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过了多久,余风终于从睡梦中醒了过来。场景没有变化,不是现代化公司的宿舍,还是那副破旧的老木屋,还是那土炕棉被,这些所见,再一次提醒他,这不是一个玩笑,他这次是真真正正的穿了!
不过,也许是休息好了的缘故,他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脑子里,有着两个不同的记忆,除了自己的记忆以外,另外一个记忆却是一个毫不熟悉的,虽然,这个记忆中,这个身体的主人,也叫余风。这个记忆,在刚才的睡梦中,似乎,已经被自己慢慢的吸收、同化,而这个时候,他也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仿佛自己就是这个叫余风,而在二十一实际的余风的生活,更仿佛就是一场梦境一般。
“庄生晓梦迷蝴蝶!”到底谁是谁的梦境,他却是再分不清了。
“你醒了?那就快把这药吃了吧!”女人有点低沉的声音这时响了起来。
余风暗叹口气,旋即抖擞了精神,转过头来。
入眼的,是女人微微带着点担忧的娟秀面容,右手上还正端着一灰色的瓷碗,盛载的是漆黑如墨的药汁,药汁上面依稀还冒着热气!
从记忆中他已经知道,眼前这个女孩,叫做赵雪娘,居然是自己的妻子,而且,这个一身妇人打扮的小妻子,今年不过十八岁,正是花样年华。
余风回应了一个感激的笑容,但却没有言语,只默默的伸手接过了瓷碗,慢慢的放到了嘴边。
咕噜咕噜……
大口喝着药汁,余风感到了极其的苦涩,实在难以下咽。饮到一半,他就不想再喝下去了,端着碗的手轻轻往外退,但是,赵雪娘的手却是很坚定的扶着他的手,眼中看着他,那样子,是非得要他喝完不可。
“相公,要喝完,这药很贵的!”雪娘轻轻的说了一声。余风注意到,赵雪娘的手,根本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晶莹如玉,手上很多老茧,手背上还有冻得微微裂开的细小裂口。再想想这家里的摆设,他就明白,为什么赵雪娘坚持自己要把药喝完了,想必,这十五个大钱,对于这样的家庭,也不是一笔小钱吧!
他忍不住迟疑了一下,接着便轻声试探着问道:“雪娘?”
“嗯,相公!”小雪倒是不觉得什么,仔细的叮嘱道:“刘神医说了,这几幅药吃完,相公应该可以起的床了,以后,那些粗活相公不要去做,专心读书才是,要是再有一次从山上跌下来,可叫雪娘如何是好!”
“对,读书!”余风一阵苦笑,脑子中已经快逐渐混为一体的记忆告诉他,他还是一个读书人,而且,还是个秀才。穷秀才,富举人,这话倒是没错,而他,更是一个差不多靠着自己这个小妻子一双手养活的穷秀才,要是中不了举人,他这日子恐怕还得这样继续下去。
虽然他的前身也不是纯粹的迂腐之人,还能想着上山去采点药材回来贴补家用,让自己的妻子少辛劳一点,但是,一个四体不勤的读书人,靠着几本杂书上学来的知识,去上山采药,谈何容易,要不是有临近的猎户路过,他从山上跌下来,非得成为野物们的腹中之食不可,不过,倒是便宜了余风。
“银钱的事情,相公不必担忧,安心备考就行!村头王老爷家的小姐,新开了一家绣庄,雪娘的手艺,王小姐也是看得上的。”
看到这个面容还有点稚嫩的女孩,在自己面前絮絮叨叨的说着这样的话语,余风一阵心酸,十八岁,这要是放在前世,还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学生吧,可在这里,十八岁的雪娘,却是担起一家的重担了。
这种事情不能再持续下去了,余风心里暗暗发誓,一个大老爷们,要靠妻子养活,这算什么事情!
他抓住赵雪娘冻得有点通红的手,“雪娘,真辛苦你了!”
“相公说的什么话!”赵雪娘有点不悦的看了看余风一眼,见到他满脸的真诚,心下登时一暖:“这样生份的话,相公都说了出来,莫非是怨懑雪娘!”
“不!”余风很是坚定的摇了摇头,清澈的目光看着面前的这个小女人:“我只是想告诉你,雪娘,我们的日子会好起来的!”
第二章 困苦家境 娇妻年少
豪言壮语说下,剩下的事情,就是他继续休养了,好在跌伤了一下,并没有伤到筋骨,肺腑震动了一下,淤血散去之后,好起来就很快了。
不知道外面是一个什么情形,在这几天,余风在床上将自己的思路梳理了一下,既来之,则安之,不管外面如何,至少自己应该要有生存的能力,当然,对于这几天一直精心照顾他的赵雪娘,他自然也是要回报的,即使他穿越到这个倒霉蛋的身上,若是没有雪娘的照顾,只怕现在在山坳里早就被野兽们吃得尸骨无存了,某种意义上,雪娘是他来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以外最应该照顾的一个人。
这个家很穷,他的身体稍稍好转,甚至能够下地转转的时候,就发现这个家穷得还是超乎了他的想象。他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雪娘说一碗药十五个大钱很贵是个什么概念了。
现在是崇祯五年,按照余风脑子里的记忆,银子还是比较值钱的。一两银子等于一贯钱,如果按照官方的换算,也就是,足足一千个大钱。当然,这是官方的制度,实际上,在民间,一两银子能够兑换八百个大钱,就已经是很厚道的了。如果按照米价折算,这一两银子大约合计是人民币六百到七百的样子,余风算了算,这十五个大钱,大约也就是二十元人民币。
听起来,这似乎并不多,但是,和雪娘交谈后,余风看到雪娘从贴身的小荷包里,掏出几十枚带着体温的铜钱,还是忍不住有点心酸。
这就是他们两口子全部能用的家当了,屋子外面还有四亩薄田,但是按照现在的生产力水平,交完赋税之后,也仅仅只能顾得他们两口子的温饱而已。要不是雪娘时不时上山砍几担柴,在县城里卖上几个大钱,恐怕,连他抓药的钱都要去邻家借。
这余家还是自己有着自己的几亩薄田,尚且如此,邻居们又能好到哪里去,据雪娘说,这庄子里到有一大半人都是那位王老爷的佃户,这原本叫余家台的小村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被人慢慢称呼成王家台了。
余家是传统的那种耕读世家,富贵自不说不上,但是,除了遇上大的灾年的话,一般的年景,温饱还是能顾得上的,自幼读书的余风,倒是没有为温饱着急过,但是,这几年,实在是算不得什么好年景,要不是雪娘勤俭,恐怕,这个家早已经维持不下去了。
雪娘并不是本地人,而是卫所军户的女儿,那时候,余风的母亲早逝,父亲尚健在,与雪娘的父亲倒也有点交情,两家过年过节倒也常常走动。见到雪娘倒也是机灵可爱,于是,就和雪娘他父亲提了亲,雪娘的父亲哪里有不答应的道理,别说当时余风已经中了秀才,就冲着余家不要嫁妆,这门亲事也说得过去。
要知道当时的人按职业划分可大致分为:民户、军户、匠户等等,这是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创造。
其中民户包括儒户、医户等,军户包括校尉、力士、弓兵、铺兵等,匠户分委工匠户、厨役户、裁缝户等。
这些户的划分是很严格的,主要是朱元璋觉得这样用人起来更方便,要打仗就召集军户,要修工程就召集匠户。看上去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但其实缺陷很大。
比如你是军户,你的儿子也一定要是军户,那万一没有儿子你不是就悲催了?没关系,朱元璋早就帮你想好了这个,解决这个非常简单,看你的亲戚里有没有男丁,随便拉一个来充数,如果你连亲戚都没有,那也不能算完,总之你一定要找一个人来干军户,拐来骗来上街拉随便你,去哪里找是你自己的事情。
赵雪娘是军户家的子女,与余家结亲,那可是实实在在的高攀了,至少,雪娘的子女,就可以脱离军户这个贱籍,堂而皇之的成为民户,这对于当时来说,可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情。而且,嫁给了秀才,那就是秀才娘子,一旦余风中了举人,那可是能够做官的,到时候,水涨船高,可就是官夫人了。
前年,在余风父亲病重之时,余风为了满足自己父亲的愿望,倒也摆了几桌酒席,请几个相厚的邻居和自己亲戚作见证,娶了赵雪娘,老爷子见到自己儿子也算是成家了,连驾鹤西去的时候,脸上都是挂着笑容。这功名一事情,强求不得,成家立业倒是可以自己掌握的,这倒是了了他最后的一笔心事。
余风在盘点完自己的家当后,找了个椅子,坐在院子里,晒在懒洋洋的冬日太阳,想起心事来。
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做?
读书考功名,别扯了,先别说自己有没有这么能耐,就算有这能耐,中个举人或者中个进士,然后被朝廷外放,当个地方官,听起来似乎不错。但是别忘了,现在是崇祯年间啊,就算余风再傻,也知道,这是明朝最后的一个皇帝,明朝就是亡在他手上的,眼下看来似乎还算平静,但是,过上几年,李自成,罗汝才,张献忠这些猛人就要出来,像篦子一样,将地方上篦个遍,要是运气不好,外放到河南,陕西地面,那还不如自己直接上吊了实在,免得到时候,被流民煮食了。
眼下之际,倒是让自己的生活有点保障再说,余风可是知道,虽然自己现在在山东,但是,大乱一起,这山东也未必是什么太平地方,饿殍遍野,饥民千里可不是书上简单的写的几句话,到了那时,自己可是要切切实实的面对的,那个时候,可就不是考虑怎么过好日子的问题,而是考虑,如何要活下去的问题了。
余风前一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打工者,虽说在部队里混了几年,但是,要说什么专业技能,倒还真是说不上了,像小说里别的那些穿越着造水泥,造玻璃,造火枪什么,可没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