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明朝第一弄臣 > 第371部分

第371部分(2 / 2)

他原本还是打算走老路线,也就是在山东登州府登陆,然后从陆路前往北京。

不过,在经过威海卫的时候,却被巡逻船拦了下来,然后他愕然发现,威海卫竟然也在建港,而且已经初具雏形了,至少比汉阳的港口气派多了。

离开威海卫的时候,金判书既感庆幸又觉得很惶恐,心情颇为复杂。

拦截他的巡逻船和占领江华岛,攻击汉阳港的船是一个样式的,而这里的人也是一口一个侯爷,显然威海卫也是冠军侯的势力范围。这个朝鲜最大的灾星势力越大,朝鲜人的灾难也就越深重,金判书的心情当然好不起来。

不过,在他报上身份之后,威海卫的军兵虽然态度淡淡的,可却并没有歧视或留难他,让金判书的心中大为感动,在大明的土地上,朝鲜人居然没受到歧视,这是何等的包容与宽仁呐

此外还有一项意外之喜,金判书从威海水军那里得知,天津卫眼下也已经开了港,所以他不用绕路山东,就可以直接从天津卫去京城了。

等他再到了天津卫,自然又是大大的惊叹了一番,天津港是作为综合xìng港口建设的,比主要作为军港的威海卫规模要大得多,而且进出港口的船只也多得多,俨然已经有了大港口的模样,金判书在朝鲜又何尝见过这等景象。

尤其让他惊奇的是,在码头上,他还见到了不少颇具同胞气质的水手。开始他还以为是偶然,觉得大明可能偶尔也会有几个长着大饼子脸的人,可到了后来,这样的人越来越多,看着那一张张熟悉的大饼,他恍惚以为自己回到了家乡。

最后,他实在按捺不住,便用朝鲜话试探着问了几个人,于是他得以确定了这些水手的身份,没错,这些人就是他的同胞,而且就是签订济州条约后,被调到济州岛的那些全罗道水军。

他乡遇同胞,金判书也是倍感亲切,而且同胞被人抓到异国他乡当做苦力,他这个判书当然要表示愤慨,于是他摆出了亲切慰问的架势,打算收拢人心。

他仔细观察过了,朝鲜人在水手中所占比例不小,要是能让他们心向朝廷,等到将来反攻倒算的一天,未必不能里应外合,成为一支奇兵。

可让他失望的是,水手们完全就没把他这个判书放在眼里,反倒摆出了一副人上人的架势,没错,这些贱民出身的低贱水手,对着他这个两班贵族出身的礼曹判书,眼神中居然满是优越感

“到了大明,就要说大明的官话,少拿那异族夷语来现眼”

“番夷小邦的判书,又怎么比得上大明的平民?何况,还是给皇上效力的义民?”

“老子可是大明人,侯爷已经许诺了,去过济州岛和福江岛的都是立过功的,只要好好的再干三年,就能入大明的户籍如今老子一只脚已经踏进大明的mén槛了,你一个朝鲜来的bāng子跟老子得瑟啥?滚”

那已经是十余天之前的事情了,可每当想起当日的情景,金判书的脸上还是火辣辣的,他牢牢的记得那些一张张扭曲的面孔,那些鄙夷的言词也是历历在耳,他恨哇

这些数典忘祖的无耻败类,入个大明籍有啥了不起的?居然连祖宗都不要了,老子诅咒海上刮大风,让你们这些hún蛋都葬身鱼腹

因此,看到北京城的时候,他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若是拉不到外援,不但国内的局势会更加糜烂,甚至连那些贱民都有翻身的可能,他们在国内翻不了身,可若是投靠大明,那岂不是……

要是一直保持这个态势,几十年后,还有朝鲜这个民族在吗?是可忍孰不可忍,在进城之前,他再次坚定了信念,就算死也要在大明找到可以对抗瘟神的同盟。

当然,若是实在事不可为,他就得考虑自己移民的问题了,他家在北方,离鸭绿江不远,这也算是近水楼台吧?

……

如今已经入了冬,景物有些萧索,礼部衙mén中的气氛也有些压抑。

受了张彩的气之后,礼部尚书张升卧病旬月,最终还是没ting过秋天,已经于月前去世了,接任的是周经。

周经是山西阳曲人,天顺四年的进士,而且还是故刑部尚书周瑄之子。弘治十八年的时候,有言官举荐他为南京户部尚书,不过他不想远离中枢,因此以继母去世为由,未曾上任,直到张升死前再三力荐,这才应诺出山,成为了当朝礼部尚书。

张升力荐,又是这般的家世,不用说,周经也是士党一脉,所以他能顺利执掌礼部,也是惹起了不少猜疑。

按照之前的势头,众人本都以为接任的会是王守仁呢,有谢宏的力ting和皇上的信任,他从一个驿丞变成了当朝shì郎,加封伯爵,升级速度之快,实属大明开国一百多年来的第一,在这个基础上,就算是被提拔成礼部尚书,也不是什么怪事。

士党举荐周经的时候,也没报太大希望,只是尽人事听天命的努力一下罢了,可没想到事情却很顺利,正德一口就答应了下来,让士党众臣疑神疑鬼了好长时间,生怕又有什么yin谋在。

不过,周经自己倒是很坦然,因为到了礼部之后,他很快就发现了王守仁为什么没有升任尚书。原因很简单,阳明先生太忙了,忙的不可开jiāo,而且朝廷的礼仪以及外jiāo诸事,根本就没被人家放在眼里,他的jing力都集中在了教育上面。

王守仁本就是个务实的人,朝廷那些礼仪虽然也不能说没有实际作用,至少可以算是在传播华夏文化,可事有轻重缓急,比起教育事业来说,礼仪什么的就只能算是虚应故事的样子货了。

发现了这个原因之后,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周经也有些失落,原本还以为自己德高望重,能让那么颠三倒四的皇帝都不得不敬重,结果到了最后,居然只是人家对礼部尚书没兴趣,这才捡了个漏,他又怎能不失落呢?

'  '

第568章 又来了?

赴任以来,周尚文学』’)

可是,每当他看到自己这边冷冷清清,而左侍郎的衙署那边却人来人往的时候,他都很是郁闷,教化百姓是礼部的职责没错,可从古至今,除了开科举的时候之外,否则教化之事都是个苦差事,谁想到如今能这么红火呢?

反倒是礼部正业变得形同虚设了,当今天子还是太子那会儿,就不是个守礼的,现在没人敢管他,他就更是变本加厉了,连朝会的规矩都能改,还有什么不能改的?

正德改了朝会规矩这事儿,让很多大臣都是心中暗爽,朝会从卯时推迟到辰时,固然是因为皇上自己不爱早起,可大臣们其实也是一样

这冬日里,小北风一刮,多冷啊,谁不愿意多在被窝里赖一会儿呢?从这一点上来讲,皇帝和大臣是可以达成共识的。

不过,对大臣们来说,这项福利他们只能在心里暗爽,表面上还是要骂的,卯时上朝可不止是大明的规矩,数千年来,都是这么一个章程,结果就在正德朝被改了。大伙儿不能阻止就已经很失职了,要是谁再敢拥护,将来可是会留下千秋骂名的。(看文字小说就到‘『文学』小说网』’)

无关的人都这样,周经这个礼部尚书压力有多大就更加不用提了,他甚至都在后悔出任礼部尚书了。

若是只有朝廷礼仪这些事儿,那周经捏着鼻子也就忍了,一直以来,前辈张升还不就是这么挺过来的?问题是除了礼仪之事,他找不到其他事情做了。

外交?

提起外交,周经就脑袋疼,目前他最大的麻烦就来自于此·琉球使者入宫的时候满面笑容,出来的时候笑的更加灿烂,可最后找到礼部的时候哭的这叫一个凄惨。

琉球使者也是王族,所以他也姓尚·单名一个‘『荡』,字,合起来念就叫尚『荡』。

在军事学院见过正德之后,尚『荡』得到了一张条子,正德让他去军器司领了点土特产,尚『荡』当时很有一种上了当的感觉,大明皇帝居然连回赐都赖,真是太?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