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明枭 > 第102部分

第102部分(1 / 2)

>

不就是怕担责任,怕惹恼了那些鞑子吗?云清山心里鄙夷道。脸上却是笑容依然:“这个自然,察访大人不是第一次和云某打交道,对于云某,难道察访大人还信不过吗?不过,察访大人还是拟个协议,这么大的事情,还是写在纸上清楚一些的好!”

这写在纸上,当然不会说朝鲜小朝廷和维拉斯科商团如何如何了,肯定是崔阳浩的个人名义,毕竟,这朝鲜也是一国,这国体颜面还是要的,不过这都是枝节了,重要的是,眼下众人达成了协议,也算的上是皆大欢喜了。

※※※

蔡云飞有些忐忑的走进屋子,昨天晚上,他可是睡在暖和的被褥上,比起在窝棚里,那简直是天上和地下的区别,早上起来,更是吃了一大碗香喷喷的面条,他差点连他自己的舌头都给吞进去。随即,他被带到了这个屋子里候着,等着前面房子里的人,一个一个的将他们喊去问话。

和他一起的,还有十几个人,他看到有的人进了那屋子,喜笑颜开的出来,有的人却是哭丧着脸,蔫头巴脑的出来,他心里打鼓,不知道那屋子里坐的是什么样的人,又和这些人说了些什么,他唯一确定的是,自己一定要好好表现,笑着出来,不然的话,他还是得回到那冰冷的窝棚里,继续那一个馍馍吊着性命的生活。

“蔡云飞!”外头在叫他的名字,他一个激灵站了起来,走了进去。

“你是天津三卫人氏?”屋子中间,坐着一个中年文士,手里在桌子面前的纸张上写着什么,在他的身边,还有一个管事模样的人,正目光炯炯的看着他。

“是,小的是永宁卫城前屯人氏!”

“多大了,家里还有几口人 ?'…'”

一系列关于他的身家的问题问完,那文士提起面前的一张纸,放在他的面前,对他说道:“念出来!”

“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

“在看看这个!”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屋子里两人点点头,显然,这是个真识字的,用来记账那是没有问题了。

“你说你曾经念过一年私塾,还在绸缎店里当过伙计!”

蔡云飞点点头,“算术也会一点点!”

两人又出了一道算术题,蔡云飞很是轻巧的做了出来。

中年文士在他面前的那本名册一样的纸上,勾了一下,然后对他说道,“你出去吧,叫下一个进来!”

他应声离去,走到门边的时候,他隐约听到,后面两人轻声说道:“这个可以用,先放在庄子里,看看心性如何!”“嗯,我看就如此办理吧!”

他心下顿时一松,抬脚走了出去,他知道,自己再也不用回到那个窝棚了,而是要去某个“庄子”,做一份体面的活儿了。

走出屋子来,迎面的阳光有点刺得他睁不开眼,他闭上眼睛,感受了一下这由外到里的温暖,整了整自己皱巴巴的衣襟,笑着朝着那边的屋子走了过去。

第一百七十七章 新城新政 各衙各司

“老大人,按照大人的规划,眼下新城各衙门都已近初具雏形了,这名称对内不变,对外则称之为新华领!”在赵老爷子的面前,一个中年文士,毕恭毕敬的禀报着这几日的成绩。在他的身边,他这次带来的几个文士模样的人和天机营教习营的几个头头脑脑都肃然而立。

“这新华领想必就是为了糊弄那帮朝鲜人,弄出来的花哨了!”赵老爷子点点有,按照事先的安排,这新华领的总督,自然是那维拉斯科了,至于他手下的人,分封什么官职,自由得他搞他们番人的那一套,到时候报上来,再安排相应的人配以副职也是就是了。

“老大人明鉴,教习营的韦大人,是挂着这个衔头,诸位教习营的将官,相对于也会有一些衔头,不过,依照大人的吩咐,这些都是虚衔,另一份干饷,真正处事的还是我新城理事衙门。”

那中年文士不着痕迹的捧了赵老爷子一把,捎带解释了一下,对于这些名义上新城的统治者的安排。赵老爷子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理事衙门总理新城一切军务民务,设总理事一名,总理事以下,设军务理事一人,民务理事一人和内务理事一人,眼下老大人坐镇新城,总理事一职,自然是需要老大人多加操劳了,至于这军务理事,拟由天机营千户云青山担任,民务理事暂且由学生担任,内务理事则是拟由原天机营百户孙大海担任!”

中年文士说完,将手中的厚厚纸张分发给在场的每一个人,一边继续说道:“各理事下设各机构衙门的章程,这上面都有详细的规制,各位理事一看就知晓!若是又看不明白的,现在就请各位提出疑问,学生将尽可能的一一解答!”

中年文士脸含笑容,其相貌清癯,一看就让人心生好感,而眼下虽然他一本正经的分发章程,但是,那眉梢的喜意,却是掩饰都掩饰不住的。

他叫董千秋,真定府人氏,他自负也是满腹经纶,可惜时运不济,考了十来年科举,功名每一次都是与他擦身而过,迄今为止,不过是一个童生。他家境本来就不是甚好,要不然,也不会这般年纪,连个妻室也没有,既然功名无望,人总是要过日子的,他平时也不过是靠上街卖卖字画,偶然有机会,还会到乡下教馆,当那么一阵塾师,机缘巧合之下,他昔日的一个同窗,给他介绍了一个做县尉的东主,居然他也做了那县尉的几年师爷,算的上对于这下层官场基本门清了吧。

然后就是这县尉东主,因故去职,他也没了饭碗,好在做师爷那几年,倒是落下来一些积蓄,省吃俭用,倒也撑过了一段日子,可是等到他父亲去世,他打起行李,去天津投亲的时候,很不幸赶上了因饥荒产生的流民潮,然后,又很不幸的被裹挟到了这新城。

原以为他这一辈子,就是要在这异国他乡终老了的,他也安安分分,不做其他的想法了。不料,几日前这招募书吏的消息一出,他安静了几个月的心思,顿时骚动起来,这干体力活,实在不是他的本行,但是,这做书吏,他可是十个手指抓田螺——十拿九稳的事情啊!

于是,他毫不犹豫的报了名,而且,在考校的时候,他丝毫没有隐瞒自己曾经做过师爷的经历,回答起问题来井井有条,甚至深度都远远超过了考官,这一下,考官们不敢怠慢了,直接就报到了赵老爷子那里。

这些考官,本身的学识,未必比这董千秋差,但是论起这实际处理政务的能力来,那可就是差了几条街不止了,这等有学识有能力有经验的人才,岂不就是目前最奇缺的人才吗?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