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明枭 > 第233部分

第233部分(1 / 2)

>

更有和崔家关系走得比较近的,此刻,就更为靠近崔家了,当初崔家二小姐,被崔阳浩送到平壤,这些人家虽然嘴上不说,心里还是微微有些鄙夷的,不过此刻,他们哪里还有半分鄙夷之心,那些夫人们,和崔家的老夫人谈起这事情来,除了表示对崔夫人的眼光无限敬佩以外,就是无比的惋惜,尤其是家中那些有着适龄女儿的,种种情形,不足一一道哉。

唯一有点懵懂,或者说,被蒙在鼓里的,恐怕就只有王宫里的那位李琮陛下了,对他而言,北方虽有匪患,不过,这么多年,都是这样,也没有什么担忧的。整个国家,还是算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只要自己不去招惹那些女真蛮人,那些女真蛮人也不会太过分,好歹大家都是大明的藩属,是兄弟之邦嘛!

可是,即便是蒙在鼓里,也蒙不了多久了,因为八月,余风一改制完毕,立刻就将驻扎在南浦一线的军队调回汉城整编,而在平壤已经整编完毕的四个旅,立刻赶到了南浦一线,接替了他们的防务,其磨刀霍霍之势,昭然可见。

这样的情势下,没有哪一个朝鲜守将,能够沉得住气的,别的不说,就是崔阳浩在对方军中,就已经让他们生不起多大的斗志了,要知道,崔阳浩可是有着“朝鲜军神”的加成光环的,这些守将,就算是再自负,也不敢说自己比那些女真人更凶猛善战,而崔阳浩,可是和女真人打了无数仗,收复了无数国土的牛逼人物。

出于对尚在汉城的崔家的保护,余风并没有让崔阳浩在这换防的四个旅中领军出现,他只是通过各种渠道,甚至包括崔阳浩和他那些旧日的同僚的书信,将这个消息散播了出去,并让对方知道,在自己的治下,做百姓也好,做官也好,都不会比他们现在更坏。

“善战者,不战而屈人之兵!”这话余风相当的认同,打仗,太耗钱太耗底子了,若是不动刀兵,或者不大规模的动刀兵,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何乐而不为呢。别看他北征,风字营数万人打了不过两月不到,但是,这两个月,他动员的人力超过三十万,粮食几乎耗费了储备的三分之一,至于军械火药箭矢之类的,更是几乎将储备一扫而空。这仗,他打得有些肉疼了。

清国答应的好处,还没到手,再在南方这么折腾一遍,他觉得自己有些吃不消了,以前看历史书,动不动就将那些喜欢兴兵的皇帝,叫做“穷兵黩武”,余风现在可算是深有体会了,这穷兵黩武也得有能耐才行啊,你总不至于让自己的士兵,像个穿着像个叫花子,然后饿着肚皮去打仗吧,要真是这样,这些士兵,没准回过头了就反了你了。

所以,余风得出了一个结论,能够穷兵黩武的,都是牛逼人物,不说搞经济,至少在搜刮上,相当有一套,如果这两样都不行,那还是老老实实呆在自己窝里玩女人吧!

对于朝鲜李朝的势力,余风想得很清楚,以势压之,以力取之,反正怎么省力怎么来,他甚至可以不将那李氏一脉斩尽杀绝,也许,连保留王室都不是不可以,当然,前提是要这李琮非常的事情,将朝鲜委托给他这个平远将军来代管才行。当年米国人在扶桑,丢下了几个核弹之后,不就是这样做的吗?

第四卷  千秋霸业今伊始

第四百零五章 京师急 李朝危

崇祯十一年六月,两畿、山东、河南大旱,起蝗虫。饥民遍地,流贼四起!

八月,大明天子因两畿、山东、河南灾害,且众多异象,居永寿宫行斋,告诉廷臣修身反省。众臣皆惶然。

九月,陕西、山西天旱饥荒,又起大灾,民间苦不堪言。

趁灾荒之际,陕州罗汝才率军进犯襄阳,河南一片糜烂,于自洮州而至西和,礼县的李自成军,遥想呼应,明军疲于奔命,或堵或截,见效甚微。

九月二十二日,大清兵进入墙子岭,与明军激战,明军大败,溃不成军,总督蓟辽兵部侍郎吴阿衡战死。

九月二十四日,京师九门紧闭,全城戒严。

十月四日,卢象升进京救援,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干这个活了,崇祯在武英殿召见了他,随后,卢象升挂帅,率本部于各路援兵,对战清军。

在中原的大地上,处处是烽火旌旗,狼烟滚滚,天下,已早已经不是昔日的大明天下,而被朝中众臣吹捧成“中兴之主”的崇祯,在看到卢象升退出大殿后,心里也涌起了一种巨大的无力感。

这庞大的帝国,祖宗留下来的基业,怎么就有靡乱成了这个样子,难道我大明,当真是气数已尽了么,十余年的殚精极虑,难道,上天就是用这样一个千疮百孔的江山来回报自己的吗?崇祯坐在空荡荡的大殿上,微微有些失神。

这次清军入关,阵容不可谓不豪华,可以说,除了卧病在床的多尔衮,基本上清军中,能打的都来了,阿济格、多铎、岳托,六七万之众,号称十万,而且尽是清军精锐,这不到三日就打倒了密云。这一切,都让崇祯有些坐卧不安了。

如今的大明朝廷,可没有多少人再说这鞑奴之患,是疥癣之疾了,无论是三大流贼“闯王”李自成,还是“八大王”张献忠,“曹操”罗汝才,还是这关外觊觎中原的鞑奴,都是大明的心腹大患,在喉之梗,这天下之乱,便是始于他们。

唯一给崇祯一丝丝安慰的是,熊文灿干的确不错,居然将张献忠一伙流贼给招安了,这可比当年杀了高迎祥,更让崇祯感到放心,此消彼长,对大明朝廷来说,这的确算得上是一件喜事。

可是,这鞑子总是在这他收拾山河到了紧要的时候,进来捣蛋一番,这让崇祯真的是感到十分的愤怒,但是,光是愤怒还解决不了问题,如今人家都打到北京城下来了,总得将他们打出去才成,天子守国门,其意义不就是在于此了。

辽东的祖大寿,陕西的孙传庭,还有山东的刘泽清,这些人带兵都是可以的,大明能够打硬仗的兵马,可没有多少了,自己每年这么花多银子,除了这些兵马,全都给那帮软蛋混蛋无能之辈给吞吃了!崇祯恨恨的想到。

“这些人,但愿卢象升都驾驭得住……”

大殿外面,天气有些阴沉,就像他此刻的心情。

“这天下,是朕的天下!”他伸长了双手,抬头望天:“这耻辱,待我攘平内乱,必将十倍还与诸身!”

……

清人起兵的消息,余风还不曾知晓,不过,即便他知晓,他也不会太在意,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明就算是条破船,也能打上几斤钉,这皇太极看起来折腾的凶,不过,大明这些年都是有惊无险的过来的,这一次,也不会例外。当然,真要是得到这个消息,他说不定还要心里松上一口气,两个巨无霸之间对掐,总比他们其中一个,将注意力全部放在自己的身上好吧。

他此刻关心的,是桌子上天津的侦缉司送来的这一份密报,经过改制之后的内务衙门,分为了对内和对外两大部分,对内为巡校司,对外为侦缉司,而天机组,也从原来混淆不清的职责中剥离了出来,正是成为了侦缉司的核心。

从八月到九月,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侦缉司的人手,在海上,在陆地上,就截杀了三批朝鲜李琮派往大明的使者,无一例外,这些使者,都是李琮感到了余风对他巨大的压力,派出找大明求援的。他甚至没有考虑从陆地经过朝鲜北部,由辽东入大明,所有的使者,皆是海船出港,或者十余人,或者三五人,手持国书、使节,渡海而至大明。

可惜的是,侦缉司在汉城也布有不少的人数,更别说,海上有了郑芝龙行了方便之处,这些使者一动身,其行踪就完全落在了有心人的眼里,哪怕他们做着再小心翼翼,费尽心机的掩盖行迹,最后,还是无声无息的消失在苍茫大海中。唯一的一些漏网之鱼,还是在他们使出了暗度陈仓的伎俩后,才得以踏上大明的土地,但是,结果依然没有多大的区别,侦缉司的人手,在天津早已等候他们多时,他们到达的当夜,住宿的客栈就“不慎打翻灯火”,被焚烧成了一片白地。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