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属于新光复会自己的子弹组装车间和复装车间迅速运转起来,虽说产能有限得很,但是积少成多时间长了也是一个惊人的数量,足以支撑光复军一些中小规模的战斗所用,更别说从国外购买来最先进的子弹组装线已经上了船,正在大海中漂流驶向中国。
经过一干专业人士的仔细解释,王进也明白了自己之前把宝压在复装子弹上是多么的无知和可笑,拍着脑门子做的决策果然不靠谱,经验主义害死人呐。
复装子弹也并非想象中的那样简单,其中有很多工序,首先是收集使用过的弹壳,并进行筛选和修复,只有那些没有形变和破裂的弹壳才能使用,以免发生炸膛或者不合膛的事故;其次是重新制作底火,通常是将坏的黄铜弹壳上剪下铜皮,冲压成铜盂,并加入雷汞后重性嵌入弹壳底部;然后才把造粒后的火药按规定的重量装入弹壳;最后加上弹头。通常的做法是做一个子弹头的模子,把一个铜板冲压进模子后形成被甲,再浇入熔化的铅。
这种复装子弹的缺点非常多,密封性能差火药容易受潮,射击残留物多,射程近,精度差,初速低,弹头形状也不尽如人意,最初只能制造圆头弹头,有时铜板冲压的不好,会造成破口,裸露出铅芯,成为变相的达姆弹。部队在使用这种子弹时一般不会射击100米外的敌人。
而且子弹复装受材质本身影响很大,使用次数也受到极大限制,越到后来效果越差。每次发射弹壳都会有点变形和损伤,比如内壁烧蚀、弹壳口部拉长以及在燃气压力下的非弹性形变之类,外表自然也有氧化磨损等,累积起来总有损伤到不堪使用的时候。
当然,只要你不怕被炸,理论上来讲只要弹壳没有变形受损就能复装继续使用。
按照那几个被请来的外国技师们的说法就是:这样做太不划算,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干脆直接向军火公司买子弹得了。复装子弹工序烦琐不说,不起原装货来稳定性和可靠性又差得太多,需要注意的事情又有一大堆麻烦得要死……
不过这都是老板需要关注的事情,他们这些被雇佣来的打工仔没必要管那么许多,只是对工作量突然加大有些怨言而已。还好他们在军工方面都是有真材实料的人才,尽管心理有些不太愿意,他们还是认认真真的利用极其简陋的条件组装出了一条,子弹复装线来。
跟着这帮外国技师打下手的学徒技工们好好的开了一次眼界,原来子弹组装和复装还可以这么玩,其中的巧妙之处着实让他们心悦诚服感慨不已。当然他们也不是没有一点贡献和作用,中国工匠最擅长的就是在最艰苦简陋的条件下做出最合适的东西来。他们所提出的一些十分巧妙的建议也不禁让那几个外国技师惊讶不已,对身后这帮跟着他们学习的中国技工另眼相看不免高看一眼!
别看复装子弹麻烦得很,但如果真的掌握了复装子弹的全套工序和程序的话,对于初学者而言其中能够得到的好处简直难以想象。这不是在开玩笑,复装子弹涉及了多个学科和产业,而且都是产业工业化极其重要的基础行业。比如:化工,模具、锻造等等等等……
也是看重了这一点,所以王进在知道了复装子弹和他想象中的情景完全不一样之后,依然坚持让请来的外国技师们组装一条生产线出来。虽然这样做可能有些丢面子的嫌疑,但是和可能获得的巨大好处比起来,这点面子问题自然也就算不得什么了。
对于穿越人士来说,可能其它什么都缺,在后世浮华社会的熏陶下厚脸皮是绝对不会缺的,关键就是厚度的问题而已……
再说民党武装和会党武装的分化瓦解消化吸收,自从扩大会议结束之后,新光复会和光复军总部联合下令给各部队,要求他们务必严格按照最新补充的军事条例管理手下军队,哪里出了事就直接找负责部队主官。
这其中,自然以严厉的军纪和思想工作为主……
之前民党和会党武装大量投奔过来,为了安抚这些杂牌武装的心,光复军对他们的军纪要求,没有一开始就必须向光复军看齐,算是给了他们一个了解和熟悉的时间。
可是最近他们发现了一个很不好的情况,民党和会党武装刚刚稳定下来,就不肯安分守己到处拉帮结派搞小团体,在新光复会内部引起了很不好的风气,这是万万也难以被王进等人接受的结果。
要不趁现在他们还不熟悉,没有抱成一团的时候动手,以后难保不会出现尾大不掉的状况……
第二十二章 ‘三民’理论
在具体的行动中,投奔来的民党和会党武装被混编打散,和光复军抽调出来的精锐小分队联合行动,在平日里的言行中慢慢影响他们……
这一招的效果明显很不错,有光复军战士时刻影响着他们,会党和民党武装人员身上的江湖气息慢慢收敛,取而待之的是一种军人的气质。不得不说,新光复会成立当初,王进坚持实行的‘识字运动’在这中间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那个时代的普通人,对于读书人的敬重,是后世的人绝对难以想象的!
本来在分队里,受过极为严格军事训练的光复军战士就是整个小分队的焦点所在,无论是他们的坐卧行走还是在行军途中表现出来的军人气质,都是极为显眼的事情。如今突然发现光复军战士还会识字读书,这一惊可非同小可……
在得知光复军每一个战士都必须学会认字,并且通过了统一的考核才能得到出任务的机会。一干目不识丁的江湖汉子们咂舌不已,心中像打翻了五瓶味一般,酸甜苦辣咸什么滋味都涌上心头。他们心中很受伤,他们羡慕嫉妒恨!
不少人当时就打定了主意,要好好的跟着新光复会混,一定要达到光复军普通战士们的水准,得到认字读书的机会。除了那些野心勃勃之辈,没谁天生是喜欢过刀口舔血生活的,谁不想光宗耀祖扬眉吐气,谁又不想衣锦还乡得到所有乡人们的认可?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个说法自古皆然早已深入民心,他们不说要当读书人吧,识字对于这些粗豪汉子们来说,其实也是一个很风光的事情啊!
当然他们并不知道,新光复会其实早就将他们纳入了‘识字运动’的范围之内,只是随着地盘的突然扩大,事情太多还没来得及顾忌这边而已。
这是个好现象,从下面战士们口中得到这个情况之后,王进乐得合不拢嘴。他立即派出一批经验丰富的宣传干事下到各个小分队,负责各小分队成员们的文化基础培训,以实际行动告诉那些渴望读书识字的江湖汉子们,跟着新光复会有书读!
新光复会什么都缺,手头就是不会缺读书人。可以这么牛气烘烘的说上一句,整个中国革命阵营中,把名声大过实力的同盟会包括进去,新光复会手下的知识分子起码占了一大半的比例,这个数字绝对恐怖!
当然,新光复会的手段不可能这么简单。后世不是说过吗,人生四大铁,一起扛过枪,一起嫖过娼,一起同过窗,一起分过脏。王进就是打的一起扛过枪这层感情牌,经过血与火考验过的战友情极其稳固,可不是所谓的‘江湖义气’能够比得上的。
通过各种各样隐晦异常的手段和操作,新光复会的影响力慢慢渗透进各会党和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