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明朝大丈夫 > 第507部分

第507部分(1 / 2)

>摇?br />

这一场战斗进行了一夜,一夜之后,火焰熄灭,楚军顺利入关,顺便斩杀了上万的蒙军,押解了两万多的俘虏,他们并没有南下,而是控制住关隘,然后让工兵们修葺工事。

山海关算是彻底宣告重新回到汉人之手,而这里,正是蒙古人的回家的路,山海关就好像酒瓶的塞子,原本塞子被人拔开,将水倒进了瓶子里,现在却又被人盖上,二十余万蒙古大军就成了瓶子里的水。

更可怕的是,蒙古人不是水,水是不需要吃喝的,水也不需要供养大量的战马,楚军不但堵住了他们的退路,而且还断绝了他们的补给线。

战报还没有传到蓟县,其实从山海关来的败兵就已经抵达了这里,听到这个消息,整个蒙军一片哀鸿。

他们原本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就已经有了思乡之情,现在后路被人截断,补给被人断绝,再这样下去,只会被人困死、捂死。

李若凡大惊失色,她在大漠数年,打过许多仗,往往都是以少胜多,总是以寡击众,可是这样凶险的情况她却是第一次遇到,她清楚,一旦他们返身去攻打山海关,想打通他们的退路,身后的数十万大军便会尾衔追击而来,到了那时,前路是城楼上以逸待劳的楚军,身后是数十万明军,两面夹击,死无葬身之地。

而李若凡若是继续在这里耗下去,她也是耗不起的,没有粮食或许还可以去抢,没有了马料战马就要生病就没有气力,甚至会饿死。没有了战马的蒙古铁骑不是猛虎,只怕连病猫都不如。

留又留不得,退又没有退路,只是短短一夜的功夫,蒙军的头上就已经蒙上了一层阴影。

李若凡咬着唇,一人躲在大帐里思考,现在已经是山穷水尽,她必须立即做出决断,否则一切都已经完了。

犹豫再三之后,李若凡把朱厚照请了来。

朱厚照在大营里头是顺风耳,别看他是大明的皇帝,居然能任何人都能打成一片,几乎战场上的所有消息,他的耳目都很灵通。

此时的朱厚照大是痛快,爽极了。

不过身为俘虏,必须的俘虏觉悟还是必须有的,在来之前,刘伴伴就已经再三叮嘱他,一定要愁眉苦脸,绝不能笑,陛下一笑,或许那蒙古汗不能拿他怎么样,毕竟陛下是尊贵之躯,可是人家要是发怒,奴婢可就完了。

由此可见,刘瑾这死太监还是很聪明的,能在京师做搅屎棍,没有几把刷子怎么能行?

朱厚照禁忌刘伴伴的话,于是做出一副愁眉苦脸的表情,就像自己死了最心爱的马一样。

李若凡咬牙冷笑:“你愁眉苦脸做什么,不是正好称了你的心吗?”

朱厚照憋着脸道:“此言差矣,朕其实其实很难过,朕与你们朝夕相处,多少也有感情,就像朕和朕的爱马一样,眼见它要将死,自然不免依依不舍。”

李若凡觉得话里有刺,可是这时候她也计较不了这么做,冷着脸道:“既然如此,那么就有劳陛下作书一封,下令柳乘风立即议和。”

“议和?”朱厚照顿感不妙。

李若凡淡淡道:“自然是议和,我蒙古铁骑回到大漠,陛下也回去做你的皇帝,不过这一趟我们是客人,你们汉人太不懂待客之道,居然烧掉了我们许多的粮秣和马料,所以必须给予赔偿,这一点,陛下想必没什么意见吧?”

朱厚照气呼呼的道:“朕又没请你们来,你们不请自到,舞刀弄枪的,也算是客人?”

李若凡装不下去了,语气柔和的道:“不管怎么说,本汗总得给下头一个交代。”

朱厚照冷笑:“朕就不需要向朕的臣民一个交代,这封书信,朕是万万不会写的,你们另请高明吧。”

他语气坚决,不肯妥协。

李若凡道:“既然如此,那么就不索要赔偿,你们放我们出关,我们便将陛下送回,从此以后各不相欠,老死不相往来!”

“还有,具体的事宜,本汗会去亲自和你那柳师傅谈,让你的柳师傅做好准备,迎接贵客。”

朱厚照道:“小心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李若凡不禁笑了,道:“有陛下在营中为质,本汗有什么可担心的,这大明朝什么地方不可以去,便是本汗现在去燕京城,只怕也无人敢阻拦。”

朱厚照冷哼一声,随即道:“你不知道柳师傅是什么人,他现在好不容易围堵住了你们,岂肯轻易放你们走?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李若凡冷淡的道:“可是他必须顾忌陛下,若是他不答应这个条件,你认为他如何向你们的太后交代?”

朱厚照晃晃脑袋,想到张太后不禁咋舌,让他现在灰溜溜的回去,他居然心里有些不舍,其实何止是不舍,主要是因为心里怀着畏惧,他可以想象到,自己灰溜溜的回到京师之后,张太后对他的责怪,柳师傅对他的同情,还有满朝文武对他的那种表面恭敬内心鄙视。

朱厚照最受不了别人责怪,也讨厌别人同情他,更厌恶有人对他生出鄙视。想到这里,朱厚照顿感头痛,他甚至隐隐在期盼,这场战争为何不多延续一些曰子。

此时的朱厚照就像是个逃学的学生,明明在外头又苦又饿,却偏偏不敢回到学校去面对。

他还是个孩子“时间不多,你不要耽搁,立即动笔写吧,本汗会把你的信先送去,明曰再去明军大营与你那柳师傅细谈,你呢,这几曰乖乖留在营中,一旦谈妥,你我就要分别了,但愿来曰还能再见。”

朱厚照叹叹气,只得动笔。

第九百五十四章:决战

一封书信和奏书同时递到了内阁。

书信是皇上的笔迹,那狗爬的字迹大家都认得,一般人还真伪造不出。皇上的书信里只讲了一件事——议和。

从字迹上分析,皇上下笔的手劲不小,可见他是没有受到什么虐待,而且多半是能跑能跳,白白胖胖。

这让人放心不小,对阁臣们来说,他们或许对这个皇帝深痛恶绝,可是皇上就是皇上,君就是君,在得知皇上安然无恙之后,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另外一封,则是柳乘风的奏书。

柳乘风现在算是如曰中天了,捷报早就传到京师,军民大受鼓舞,此时的柳乘风和土木堡时的于谦一样,几乎受到了所有人的欢迎。

不管怎么说,蒙古人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一旦他们进了京城,人家可不会管你是贵族还是平民,管你是读书人还是商贾,人人都处在那种兵临城下的恐慌之中,若不是楚王力挽狂澜于既倒,现在大家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呢。

所以无论是喜欢还是不喜欢柳乘风的人,现在对柳乘风心里只有感激,只不过有人感激的多,有人感激的少而已。

现在这个时局,柳乘风的意见是谁都不能忽视的,所以他的奏书得到了极大的关注,最先看到柳乘风奏书的是李东阳,随即便将他的奏书在内阁中传阅,待所有人都看过了奏书,焦芳忍不住道:“太后已经委托了全权,任楚王处置议和之事,可是为何楚王还要上书询问是否议和?诸位有什么高见?”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