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明枭 > 第183部分

第183部分(2 / 2)

而且,这同根同源的汉人安置进田庄里,除了解决他们的生活生产,也充实了田庄的力量,加上田庄了原有的来人的熏陶同化,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这迁移过来的人,就能容忍余风的地盘,成为余风可以用的力量。

“我郑家的运力不成问题,主要是这百姓们动身,坛坛罐罐不少,还有些活物,加上,这港口每日能进出装载的船只也不多,我估计,等到余老弟回到朝鲜,我们这边发动起来,到十月底,三五万人总是要运过去的,再迟的话,就要等到来春了!”

“来春的话,那就又是耽搁一年了!”余风摇摇头,第一次对郑芝龙的话表示了不认可,“只要这海上还能行船,依我看,这运人的船就最好不要听,再说,这来春,不也耽误了大龙头的买卖了吗?”

“那成,就这么一言为定了!”郑芝龙也是个决断的人,歪头一想,就同意了余风的说话,“按理来说,余老弟好不容易来我福建一趟,郑某本该多留老弟几日,尽尽地主之谊的,但是,这事情,却是耽搁不得,郑某还得继续为这事情头疼,这早一日发动,百姓就早舒坦一点,我和熊大人肩膀上的胆子就清一点,那我就不留余老弟了!”

“言重了!”余风微微一拱手,“余某就在朝鲜,静候大龙头的佳音了!”

从这一刻起,余郑两家才有了真正名义上的联盟,对于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已经是远远的超过了余风的预期了,至于先前谈点什么商路的事情,在这样的事情面前,已经是不值一提了。

第三百一十八章 一身甲胄肆横行

离去的船上,余风一直都在想着这郑芝龙的送别宴,也不知道是有心还是无意,宴席上的主菜居然是螃蟹。虽然说这一年四季皆有蟹吃,但是在秋天,才是吃蟹的最好季节。有说“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每年入秋之时,正是螃蟹黄多油满之时,所以有食家言“秋天以吃螃蟹为最隆重之事”。郑芝龙未必有什么寓意,不过余风却是想到一个典故。

说是典故,其实也不合适,在三百年后,这或许是一个典故,不过现在绝对算不上了,充其量,就是一个传奇小故事罢了,或许是后人牵强附会的也不说一定。这个典故发生的时代,却是和他如今所处的年代并不遥远。这个典故是关于如今在中原正把大明搅的天翻地覆的闯王李自成的。

据说,李自成小时候读书的时候,其授业的私塾老师待自己的学生极好,这些学生们,大都家境不是很富有,这老师家每每弄了些好吃的吃食,都会叫自己的弟子们一起过来享用一番,不过吃东西可以,按照老师的规矩,这吃东西之前,得先做一首诗来。

这天老师家做了不少螃蟹,众小儿自然是一招即来,吃之前,按照惯例,都做了一首诗,小儿们饕餮大吃,老师自然是拿着这些诗,边看边评。看到李自成写的诗,老师半响没有说话。

诗的全文是这样的:一身甲胄肆横行,满腹玄黄未易评。惯向秋畦私窃谷,偏于夜月暗偷营。双鳌恰是钢叉举,八股浑如宝剑擎。只怕钓鳌人设铒,捉将沸釜送残生。

李自成的这老师到底是在野的大贤,还是一位混饭吃的落魄秀才,已经无从考据了,但是,之所有这个典故被流传下来,是因为这位老师,在呆立了半响之后,说出的一句现在看起来极为精准的话:“你将来必成大器,但始终是乱臣贼子,不得善终!”

李自成最后会如何,余风可以说,只要历史没有太大的变动的话,这个最后的下场,这世界上没人比他更清楚了,甚至连李自成本人也不会比他清楚。他之所以能够记住这个典故,还是因为这典故里那句:一身甲胄肆横行!太过于威武霸气,这和黄巢的那首“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何其的相似,简直就是咏志诗的典范。

那么这郑芝龙此举,就有些意思了,这是讽刺自己呢还是借这个典故,和自己共勉呢?郑芝龙也许不知道这个典故,但是,他手下能人辈出,未必就不是这下面的人出的这个主意,这个家伙,送自己回去,还来这么一手,倒是真是一个不服输的家伙。

余风这一路上带着笑意,回到了新城。当他从这船上下来,第一脚站在坚实的土地上的那感觉,让他顿时感到一阵舒心惬意,什么地方,都比不上自己的地方好啊,他由衷的在心里感叹道。

容七是最后一批下船的,看着前面牵着自己女儿的手的吴嫣然,他心里是什么滋味,那就他只有他自己知道了。从被带到泉州,他就绝了早先想带着女儿逃走的念头了,以他的阅历自然是看的出,能被福建水师提督待若上宾,而自身又带着数十人的护卫下人起居的,这人的权势,决计不是自己的那点本事可以抗衡的。当然,吴嫣然对囡囡的另眼相看,也是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算这个大人物对自己不屑一顾,若是女儿能够借此攀靠上一颗大事,为了女儿的幸福,他也不会做出这样不智的事情来。

“孙大哥,咱这是到哪里了?”一路上行程,船上的人虽然没有限制他的自由,但是,他很是乖巧的没有多问多看,他可不像因为自己看了不该看的东西或者是说了不该说的话,被人丢进这茫茫大海中去,这人什么时候该硬气,什么时候该服软,他可是清清楚楚,大丈夫能屈能伸,这话不就是书说的这样的情形吗?

“到哪里?当然是到家了啊!”那个被他称为孙大哥的汉子,是这几天一直照顾他起居的护卫,当然,他的身份自然是余风的亲兵。容七在这船上,唯一熟悉,能够说上句的,也就是只有他了。

“我问的是哪个州府?”容七看着港口的熟悉的格局,微微皱了些眉头,虽然福建、泉州,也能看到番人的建筑和那些奇形怪状的番人,但是,这里人也太多了吧,这出海后一直朝着北方走,福建北方什么时候,有了这样一处繁华的港口,简直和泉州的几个大港差不多了。

“你问这么多干嘛,以后你就知道了,现在你只要知道,到了咱们自己的地方就成了!”孙护卫嘴里用上了“咱们”这个词,说明已经没拿他当外人看了,这当亲兵的,除了身手过得去,心思也是伶俐的,眼见二夫人待这家伙的女儿极好,吃住都在一起,这家伙自然是被爱屋及乌,不管他以前是干什么,在这里混个出身,那是没问题的。

英雄不问出处!咱们这新城,不问出处的英雄多了去了,多这么一个又算得了什么事情!他口中虽然不说,但是脸上的表情,却是看不出一丝不悦的神情,实际上,作为余风的亲兵,当别人问到新城是属于大明的哪个州府的时候,他心里总有一丝怪异的感觉,对对方的问法,不愿意承认,也不愿意否定。

“还是回到自己的地方舒坦啊!”余风对着身边的吴嫣然说道,“怎么样,累不累,先回老宅子里歇歇吧,坐了这些日子的船,人都清减了一圈!”

“不着急,民事衙门那边的人过来,相公,你不用管我,我带囡囡去四海行那边看看,你去忙你的正事吧!”吴嫣然脸颊旁边的青丝被海风吹起,然后垂下来,落在嘴角微翘的笑容上,哪里有什么清减的模样。

“那好,莫累着了自己,晚间在家等你一起用饭!”余风点点头,这里不比泉州,他一丝担忧都没有,而且这码头上,认识吴嫣然的人,只怕还要比认识他的人多一些,身边又是护卫众多,那是决计不会出什么岔子的。

“干娘,干娘,那边好多娃娃!”看到牵着吴嫣然手的囡囡,在一家卖着瓷娃娃的店铺前,挪不开脚,余风微微笑了一下,朝着前面走去。

“大人,要备车马吗?”身边的一个亲卫说道,这里距离新城,还有一段距离,没有车马靠着走过去,那就太辛苦了。

“暂时不用,嗯,给夫人预备一副!”余风随口应道,已经走到前面几个来迎接的官儿面前。

“参见大人!”

“不要多礼,起来说话!”余风此刻穿着便装,一个在码头上众商家船主都要仰望的官员,对着自己参拜,那也太显眼了,余风可不想被人围观。

“你是?”这个码头上的官员,余风微微蹙起眉头,这人他依稀有些面熟,不过,他可没有过目不忘的能力,他唯一肯定的是,这个人,自己以前一定见过,而?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