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莫名,因这一生只是沉迷于看似幸福的生活,但其实毫无建树,更无意义,他是浪费了生命的人,他这样认为。据此推测,如果抛开我对你产生的影响不谈,你也应同样如此。”
“那么,答案已经很明确了。”阳建耸了耸肩,“接下来,还请您告诉我,我应该怎么去做?怎样才能做到。”
“搜寻你的记忆。在那里,有一个叫蜀山的地方。”杨说,顿了一顿,给了阳建足够的时间后接着说道:“想起了吗?那传说中的……”
“美丽的蜀山。在那里你会得到。”
“蜀山?”阳建随意的念着,仿佛似曾在哪里听闻。
“搜寻启动。”随着意识深处对大脑下达了这样的命令,神经系统在千千分之一秒内将请求传达到任何需要配合的地方,阳建的脑细胞以每秒亿万次的速度在脑海中迅速衍化、滋生,一些与此有关的记忆细胞被一无遗漏的彻底寻找出来,并开始一一解读。
几乎是同时,他知道了。
同时他也明白从现在这一刻起,他的命运就与以前在这个世界上的他形成了一个断裂,一如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大飞跃一般。他已发展成一个以自己的经历学识相关背景所不能发展出的高等生命,一个人。这样的发展犹如一个穷富的比喻,在“穷人”的世界中,由于自身的限制以及外部条件的限制,如果不出现意外,穷人会永远是穷人,他只能活在由那些和他差不多的贫穷者所构成的穷人世界中,但阳建的身上却偏偏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由此,他将步入“富裕”的殿堂,从此与那些曾可望而不可企及的富有人士一同生活,享有平等的地位,这样的圈子即是“富人的世界”,即也是类人猿与现代人类的区别,现代人类不可能明白类人猿的快乐与痛苦,而类人猿也不可能享有现代人类的生活。
他得到了。
但同时他也失去。
但不管怎么说,至少他已拥有一个新的明天,一个并非完全是恐惧、沮丧、活一天算一天得过且过的明天。
“黑夜之于我,犹如白日脱下了外衣,轻扣住阳光下的每一行人。我的明天,……”他自如的念诵起来,现在他才明白这里面所蕴涵的深刻意义,而杨也仿佛理解似的,随着他一起诵念。
“我的明天,如同百合花藏在荆棘里。我必须流血。”
一遍又一遍。慢慢的,这轻声的诵读仿佛酝酿着一种坚不可摧的大力,渐渐溢出窗外,溢出院庭,随着林中的栖夜鸟将第一声欢笑远远的传来,念诵声渐远,越拔越高,仿佛在对世界宣告一样,邛莱的小镇完全沐浴在夏日清晨的阳光下,报国寺清远的钟声响起来,阳建击桌大笑。
良久,杨微笑着举起了一只手,手指做剑形,“你明白了?”他问。
阳建一笑。
(引卷完,下接正文)
评《明天》
'审阅'明天
'范围'第一章
'字数'9500字
文/文心居士
“黑夜之于我,犹如白日脱下了外衣,轻扣住阳光下的每一行人。我的明天,如同百合花藏在荆棘里。我必须流血。”
与一般的网络作品不同,本文开篇不俗。作者以寓言似的诗句发泄出如同主人公血腥与恐怖、绝望与挣扎的内心,甚至命运,这是难能可贵的。虽然没有丝毫的动作,却能令人热血沸腾,内心中似乎有某种欲望在不停跳跃,宛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由此,笔者不仅想到吴宇森的电影,充满着破坏与血腥的暴力美学。这里虽然没有教堂与百鸽,但是百合花藏着荆棘中,迎接着明天的盛开,场面绝望而凄美,悲哀而深刻。如同盛开的喜悦必然来临一样,毁灭也将随之而来。百合要盛开,必然被周围的荆棘所压制、破坏,却又锐不可挡。命运早就注定,生命的辉煌与毁灭将同步来临,但无缘无悔。正如白天的另一面是黑夜,破坏的另一面是建设一般,灿烂的生命与生命的毁灭相互作用,皆靠对方为养分得以不断滋长。当生命越接近辉煌的时候,毁灭也随之将近。当阅读本文之时,作者便将这把双面刃放在你手中,你无法抗拒他的诱惑,于是紧紧抓住。抓得越紧,伤得越深,但是却无人舍得放下。但是,笔者早已提醒过你,百合花当然美丽,却是长在荆棘里。
仅仅一个短短的开篇,作者便为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塑造等多方面埋下伏笔。而在整个第一章中,阳建在“失落的世界”出现,狩猎、回忆,整个画面一气呵成,有行云流水的畅快,却又不会令人感觉平淡无味。无论是阳健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及其心理描写,还是在兽道中的一举一动,都将一个狡猾、冷静,甚至冷酷,且充满力量及野性魅力的男子刻画得相当成功。“他所关心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如何有效的利用它,从而更好的生存”,说明他是个功能至上、惟利是图的人;“作为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后代,他没接受过太多高等教育,也没有所谓“竹根亲”的社会关系网,一切都只能凭自己……一切都是那么令人称羡”,对过往种种的简单陈述,体现他的能力、魄力,令他在“失落的世界”中生存成为可能;“他需要这些蚂蚁的存在,这有近似于恩赐者的乐趣”,毫无疑问,在长期的狩猎中,阳健已经习惯了践踏与残忍,习惯了掠夺与施舍,并渐渐成为主宰;“也许是因为我就是这里的王者吧”,他早已有主宰一切的自觉;“他有无数个机会和方法去改变小鼬鹿的运命,最简单的就是随手扔出一把泥土。但是他没有”,他已经为自己的生存制订了严格的游戏规则,在这片“失落的世界”中,“剑齿虎的作为,其实并不存在着虐杀的动机,对于它来说,伤害猎物其实只是为了减少在安享食物时受到的阻力,而撕开猎物的皮肤,也只是为了吞噬猎物那既新鲜又甘美的肉质”。
在剑齿虎捕食小鹿后,阳建进入另一端的林中,由此行目的这一念头开始,展开一系列念头,从而与情节的铺开挂钩,逐渐开始交代阳建会出现在此的原因。整个过渡过程自然而又毫无生硬之感,也不会令人感觉老套,似乎一切都是顺其自然。对于“恶魔”的恐惧,正是故事展开的良机,而作者在展开情节的同时,不忘设置悬念,把本文从思维与现实中来回跳跃,似乎是两种线索,两条平行的线,却又相互交叉,令本文感觉丰满而不做作,并加强了本文的可读性。
就人物性格来说,阳建的性格并非一种创新,“酷”风早已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原因无多,读者喜欢这样的人物。但仅仅本文的人物塑造来说,作者却是成功的。阳建的狡猾、残忍、冷酷及偶尔行之的施舍、怜惜,皆令这一人物在有限的篇幅中得以实现。““也许猩猩是比人类更高等的动物吧”——偶尔给自己来点冷酷的嘲讽;“也许是因为我就是这里的王者吧”——似乎是自大,又似乎是落寞;“也许这就是身为野兽的可爱之处吧”——虽然是赞美的话,却听不出半点诚意。以上几句虽然是阳建偶尔冒出的几句自言自语,皆在情理之中,更为人物不断增添真实色彩。
当然,除了人物外,本文作者的文笔也是一大亮点。散文似的独白,寓言似的开篇,整篇文读起来畅快,感觉清新秀丽,有如诗如竹之感。
当然,本文也有不足。就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仅供欧阳兄参考。
看完本文,也是万字左右,兄却未能令人弄明白兄的意图。是人与自然界的斗争,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在生存与死亡这个主题下,很多东西难以把握,比如故事的布局,情节的穿插等,稍有失手,整篇文都有变质,甚至会有四不象之嫌,望兄慎之。第二,本文中所穿插的似诗非诗的句子,作用并不大,反而有破坏整体气氛的嫌疑,更严重点就会让人不知所云,如“我再也无法沉寂……”这段,前面、中间都采用第一人称,而接着用第三人称开始叙述,感觉有些脱节,至少笔者未能明白作者意图。虽然句子挺不错,但是与故事本身关系不明显。在短短的几段文字中,只有开篇那段寓言似的句子挺美,但是如果紧接着再来段,便显得不那么友好了。第三,相对与人物的塑造来说,故事的展开略显缓慢,便是本章的结尾也未能给读者一些期待的东西,放弃了一个大好机会。
总的来说,《明天》是否值得期待,还看欧阳兄接下来在第二章的表现。笔者以为,在如此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的情况下,第二章的好坏对于整体的成败是个关键所在,更希望看到欧阳兄的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