在叫他“叔”了!

不知不觉,王元程握住陈海平的双手,使劲地摇了摇,激动地道:“少爷,恭喜喜啊!”

“同喜,同喜。”陈海平哈哈大笑,然后和王佑礼一左一右,陪着王元程向紫光阁走去。

看着父亲欣欣然地让“皇帝”走在自己身旁,王佑礼心中真是感慨万端。自己第一次来这里见陈海平时,那一刻的感觉真是刻骨铭心,想必父亲这一刻一定和他一样。

陈海平在不在这里任何人的感觉那都是完全不同的。不在这里,陈海平就是他们崇敬的少爷,但在这里,陈海平就是皇帝。

皇帝的身份盖过了一切!

陈海平依旧还是那个少爷,至少对身边的人是这样。

自己不变毫不把自己当皇帝看,陈海平能做到这一点已经极其难能可贵了,而能让身边的人忽略至是忘记他“皇帝”的身份,王佑礼不知道应该怎么形容。

不让人下跪这里第一次见过陈海平之后,王佑礼这才意识到了陈海平的深意。以前,说实话,跪与不跪感觉差别不大,但在这里,感觉就天差地别了。

在这里,只要一跪下去,陈海平就是皇帝,再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改变。

王佑礼清楚,现在父亲一定和他一样,因为这一刻的感觉必定会完全相信陈海平以前说过的每一句话。

如果不当皇帝都是真的,那还会有什么是假的?

不跪,感觉真好!

离开饭还有些时间,陈海平和王佑礼陪着王元程在海边漫步。

以往,因为太过森严,不论皇宫,还是皇城,都极度缺少活人的气息。但在这里,在秋风秋意弥漫天地的一刻,父子俩却都觉得心头暖暖的,惬意的很。

落日的余晖洒满了水面,洪波涌动,万道金麟闪烁。

“王叔,选一块地,怎么样?”就在王元程凝望着水面上涌动的万道金麟时,陈海平忽然问道。

“什么?”根本没有反应过来,王元程就大吃一惊。

陈海平道:“我让您老在这儿选一块地。”

眼睛瞪圆,王元程难以置信地问道:“让我在这儿选一块地?”

陈海平笑道:“是啊,但是不能太大了,最好不要超过五亩。”顿了顿,跟着又解释道:“我们是开创者,我想把那些对国家有功勋的人都接到这里来。这一来是商议国事方便,二来是让他们在这里安度晚年。何况,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把这么多宝都聚在这里,也好随时请益。”

王元程转头向儿子,看去,王佑礼轻轻点了点头。

这时,陈海平笑道:“王叔,让您老来这儿住和佑礼无关,所以您老也别看他。说实话,佑礼现在虽然是大将军,但要住这儿,还没有这个资格。”

王元程得意地笑了,王佑礼不觉抬手挠了挠头。

“那我就谢谢了,这个我实在是拒绝不了。”王元程笑着道。

“这是您应得的。”陈海平郑重地道。

往回走的时候,王元程就开始着意打量四周的环境了,琢磨着这块地到底要选哪儿。

今晚招待王元程的晚宴,陈海平还请了三位陪客:三爷陈海廷、徐光启和成基命。他们回到紫光阁的时候,三人正在厅中喝茶闲谈。

见陈海平进来三人都站起身来。打过招呼后,陈海平介绍他们相互认识。

三爷和王元程是老熟人,自然用不着介绍,陈海平给王元程父子介绍了徐光启和成基命。

对徐光启和成基命,王元程都久闻大名,极为仰慕,现在能与徐光启和成基命平起平坐,心中很是激动。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