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军的炮弹好象用不完一样,要是明天他们换个方向再打,就这样打下去,咱们正常日子都没过了,依我看,还是撤了算了。”耿继茂的部队始终在挨打的第一线,巴不得早点撤离徐州,也好过安生日子。
“是啊,徐州城里已经人心惶惶了,咱们的士气都快被打没了,这样下去可不行,豫王还得早作定夺!”一边的图赖也是觉得这种被动挨打极其难受。
“恭顺王,你的红衣大炮可能反击?”多铎朝孔有德问道。
“回禀豫王爷,我们的红衣大炮打不着扬州军,射程不够。”孔有德心道,要是能够得着,我早就打了,还用你来问?
“撤!”多铎定下了决心。
清军上下顿时忙乎了起来,辅兵们开始收拾红衣大炮,各种粮草物资也开始装车,部队也慢慢往北门机动。
一直站在高台上观察徐州城里动向的黄得功发现了异常,几步从高台上下来,走到罗剑面前说道:“大都督,清兵好象要撤!”
罗剑一听,从黄得功手里接过望远镜,几步上了高台,往徐州城里看去。
徐州城里乱糟糟的,到处都是清兵在走动,大车小车从各个院落里被拉了出来,物资也正在装车。
罗剑仔细搜寻着清军的骑兵,仔细搜索了一圈,并没有找到,罗剑心里暗道,难道清军骑兵已经提前撤出徐州了?
但侦察兵并没有报告清军骑兵大队已经离开徐州的消息,这让罗剑警觉起来。
下了高台,把黄得功和几个师长喊到一起,说出了自己的疑惑。
“多铎这是不甘心这就这么撤走啊,他们的骑兵是要等我们追击或者进城时,给我们狠狠一击,大都督,咱们可不能上当。”刘肇基说道。
听刘肇基这么一说,大家纷纷附和,认为就是这么回事。
罗剑喊来一个参谋,把望远镜递给了他,让他在高台上仔细观察徐州城里的动向。
“炮兵停止射击,作好机动准备。”罗剑又下了命令。
多铎确实有用骑兵突击扬州军的想法,骑兵还在营地里一动没动,只是做好了出击前的一切准备,若扬州军贸然出了营寨追击或者进城,骑兵就将快速突击,说不定整个局势就会翻转。
多铎对扬州军会上当也没抱多大希望,他知道扬州军有一种东西可以看得极远,有这种东西,徐州城中的一切他们都看得清清楚楚,所谓埋伏什么的根本不可能,几万人怎么藏得住?
直到中午城中物资和步军已经出了徐州城,也没见扬州军追来,多铎命令骑兵也开始撤出徐州。
其实罗剑很想追击,多铎搜刮徐州一带这么久,携带的物资极多,大队人马行进也是极慢,如果能把这些物资给留下来,当然再好不过。
只是目前的扬州军只有一师的特种大队装备了六七百支扬州一式步枪,这些步枪在阵地战时,当可发挥大的作用,而在追击战时,一发弹打完了,清军骑兵是不会给机会让你再装第二发。
这也是目前扬州军还是三个四师抱团作战的主要原因,如果各师都配齐了扬州一式,哪怕是一半,每个师都必须单独作战了。
想想以后,罗剑放弃了追击的念头。
下午五点钟左右,清兵终于全部退出了徐州城,很快城里百姓打开了城门。
高起潜第一次看扬州军作战,清兵撤出徐州直接颠覆了他的认知,在他的记忆中,一二百清兵都敢向明军上万人冲锋,现在徐州城里清兵有**万人,听说满人骑兵都有上万,怎么就不敢跟扬州军野战呢?
天色已晚,罗剑并没有进入徐州,只派了几百人进城维持秩序,部队继续驻扎在徐州城外。
吃过晚饭,罗剑一个人到了帐篷外面,思考着今天发生的一切。
满清朝廷竟然主动找南明朝廷和谈,出乎罗剑的意料之外。
是真如有些史书所说,满清入关并没有夺取全中国之意,难道他们真的准备退回关内?还是满清只是利用和谈让弘光朝廷阻止扬州军的进攻,以此来争取时间?
罗剑觉得后一种可能性较大,从前面满清朝廷变招之快的情况来看,现在满清以多尔衮为首的满清朝廷并非象以后的清廷一般不思进取,为了争取民心,他们甚至放弃了满人的诸多利益,仅从这一点来看,他们也没有退出中原之意。
“大都督可在想和谈之事?”阎应元走到罗剑旁边,轻声问道。
“是啊,满清朝廷到底安的什么心?”罗剑随口问道。
第一百四十一章 这个钦差有些不一样
“大都督,依我之见,清廷无非就是为了争取时间罢了,我找高起潜问过了,满清只是同意停止向江西和两广进军,要求进湖南剿灭大顺军,还要求同朝廷合兵剿灭大顺军和大西军,表面上看起来是想仿南宋与大明共处,其真实用意乃是拖延时间。”阎应元说道。
“哦,还有这些条件?”罗剑问道。
“听说还要朝廷给满清每年进贡二百万两白银,这也是条件之一。”阎应元说道。
罗剑一听,每年二百万两白银对南明来说,如果局势稳定下来,确实不算多,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满清要南明进贡只是个噱头。
“大都督,我们扬州也需要时间啊!”阎应元接着说道。
这个问题罗剑也在思考,满清拖延时间,扬州何尝不需要时间?同样的时间,以扬州的发展速度必然远远超过满清,这点自信罗剑还是有的。
这次大军北上攻取淮安和徐州,罗剑的本意还是扩大扬州的生存空间,稳定局势,以争取发展的时间,现在满清竟然主动要求和谈,其实也是正中罗剑下怀。
罗剑对目前扬州军的作战方式很不满意,几个作战师被迫抱团作战,这并非是罗剑当初改动兵制的原意,按罗剑的想法,这几个师都是必须独挡一面的。
不管清廷是何用意,扬州总算迎来了短暂的和平,这个机会必须把握住了,罗剑心里暗暗想道。
“丽亨兄,明天你把火炮给二师留上二十门,这些火炮你们炮兵以后可能就用不上了。”罗剑说道。
“大都督,这是为啥?”阎应元对罗剑的话有些不理解。
“以后会有更先进的火炮装备你们炮兵,等回扬州后,我再好好给你们上上课,先进的炮兵可不是现在的这种用法。”罗剑笑着说道。
“真的?大都督,先进的火炮是咋样的?”阎应元眼里露出憧憬的神色。
“先进的火炮啊,一是用的火药跟现在不一样,一炮能炸一大片,其次方向和高低的调整都是极为方便,摇摇手柄就可以了,再就是打得更远了,十几里地不在话下。”罗剑简单地介绍道。
“大都督,十几里?这么远?看不见目标怎么打?”阎应元疑惑地问道。
“这些东西就是回去后我要教你们的,一两句话说不清楚,现在你的炮兵部队文化课学习抓得如何了?”罗剑问道。
“大都督,这个我们抓得很紧,柳姑娘拿给我们的教材大家都在学呢。”阎应元听罗剑的意思,这新式火炮的使用还得有文化才行呢。
“嗯,不光是识字,算术和几何都得学,以后炮兵必须要学这些才行,等有空了,我去给你们上课。”罗剑强调说道。
两人说着话,并没有注意黄得功和几个将领已经悄悄站在两人身后,听着两人说话。
“大都督,如今我老黄也识得不少字了,咱也是读书人了吧?”黄得功终于憋不住,开始说话了。
“呵呵,好啊,靖南侯也开始读书了,咱们扬州军大有希望啊!”罗剑笑着说道。
“瞧大都督这话说得,合着我老黄不读书,扬州军就没希望了?”黄得功也是笑得不行。
“有一个伟人说过,‘一支没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