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后继以实地训练来回管束并保障其生活使能安心发挥所长系其特点其所主持之民生公司为国内有数之大企业亦即卢氏之一杰作与张岳军氏关系密切并为张岳军氏与张公权氏间之沟通人事:处事勤劳切实富有研究精神年来不到交通部办公亦无政绩但对民生公司及川江航运仍时注意盖彼之毕生事业即于是报告人:袁公信
眼看着丈夫登上石阶,来到屋前,眉眼都看清了,蒙淑仪放心了,开了门,冲着丈夫嫣然一笑,多少有些神秘地向阳台上一指道:“有朋友!”
卢作孚走向阳台。
蒙淑仪正要关门,门被碰开,儿子蹦跳着进屋,同时奔向放收音机的柜子前,顺手要打开收音机。这才发现,收音机没了。
儿子四下寻找,蒙淑仪说:“别找了,叫你爸送到公司去了。叫职工听新闻!”
明达问:“爸爸,田汉叔叔来过没有?”
卢作孚答:“昨天刚走。”
明贤又问:“爸爸,老舍伯伯最近来不?”
“怎么啦,明贤明达今天不问田汉,就问老舍,有事吧?”
两个儿子同时拿出手头的剧本,说的是一回事。
“中央大学演抗战戏剧,我演远征战士,想请老舍伯伯指教!”
“中学排了新戏,我演流亡学生,想请田汉叔叔指教。”
卢作孚转头与身后的那位朋友相对大笑:“卢作孚的儿子运气真好!”说着,他闪开身,亮出阳台上那位朋友。
那朋友爽朗一笑道:“不知明贤明达二位小兄的事情,在下郭沫若,能不能帮上点忙?”
为了第二天赶船方便,当晚,卢作孚留郭沫若在红岩村家中住。
次日清晨,卢作孚送郭沫若去嘉陵江边,上民生轮。
分手时,卢作孚笑道:“你养病,去苏俄。我养病,上歌乐!”
“作孚,你这一路走的!哪一天,让我给你写本传记吧。”
“我的传记不好写,哪一天,还是我自己写吧。”卢作孚默默摇头。
一声汽笛,船离岸。郭沫若在卢作孚、卢子英资助下,去了苏联。
卢作孚望着轮船没入晨雾。只一人时,他的眼睛又显得孤独苍凉,不知是想到孤帆远影的朋友,还是想到留在岸边的自己?卢作孚自知,自己的传记还真不好写。卢作孚不知——几时才去写这部自传?
逼宫
“成败关键,在山部队、鹿部队要置一切于不顾,像一头活脱脱的山鹿,不,应该像一头受伤的野猪那样,认准敌人心脏直冲。这心脏,就是支那的陪都重庆。”升旗看上去,真像一头困境欲斗的野猪,认准了仇敌就要冲上前去。田仲第一次看到儒雅淡定的老师还有这样一副面孔,也是最后一次……
这年,卢作孚上了歌乐山,因患脉搏间歇症和肺膜破裂,借金城银行房子疗养。最让卢作孚受煎熬的,是失眠,自述头内轰响雷鸣。蒙淑仪彻夜陪着丈夫,说:“他脑壳像跟枕头两个有仇一样……太用心了,光晓得用,不晓得歇。”
冬天的歌乐山,远没有夏天热闹。泉流变成细细的一股,远了听不见声,近了听,像女孩子说悄悄话。知了不叫了,蛙鼓不打了,蟋蟀不闹了。只剩下两种声音陪伴空山,松涛和鸟鸣。这说的是往年冬天,今年立冬,歌乐山多了种声音,每天清晨黄昏,松涛鸟语中,都会遥遥传来有人背诵英语单词声:“木船,轮船,长江,海洋,空中,作战,……”这声音一开始有些生涩,时断时续,像这个季节歌乐山中几欲断流山涧中石头窝里一小洼一小洼的积水。到了“大雪”时节,一个个单词开始串联为句子,渐渐像冰雪融化后的春水:“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防卫本土……我们将在大海大洋上作战,我们将在空中作战,愈战信心愈足,愈战力量愈大,直到新世界集天时地利,使出一切力量来拯救和解放旧世界……”懂英语的人,当能听出这声音是在诵读一年半以前,结束敦刻尔克大撤退当天,1940年6月4日,“发电机”计划的总策划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议会上那篇震撼世界的演讲词的结束语。
这天黄昏,山中更热闹了。一群孩子说说笑笑沿着弯弯曲曲石板路上得山来,是卢作孚的儿女们。礼拜六,从沙坪坝的大学、中学、小学,相约着上山来看父母。
收音机里传出悠扬的美国音乐。儿女们只要一进屋,就忘不了打开它。一家人听着音乐吃饭,难得的和美轻松。
“摆点山下的事给爸爸妈妈听。”爸爸说。
“过节了,三婶给我们每个人一块钱。”毛弟说。
“这钱做什么用?拿给乞丐吗?因为他们非常可怜啊!”女儿说。
“你说乞丐可怜吗?前方将士比他们更可怜,更痛苦呢!”毛弟说。
“爸爸上山养病,还要指挥民生公司的轮船,给前方将士送军粮,所以说,爸爸也在前方。”女儿说。
“那我们就把每个人的一块钱加起来,买一架飞机,送到前方去。炸日本鬼子。”毛弟说。
“爸爸能不能摆点家里的事给我们听听?”毛弟说。
“可以啊。”
“爸爸为啥学英文?”
“这个问题,你们上个月回家问过爸爸。”
“当时爸爸说,”儿女们笑道,“Thisisa秘密。”
“因为当时爸爸还不会说Secret,”爸爸脸一红,“还是你们提醒爸爸的。”
儿女们没在意,收音机音乐戛然而止,换成了英语新闻,播音员语调远较平时急促……
蒙淑仪发现,卢作孚不说话了,似有点走神,她便说:“吃饭吃饭。这么大一海碗珍珠丸子还塞不住你们这五张嘴!”妈妈夹一个珍珠丸子给爸爸。
“爸,问您呢!”嘴里塞满珍珠丸子,儿女们照问不误。
“珍珠……”爸爸皱着眉头说。
爸爸依旧盯着桌面以外,大家跟着望去,这才发现他望着壁炉上的收音机。
妈妈也发现爸爸所说的不是丸子,“珍珠?”
“珍珠港。”
“珍珠……港?”
“大轰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