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取出那本道祖神算。
“求教。”
张大仙看见那本书,冷冷一笑。
“侧有红粉,名利之人,学这做什么?无知俗人,以为学得这些本领能够用以追逐更多名利么!”
陈立在心里笑了。
他最骄傲的本领是装,面对张大仙这样的奇怪的人,他一点都不觉得难办。装嘛,没什么难。
陈立傲然举头,迎着张大仙投来的、冷冰冰轻视、鄙夷的目光,淡淡然道“人生在世,如无求道之心,岂非妄自来世间走了一趟!”
这句很装的话,果然让张大仙立即对陈立改观。
张大仙的眼神不再那么冷冰冰,语气也柔和了许多。
“这本书你从何而得?”
陈立应答自如,继续伪装。
“君子神交,无需知名姓。且称之他道号为邋遢乞丐吧,一面之缘,相赠之物。并言,如有不解,可来此寻张大仙求解。”
默不作声的依逝水觉得很怪,他没听过陈立这么说话,也没见过陈立这般模样。但她觉得,陈立好像很有文化,好像很有风骨……
张大仙长声大笑,连连叫好。
“好好好……好一句君子神交,无需知名姓。想不到乞丐道友竟也能有此等交友心境,看来,他修道终于有所成了!来,请进来说话。”
陈立依言领了依逝水入屋。
落座后,张大仙介绍了那个带黑框眼镜的男人说“这位是我师弟,道号——眼镜,道友是否以为此号十分与众不合?”
“幸会!在下人称道士。心觉此名听似寻常,但其寻常中又包含甚广,于是喜而用之。”
陈立继续装。他已经明白,这个张大仙是个自诩胸有丘壑,又认为世人皆醉他独醒,以追求与众不合、轻视世俗权名利为傲的人。所以,他只要装下去,就能被张大仙热情看待,引为知己。
“幸会。”眼镜明显不喜多言,语气平稳的说了这么两个字后,就自顾喝着浓浓的红茶。
这是个特另外人,特别在于,他想什么、就说什么。在说完话后,心中一片空寂,没有任何杂念。
“师兄今日有客,而我今日有事,改天再来叨扰师兄,告辞。”
眼镜站起来,冲张大仙抱拳作礼后,自顾走了。
张大仙也没有起身相送,只是答了个‘好’字,就不管眼镜了。
“道士道友,且说你对老子神算的疑惑不解之处。”
陈立掀开了书,一处处的问。
这么聊开了后,他渐渐知道,邋遢乞丐跟他也有师门同源的关系,所以曾经来造访过张大仙。道祖神算这本书,张大仙是精通的。
陈立不睬解的主要是道祖神算的基础起卦原理、以及解卦。
知道基础原理,其实很多内容都能够豁然贯通。
但张大仙很热情,或者说,太孤独寂寞了。说的那是眉飞色舞、滔滔不断。
依逝水在一旁听的都困了,饿了,但张大仙仍然精神奋起。
“世俗中人既不知道,又不知求道,更无寻道之心。道士道友你虽对道术一窍欠亨,但有一颗求道之心……如你这般龙象之气者,一旦道术有所成,成绩必定非同小可啊!普通人之气,哪怕把道术钻研的再如何精深,求得的卦,也根本不克不及泄漏,否则一定遭天谴、飞来横祸。人之气以上归类极多,弱如猪之气、狡如狐之气,强如虎之气……但较之龙象之气,这些都差的太远了!”
陈立一直用谦虚的姿态,认真的倾听。
这时想起邋遢乞丐对依逝水说的话,才插话问了句“乞丐道友说我这朋友二十五必有大劫,需要久借龙象之气才能化解,不知如何借法?”
张大仙呵呵轻笑的抚摸着胡须。
“以你龙象之气的强盛,借给她化解劫数实在微不足道,只是轻而易举之事。所谓借气,阴阴、阳阳之间,只有强盛之气能借用弱气,没有弱气能够借用强盛之气的。阴阳之间,彼此借用就无所谓气象强弱。至于借用之法,说来简单,不过行周礼罢了。”
陈立不由愣住。
张大仙的‘行周礼’说的文雅、隐晦。其实说的是男女的那种最为亲密的关系。
依逝水听不懂,所以她迫不及待的追问说“行周礼是什么?”
张大仙没有回避的直言说“男女之间的自然伦理之事,房中之事。”
依逝水这回懂了,不由窘红了脸。
“以她的命数看来,起码要借你龙象之气的呵护一年才能躲过死劫。”
c''
' '
第534章 千古一帝明武宗
“说起来,京中施政也有疏漏之处,愚兄听说,皇上答应宁王恢复护卫,此事可当真?”唐伯虎的忧虑尽去,可王守仁的眉头却又皱了起来。
“当真,是皇上一口答应下来的。”唐伯虎点点头。
“可据我所知,当今登基前后,那宁王本就有些不安分,如今再得了这样的名义,难保不······届时岂不有生灵涂炭之虞?”王守仁急道。
“这也是没办法的,小弟也曾提出谏言,明言此时,甚至都没避讳……可皇上却······,唉,伯安兄,你可能不知道皇上的性子,除了谢兄弟之外,他若做了决定,就没人能劝得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唐伯虎重重叹了口气。
“皇上说:让他只管放马过来便是……”想起当日的情景,尤其是正德脸上的表情,唐伯虎这一次是真的无奈了,他连连摇头,苦笑不已。
谋逆是什么意思,天下人都知道,无论哪朝哪代,谋逆罪都被朝廷法律列为最严重的罪行。
与此同时,帝王们也都将之视为洪水猛兽,只要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草木皆兵的大动干戈,惩罚更是严厉无比,诛九族那是一定的。
所以,唐伯虎觉得自己敢于直言就已经很夸张了,要不是跟正德相处日久,知道这是个不拘小节的主儿,他甚至都不敢直说。
那可是谋逆,若是在弘治朝,这种谏言八成会被政敌当成把柄,以谋逆构陷藩王,就算是阁臣也得喝一壶啊。
不过,显然正德比他想象的夸张多了,用不拘小节完全没法形容,称之为千古一帝还差不多。
这话一点都不夸张,古往今来,恐怕也只有当今这位万岁爷·会在臣下谏言说某藩王可能谋逆的时候,会漫不在乎的说什么‘随他去,或者‘只管放马过来,之类的话了。
谢兄弟真有先见之明,说皇上是堪比汉武帝的霸主,别的先不说,单说他这股子豪爽劲,就已经前无古皇后无来帝了。
“呃……”
不光唐伯虎被震到了·即便是王守仁这样的大贤,听到了唐伯虎转述的豪言,也是觉得有股子浓浓的霸气扑面而来,一下就把他给砸迷糊了。
不怕谋反的皇帝?呃,不对,应该说不把谋反当回事儿的皇帝,历数华夏几千年,恐怕也只出过这么一个,确实独一无二啊!
难怪呢······天津那一战·自己还以为谢贤弟另有谋算,因此才把方晓谋逆之事按下不提,可结果却是这样,原来皇上根本就没往心里去!
而且,谢贤弟在辽东行此逆天之举·获得了如此高的声望,事后却不紧不慢,一点都不着急,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