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明天 > 第12部分

第12部分(1 / 2)

>

的确,没有人能很快适应从一个本是连见到了一个科级干部也深怀畏惧的小人物却一跃成为了一个世界的精神领袖之一的这一转变,这样堪比运载火箭上天的突跃足够打倒任何一个意志坚定者。

“不,孩子。你必须学会自己去处理。”杨目光若炬,仿佛透视了他心中最隐秘的骨,“如果我那样做,就同时意味着你少去了一个成长的过程,这有害无益。”

“明白了。”

阳建低着头,沮丧的说着,脚步却没有稍停,紧跟着杨继续向前走去,踏在木质地板上的皮鞋发出“空空”的声音。

这或许也是个关卡,正如水蓝的洗礼一样,但心中浮躁的惶恐也如彼时的恐惧一样,跳跃却不由自己控制。

“知道吗?其实拟态术法的任何一种都可以帮助你安度眼前的难关,但后果就是你的大脑从未曾主动的综合分析过,这不是明智的做法。”杨接着说着,他似乎有意把人脑和电脑做了对比,“与我输入到你脑中的资料一样,这些统统都只是储存在你的记忆细胞中,但却没有别的细胞与之相配合。”

拟态术法是有别于外部变形的化形术法,主讲从人的内部精神世界着手,将另一个有此经历者的能力进行全面模拟,处在这种术法运用过程中的人将可以轻易面对任何环境,做出最适当的应对。

副作用却是由于主导者不再是属于自己的过去经验,因而有可能导致人格分裂。

历史上最显见的例子就是与化形术相配合,暗示一个原本健全的人是一条狗、或者一只猫,结果这个人到后来不仅仅是形体上变成了一只猫,在其内心世界里他也完全把自己当成了一只昼伏夜出的猫。

*

转过墙角。

仿佛世界就此暂停,眼前豁然一亮,阳建已置身一个无比宽敞无比高大的建筑中。三十二根洁白的云石柱在大厅中分两列呈直线排开,云石柱的尽头是浑然天成的园顶式穹庐造型,多绘各种珍禽异兽。

其中尤其令人深刻的是,一条张牙舞爪腾云驾雾的五爪金龙,正腾空在一片黝黑树林的上空,下方,一个巨人正举着巨斧追赶着一个赤身裸体的人类,奇异之处在于,龙、巨人、人类这三者的形象本是存在着无法调和的躯体比例问题,但在这副绘画中却通过工匠巧夺天工的技艺与匪夷所思的建筑设计体现得淋漓尽致,矛盾与谐和的美感,叫人震撼得再也无法忘却。

一时失神。

阳建本能的想到画中的人类就是'他'。

随即眼中的世界又立即回来了。

阳建惊觉自己正站在大厅的入口处,眼前许许多多身着各式服装的男女已自发的让开了一条去路,形成一条通往大厅底端的笔直通道,通道两侧林立的面孔上尽是友好、热情,并不失善意与风度的微笑着。

通道一直往前,到人群的尽头处矗立着一座有着数级台阶的纯白玉高台,上筑护栏,正中层层铺垫红色地毯,一直向上,消失在台面与视线相接触的地方。杨正站在身边微笑着等候着他。

“对不起,我走神了。”阳建小声的说着,随即紧张着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没事,别担心,象个符合你身份的人一般走过去。”杨说,“你看小说吗?”

阳建点点头。

“主角会过多在乎配角的想法吗?读者也不会。”杨暗示着。

“好的。”

阳建苍白的回答着,仿佛全身的气力突然被众人瞩目的目光抽取一般,空荡荡的双腿一点也不着力。

暗暗咬牙,吃力的保持着平衡向高台移动,他知道那应该是个类似于地球上的讲演台。杨在他的身侧对周围的人们挥着手,自如的微笑着,不时向某人问好,象把一阵阵阳光带入了这突然静止的世界。

“先生,我应该怎么做?”

阳建支持着行了一段距离,他发觉自己真的不适应这样的场所,尤其是作为一个中心人物。他在心里不断的想着,希望杨能在此时给予他一些帮助,由于他的不懈怠,可怜的呼唤终于得到了杨的回答。

“别担心,把胸挺起来,腰要直,别去管周围的人,就当站在自家的花园里,对直行过去。数着脚步,一、二、三,……,就是这样,一直向前走。”

可是我家没有花园,阳建默默的想着,迈动仍旧不受控制的双腿吃力的挪动。两侧人脸上洋溢着的表情仿佛一支支令他惊慌失措的箭,锋利得令他面部紧绷、咽喉干涩、心慌意乱。他们轻声唤着他在蜀山的职务,有的人还伸出手来试图抓住他。

阳建不觉加快了步伐,将杨远远的抛在了身后,逃也似的窜上了讲演台。

(二)

沉寂。

万籁具寂的沉寂。

背向人群。

或许这样的异常令所有的人都感到失望了,大厅中本是鲜活清新的空气突然一滞,有如四周突然加上了重重无形的阻隔,沉闷得令人窒息。

随即耳边一阵轰鸣,世界回来了,嘈杂的声响令阳建心中无比羞愧,恨不得立即转身逃离这可怕的欢迎会。

但事实上希望与现实之间永远存在着巨大不可弥补的差距,有如高山与峡谷,这之间的空白便是神灵也只能望之兴叹。

尚未站定。

也不知杨对喧闹的人们说了些什么,杂乱的议论声在尽情的表达出主人们急于取得新一代蜀山掌权者注意的激情后,突然纷纷扬扬实际又无比统一的转化为一个阳建刚刚熟悉的名词,似乎人人都对此感到无比的好奇与赞赏,人们持续的在口中念颂着这一名词,直至有人在后面加上了一个新的字。

如果阳建没听错的话,这个新产生的名词全称是——圆光阳(洋?)。就在这时,杨熟悉而又亲切的声音终于在这喧哗的大厅里再一次响起来。

声音发自耳畔。

“在想什么呢?孩子。”

杨的问话打断了他杂乱的思维。

“他们在谈什么?先生。”

阳建回避了自己的怯弱,向前行了一步。

讲演台大约长九米,宽长相等,浑然一体的玉石在头顶洒下来的模拟自然光下显得格外柔和,令人有不敢相信的讶异。

“在谈你呢。”杨说,又解释道,“他们在商量着应给你取一个什么样的称谓。”

“啊?称谓?”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