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盲流 > 第1部分

第1部分(2 / 2)

不过,也有没出去的,有的是出去了,一事无成,打工找不到工,拣破烂城里人不让拣,偷个铁路物资或者施工现场的废钢筋又没那个胆子,要饭竞争也挺激烈,因为容易,所以靠这个为生的太多了,城里人都聪明了,眼都毒了,装穷装残疾一眼就识破了,索性就回来了,再也不出去了,也有的暂时回来,等待时机,比如同村的别人在外边混好了,再把自己带出去,也有的不愿意出去的。

孙国民就是一个,他是孙佃铺的一个普通农民,已婚,读到初中毕业,务农,是村里读书较多的一个,媳妇叫苏桂芬,读到小学三年级,两人同岁,同学。一起长大。经媒人撮合,双方父母同意,走进婚姻殿堂而成为孙佃铺的一对青年农民夫妇。

孙国民没有外出打工,也没有外出要饭的主要原因是他吹的一手好唢呐,这个手艺是他的父亲传给他的,孙佃铺周围百十里地所有的婚丧嫁娶都少不了他的吹奏,每次吹奏回来,可以获得两盒烟,十几块钱,还有一顿很丰盛的免费晚餐,农村再穷,但对婚丧嫁娶这样的事情是绝对不会吝啬的。否则是会让人看不起。所以孙国民的这个吹奏手艺让他生活的比同村的人都好的多的多。在经济和文化上绝对是村里的上层建筑。

初中毕业的孙国民是孙佃铺的一个能人,他不光有一手吹奏手艺,种地也很灵光,还曾经搞过养殖,但时运不济,最初在村边的那条淮河支流冲击出的水塘养过鱼,但被人投了毒,后来破了案,同村的乡里乡亲的,就算了。后来上游开了化工厂和造纸厂,河水变色了,别说养鱼,水耗子在里面都待不住了。逃上岸,有多远逃多远了。

因为河水变色了,地里的庄稼跟着也就长不成正经模样了。孙国民开始了他一系列的致富行动。

孙国民还养过蝎子,后院养了一院子,那是从小报上看来的致富信息,还签了收购合同,蝎子是养大了,人家收了蝎子苗和技术费就消失了,那些个蝎子全都放了。亏了。孙国民还养过很多东西,都亏在人家说是回收,最后都没回收。后来他就想通了,要是养东西能发财,人家自己不就养了吗,干吗把种苗给你,让你养大了再高价收回来呢。

坏就坏在孙国民识字,同村里不识字的就不象孙国民有那样多的想法,因为识字就要看有字的书、杂志、报纸,有一次孙国民看到一条致富信息,内容是“快速种植何首乌、快速养殖甲鱼、快速养殖河蟹……”,一共一百多种方法,全部快速致富法邮寄来两百块钱,就全部传授给你。

孙国民左思右想,认为这么多种方法,总会有一种是适合自己的,于是就汇去了两百块钱。很快地收到了一本致富信息,刚拿到手奇怪怎么这么薄呀,难道一百多条信息就这么点儿吗,打开来一看,一个纸条上就写着这样几行字:“把那一百多条信息告诉别人,让别人给你寄钱,然后你再把这个纸条照抄一遍寄出去。”

折腾了好些日子,孙国民亏的心灰了,好在有个他有个哑巴叔叔跟他一起过,哑巴叔叔有个特殊本领,就是编柳条筐和箱子,这个手艺是当年外出讨生活时学的,村边有一片柳树林,材料就从那里取,叔叔编的柳条制品很受欢迎,县城里专门有一家土产日杂商店卖他的东西,哑巴叔叔一生未娶,年轻时出去讨生活的时候还不是哑巴,回来时就是哑巴了,谁也不知道他在外边遇到了什么,回来后有了手艺,但因为年龄大了,又是哑巴,说过几门亲事,都没成。

孙国民祖上盖有四间土坯草房,一间自己住,一间父母住,一间就给哑巴叔叔住了,还有一间空着放柳条和成品以及半成品的柳条筐和箱子。

虽然孙国民的致富行动屡受打击和挫折,严重地阻碍了他要把草房换成瓦房的进程,但他依然是孙佃铺最优秀的青年,他的媳妇苏桂芬也很贤惠,对孙国民的父母以及叔叔非常孝顺,无论孙国民做什么样的致富努力,苏桂芬从不置疑,一心一意彻底追随,在她心目中,孙国民就是支柱,是天。

所谓家家一本难念的经,孙国民最大的苦恼不是致富路上的挫折,而是结婚一年,苏桂芬没有怀孕,这在孙佃铺是一件比任何事情都要惨痛的事情,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好在孙国民的父母在那一年双双病故,撒手而去,不用再承担这无后的艰难和尴尬了。

盲流 3

孙国民家住在村口,一大早,刚出门,远远地几辆小汽车还有一辆面包车卷着尘土,开进了孙佃铺,进村只有一条路,老远沿着河边的土路颠簸着开了过来,还有一辆警车,全村里的人都跑了出来,伸长了脑袋张望。

车经过孙国民家门口的时候,从摇下来的小车车窗里,孙国民看见了自己的同学孙志平,他和自己同岁,这个小名叫“大平子”的孩子最离奇的地方就是小时候学习好,没办法,就喜欢上学读书,什么课一听就懂,一考就会,从村里的小学校到乡里的中学再到县城的高中,最后竟然考上了省里的卫生学校,考上的那年,全村都沸腾了,谁也没想到,这个当年在村里最平常的一家人的孩子竟然吃上了公家的粮,成了公家的人,这可是件天大的事情,大平子的父母宴请了全村。鞭炮整整放了三天,出发上学那天,村里、乡里都派了人来,挂了红花,敲着锣打着鼓送他出了村。孙志平顺利地读完了大学,毕业后回乡里当了一名大夫,几经工作变动,成为了一名计生工作者。把家安在了县城,但父母的家依然在孙佃铺,父母和兄长都在村里务农。在孙佃铺,孙国民是孙志平最要好的朋友,无话不说,亲密无间。

孙志平看见了孙国民,面色凝重,只是略微点了点头,没说话,车在土道上也不减速,直接就扎进了村子,直奔一户人家停了下来。

那是村里的著名问题青年孙建兵的家,这个小名叫“狗兵子”的孙建兵和孙国民夫妇还有吃上了公家饭的孙志平都是一个村的,从小一起长大,一起读书上学,只是孙建兵三年级就辍学了,家里也缺劳动力,加上他也不是那块料,死活也读不进书,曾经将一条小水蛇放进了县里新派来的女老师的粉笔盒里,女老师伸手捏粉笔却捏出了条水蛇来,当场惨叫一声,眼珠子白多黑少地晕过去了。

他爹将他吊在村口的大树上暴打一顿,才算完事,从此孙建兵的求学生涯就结束了,跟他爹种地了。回家一种地就让他爹省心了,早早地娶了同村的女青年二金珠子,早早地生了孩子,一切都挺让他爹顺心的,但看上去虎背熊腰的二金珠子准时准点的按日子生了个女儿,一天也没耽误,过了不到一年,又生了个女儿,接着又生了个女儿,接着又生了一个。

按照当年的政策和环境,于情、于法、于理都是难以过关的。几经罚款、妥协、调解、冲突。为了生个儿子,已经家徒四壁了,就剩下两间草房,一间父母住,一间夫妇俩带着四个相差只一岁的女儿们住。

这个孙建兵拧劲一上来,扬言一定要再生一个,生到底也要生个儿子出来。乡里一听就急了,计划生育是国策,哪能让你个狗兵子把大家的工作成绩都给抹杀了。千方百计地要逮到二金珠子把她给结扎,上一次来,差一点就要逮到了,结果夫妻俩连狗兵子的老父母齐心协力上阵,二金珠子咬了一名干部的手,手上的那块肉差一点就咬了下来。混乱中,二金珠子逃之夭夭。

再找就没了踪影。

在这之前,乡里采取了种种措施,要逮到这个二金珠子和狗兵子,但屡次突袭都没有找到人,因为俩人带着几个孩子外出了,拣破烂去了,回来的时候孩子就多了一个,乡里偶尔通过踩点这样的技术手段找到了他们,但因为人手不够,发生交手的时候二金珠子和孙建兵的老娘满地打滚,混乱中,二金珠子和狗兵子就跑了。

最后一次,发生了二金珠子咬伤了计生干部的事件。乡里经过认真地讨论,以致达成共识,孙建兵的破坏计划生育的行为性质极其恶劣,不仅严重影响了全村的计生工作,也严重影响了全乡的计生工作,是典型的钉子户。经过领导批准,联合各有关部门采取一个拔钉子户的行动,经深入细致的了解,利用亲属关系,充分发动群众,周密部署和勘察,确定孙建兵和他的老婆二金珠子在家,于是,就在这一天清晨突然袭击,对孙建兵的老婆采取强制措施。

盲流 4

几辆小车“嘎”地停在孙建兵家门口,小车的四门大开,面包车的门咣铛一声拉开,众人跳下车来,将孙建兵家的草屋团团围住。

没等推院子的门,孙建兵晃悠悠地端条长板凳出来了,把板凳放在自家的院门口,坐下。斜眼看着来人。一眼看到了孙志平,指着孙志平就骂:“狗日的大平子,你又把乡里的干部带来了,我刨你家祖坟了,你这个逼养地跟我过不去……”

说着就要跳起来。乡里一名警察拎着手铐从人群里出来,立刻让孙建兵老实多了,又坐到板凳上。

警察说:“孙建兵,你老婆呢?”

孙建兵说:“要饭去了。”

警察说:“上哪要饭去了?”

孙建兵说:“不知道。”

一名乡干部插话:“废话,不可能,肯定在家里。”

孙建兵说:“行,你说在家里,要是不在呢?”

孙志平说:“孙建兵,在不在地就让大家看看吗。”

孙建兵手一指孙志平说:“没你个鸟事。”

孙志平红着脸站在人群里,里外?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