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门楣 > 第21部分

第21部分(2 / 2)

王大从书房里把顾安然最喜欢的双面绣的屏风搬出来摆好,给大郎遮着阳光,又结果王二手里的扇子,轮换着打扇。

顾婉从厨房里拖着一碗鸡汤,走到院子里,轻轻敲了敲桌子,顾安然迷迷糊糊地睁开眼,就着自家妹子的手,喝了两口汤,这才清醒,深吸了口气,笑道:“我这小日子,过得可真是舒服,恐怕皇帝也比不了啦。”

顾婉失笑——看来丰朝还真是面临崩塌,就连大哥这样最传统,最相信皇权神授,信奉忠君爱国思想的文士,也能自然而然,轻而易举地调侃起皇帝来。

“对了,让钱婶往藏书楼送一桶鸡汤去,再煮一些败火的汤水,这会儿正是心浮气躁的时候,可别累出毛病来。”

宝笙替自家主子摆好各种小点心,心里有点儿不乐意,宝琴更是闷闷不乐地咕哝:“干嘛管他们,都病得参加不了考核才好……”

顾安然一挑眉,随手抓起桌子上的书,敲在两个小丫头的脑袋上:“说什么呢,你们家大郎我,是经不起考验,要靠运气取胜的人吗?婉娘说的不错,这几天,藏书楼那边儿饮食要注意,做丰盛点儿,让大家伙都吃好喝好,健健康康地参加考核。”

光明正大地竞争才是正理。

顾婉对自家大哥信心十足,毕竟,提前准备了这么久,各种条件齐备,根本不是别人能比得上的,自然想要更多人精神饱满地参加,使得大哥这次考核成绩的含金量更高一些。

这到不是什么难事儿,如今的读书人多有习武练剑的习惯,弓马娴熟的也很多,真正弱不禁风之辈,很少,就是苦熬几日,也不至于伤筋动骨。

三天时间,转瞬即过,很快就到了考核的正日子。

这日,天还没亮,顾安然就被王二叫醒,顾婉亲自捧来温热的水,漱口用的,带着薄荷味道的漱口水,还有香滑的胰子,服侍他洗漱干净。

按照考核要求,顾安然要穿单衣,不过,这单衣是顾婉花了血本买来的布料,亲手裁制,柔软吸汗,还很保暖,穿上之后,清爽舒适,到不像别人的单衣那般,稍微出点儿汗,就黏在身上,晚上冷风一吹,就湿冷难受。

其它的东西也准备的很齐全,笔墨砚都是上好的,每一样都有备份,另外点心,熏肉,用竹筒装的蒸饭,拌着菜蔬,酱汤和果汁,都准备得很足够,还有各种药丸子,醒脑的,驱寒的,养胃的,一部分是顾婉亲手配置,另外一部分是直接购买,都是好东西,虽然不算灵丹妙药,可用来应急,绝对足够了,再加上两根小儿臂粗的,无烟无味的蜡烛,外加一个铁丝加纱布的灯罩,统统装入柳木头专门为他打造的书箱内。

这箱子是柳木头用珍藏的好料特制的,防火防潮,结实耐用。

所有的东西都由三个人分别点过,才收拾妥当,由吴叔驾车,顾婉也一起,送顾安然去兴元集贤馆参加考核。

一路上,顾婉到没有再多提醒什么,该说的,早在考试之前就说过了,到是吴叔絮絮叨叨的,似乎比参加考核的顾安然要紧张的多,最后还是顾家大郎笑眯眯地打趣了他几句,这才好一些。

到了集贤馆门口,居然有不少人跟顾安然打招呼,都是以前在藏书楼里读过书的,平日没少一起辩经讨论,对彼此的学识多少有些了解,也相熟,这会儿说说笑笑,到消解了几分紧张的情绪。

钟声响起,大门打开,门前的一排守卫挨个检查过书箱,几百个各地来的学子蜂拥而入,一起涌进来集贤馆大门。

人还真多……虽然不能和将来的科举考试比,但总的说来,集贤馆只不过是涯州的书院而已,区区一个书院的入学测试,竟然有这么多人来,哪怕有顾一清坐镇,也是奇迹!

顾安然眯着眼,看着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壮观景象,吐出口气,这次考核的结果,也许是他们顾家面临的第一次命运转折……

一直目送大部分考生进入集贤馆,顾婉才伸了个懒腰,笑眯眯地道:“吴叔,咱们走吧。”

吴叔怔了怔,摸了摸头,皱眉:“小娘子,咱们不在门口儿等大郎了?”好多考生的亲属,都在集贤馆外候着,显然是打算登上三天了。

“没事儿,我对大哥有信心,三日后再来迎接。”

第五十二章开始

吴叔驾着车,迟迟疑疑地拉着自家小娘子走人,一边走,一边扭头看涌进集贤馆,密密麻麻的人群,忍不住啧啧称奇:“小娘子,老吴是粗人,可也一路逃难,也见过几所书院,像集贤馆这样,入学考试来这么多人的,还真头一回见。”

“……吴叔,怎么还有老头儿啊!您看,那老爷子头发胡子都白了,起码六十,我记得大郎说,今年顾师才六十有三,难不成,这师傅的年龄,还能比徒弟小……”

王大莫名其妙地摸了摸脑袋。

顾婉失笑:“所谓学无先后,达者为先,徒弟比师傅年纪大,有什么稀奇!行了,赶紧回家,家里事儿还多得很,咱们新宅子要收工了,怎么也得去看看,验收一下。”顾一清少年即成名,已经名满天下五十年之久,天底下像他这样的,一只手就能数的出来,其他人,六十多岁还在求学中的,虽然不多见,却也并非没有……

顾安然是来参加考核的学子中,年纪很轻,心态也算好的,他运气不错,抽签的时候,抽了第六位,从从容容地选了一间背风的隔间坐下,按照以前在家里的习惯,把笔墨砚摆放整齐,磨好墨,然后用帕子沾了水净面洗手,他这边儿正忙活,忽听外面传来嚎啕大哭声……

集贤馆的考核,毕竟不是后世的科举,管理不算太严格,一听见外面的喧闹,不少已经进入隔间的学子都站起来观望,指指点点。

就在顾安然对面的隔间,一个身着葛衣的,三十多岁的男子,正伏在案上大哭,两个监考的考官走过去一问,这家伙没在兴元找到住处,凑合着在庙里呆了一阵子,离集贤馆比较远,今日来应试之前,一时着慌,居然把笔墨砚都给落下了。

两个监考官面面相觑,这是考场,又不是批阅卷子的地方,考官手里也没有多余的笔墨,想着出去给他另外买一副吧,可大门已经关上,顾一清出的考题也拿了过来,即将开考了。

顾安然一看这般,便站起身,朗声道:“二位先生,学生的笔墨尚有富余,可借与这位仁兄!”说着,他就把备用的笔墨双手奉上,由考官拿去给对面的考生。

那位考生这才松了口气,止了泪。

其实也难怪,那考生一看穿着打扮,就是家境不好的,要不然,也不会赶着考试的点儿才来涯州,一般家境富裕的学子,都会提前一阵子过来,也算是打打名声,若能让顾师提前关注,那这次的考核,就事半功倍了。

也只有家境不好的考生,才会为了省下一些食宿费,在考试前才赶来!

@文@寒门学子都不容易,大部分是没有机会读书的,哪怕某些得到机缘,有机会读书,也根本比不得世家名门资源充足,还有名师教导,而且,名门世家的子弟,总能得到推举的机会,入朝为官,而寒门子弟,这样的机会就相当少了,除非能扬名天下,让选才的朝廷命官注意到。

@人@真正愿意下苦功夫读书的,家境不大好的学子,无一不是心志坚韧,有野心之辈,没有一个不想着出人头地,读书嘛,求的就是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若没有光耀门楣的机会,这些都不会有。如今这个时代,人们尚没有十几年后,科举考试那种宛如朝圣一般的心态,但是,寒门子弟想要出人头地,比将来科举盛行后,还要艰难三分,而拜得名师,正是天底下最快的进阶方式。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