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觐钧的话是有道理的,皇帝病危还逼着他谋反,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所以以朱觐钧认为,这份圣旨的言辞应当不会激烈,眼下还是先看看再多,不必仓促下什么决定。
朱觐钧眯起眼睛,慢悠悠的继续道:“既然天使来了,我等也没有坐在这里的道理,倒不如这样,咱们这便去寻巡抚衙门,去迎接天使吧。”
朱宸濠等人见朱觐钧说到这份上,也就不再相劝,朱宸濠道:“父王,为了安全,我先去点齐护卫。”
宁王府这边,三千护卫拥簇着宁王等人的车驾出来,大军浩浩荡荡,在这街道上一眼看不到尽头,朝着巡抚衙门过去。
而在巡抚衙门这边,其实早已被紧张的气氛所取代,气死活这巡抚衙门别看管着两万多军马,不过这些军马较为分散,流落在江西各地,因此这衙门的守卫其实就是一些差役,这些人在朝廷使节抵达之后,防卫也变得森严起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似乎也预感到风暴即将来临。
在衙门的花厅里,气氛却很是融洽,巡抚胡文海和礼部侍郎王石都算是老相识,算起来他们还是同年,如今一个在朝廷,一个在外做封疆大吏,也都算是功德圆满了,只是想不到这二人竟是在这个地方相逢,倒也让人唏嘘。
胡文海亲自把王石迎进花厅,二人落座,叫人上了茶铭,随即便开始寒暄,其实两个人都是心知肚明,胡文海身为巡抚,又哪里不知道这宁王有什么猫腻,其实他在任上早就发现了不少蛛丝马迹,这两年也上了不少奏书,让朝廷注意宁王动静,说这宁王四处结交三教九流,甚至与水贼相通,图谋不轨,不过朝廷对他的奏书多是留中不发,既不认同也不反对,现在朝廷来了旨意,却是让胡文海唏嘘不已,他现在想等来的是朝廷的军马,而不是一份旨意,胡文海相当明白,想凭什一份旨意让宁王授首,那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
第七百四十二章:要命的圣旨
寒暄了这么久,胡文海终于忍不住了,瞥了王石一眼,道:“王石老弟,咱们闲话还是少说为妙,你给老哥透个底,这圣旨里头到底是什么内容,这一次是来拿宁王的,还是安抚宁王的?”
巡抚是右都副御史,品级上和王石这个侍郎差不多,不过胡文海年纪稍长,叫王石一声老弟倒也显得亲近。
王石叹了口气,道:“实不相瞒,这一次是来问罪的。”
问罪的意思就不得不让人琢磨一二了,拿人不算问罪,安抚也不算问罪,问罪只是来找岔子的,是拿捕的前奏。
胡文海的脸色顿时拉了下来,对他来说,朝廷对付宁王的两种办法都是可行的,第一种直接是带兵来拿人,反正这宁王不臣的事太多,朝廷突然来个出其不意,只要把人拿住,事情就好办的多。至于第二种则是安抚,现在宁王厉兵秣马,朝廷既然不想把事情闹大,只得暂时先将他稳住。
可是问罪二字却让他心都凉了,罪行一问,就等于是告诉宁王你的那点丑事朝廷已经知道,让他洗干净屁股自己抹脖子,问题是人家宁王是那种束手就擒之人吗?结果肯定是否认的,因此这份奏书不但不能解决宁王的问题,不能消灭宁王这个祸首,反而会将宁王激怒,铤而走险,这南昌府里头,他和朝廷派驻的一些官员全部都要完蛋,只怕旨意颁布出去,就是他们人头落地之时,到时候宁王背水一战,奋发起兵,他胡文海和王石就是第一个祭旗之人,整个江南半壁也将生灵涂炭。
胡文海脸色惨白,都已不知该说什么话才好了。恨之恨朝廷根本就不知江西这边的情况,居然以为一道圣旨就能解决宁王的问题,把军国大事当作儿戏一样。
王石看出了胡文海的不安,试探姓的问:“京师那边已经审过了江炳,这宁王确实是罪无可赦,本官这一次奉旨前来,其实也有点儿忐忑,所以到了南昌府,先来求教胡大人,先和胡大人商量商量。”
胡文海叹了口气,道:“既然如此,那么我便和你交个底吧,你我皆是朝廷重臣,皇恩浩荡,许了你我今曰。这宁王谋反的心思也不是一曰两曰,这一次旨意下来,我们还是等着以身许国吧,从逆之事胡某人是万万不会做的。”
话说到这份上,王石顿时面如土色,整个人竟是打了个激灵:“胡大人的意思是这宁王是真的会反哪。”
胡文海冷笑:“原本是明后年动手,可是现在看来,只怕就是今曰了,王大人能否少待,让老夫去会会家眷,让她们及早出城,本官身为一方牧守,只能与南昌共存亡了。”
王石听到了肯定的答复,更是惊得下巴都要掉下来。
胡文海起身正要去后院,外头出来有人递来了帖子,道:“宁王爷带马步兵三千,会同上高王等人前来拜访,请大人立即开中门去迎。”
胡文海脸色更加阴沉,无奈的叹了口气,向王石苦笑道:“真是天不遂人愿,只怕连家眷也走不脱了,王大人,你我去迎宁王吧。”
王石吓得连起身的气力都没有,用手撑着椅柄才勉强站起来,双腿仍在颤栗,想必也是被胡文海的镇定感染,总算勉强着自己还能支撑,点点头道:“好,胡大人先请。”
二人一前一后到了巡抚衙门的正门,门洞外头,黑压压的护卫似乎把整条街都封死了,宁王带着自己的子嗣亲信满面笑容,他穿着常服,见了胡文海和王石出来,朝胡文海点点头,随即郑重其事朝王石道:“这位想必就是钦命使者了,本王半月之前就听说大人要来,因此在这久候多时,想不到已经到了,本王不能远迎,还望大人恕罪则个。”
王石紧张的道:“下关担当不起。”他一开始有些紧张还没听明白宁王的话,可是渐渐冷静下来,琢磨宁王的话顿时便感受到了异样的感觉,宁王说半个多月前就听说了使节要到南昌府的事,可是他王石是二十天前动身的,也就是说,宁王在京师耳目众多,朝廷的一点风吹草动便立即有人用快马飞快传递来了。甚至王石的任命还没下来,宫里那边还在选定使节的人选,宁王就已经知道了内情,这得有多可怕,看来这宁王不但有不臣之心,而且党羽极多,只怕是真的要反了。
宁王脸上仍然挂着笑,胡文海已经客气的道:“王爷远道而来,先到花厅里坐吧,下官若有招待不周之处,还请王爷见谅。”
宁王微微一笑,道:“这可不成,不是说王石王大人身负圣旨,是来向本王宣读旨意的吧,哎,当然是圣旨要紧,至于闲坐的事,只怕还是等到本王接了旨再说,如何?”
王石和胡文海面面相觑,两个人都不由震惊,谁都想不到,这王石还没有自报家门,这宁王就已经知道了他的姓名,连那一份圣旨也已经知道,看来这家伙消息之灵通,可谓不假。
只是宁王既然已经开了口,就算不肯也不成了,既然要宣读圣旨,那么也只能宣读,人家现在可是带着三千马步军前来,不肯听话说不定立即就会翻脸。
胡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