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日你先人板板!你这叫耍赖!”洪涛在心里做了一番评估之后,干脆抱着绳子躺在了海面上,反正也是死狗了,还管它什么姿势呢。更主要的是他想和天上那个东西沟通沟通,看看能不能讲讲条件,别让自己穿越到古代,自己脑子里这点知识放到古代屁用没有啊!可惜嘟囔了半天,那个曾经在迷糊状态下和自己说话的声音始终没出现。
还没等洪涛和天上那位连通上,船速突然慢了下来,有女人的声音出现,正在和船上的人打招呼。洪涛抱着绳子翻了一个身,这才发现已经快到岸边了,水面上漂着三艘大一些的木船,并排靠在一起。一个穿着蓝衣蓝裤,带着花头巾的女人正冲这边挥手呢。此时她也发现了水中的洪涛,很是吃惊,不禁捂着嘴瞪大了眼睛和洪涛对视起来。
“阿爷!……¥%¥#……&;amp;”这个女孩子个头不高,皮肤很黑,大概20岁左右,下身的蓝裤子裤腿很短很粗,吊吊着就到小腿肚子,光着脚有点后世七分裤的感觉。上衣和裤子一样也是深蓝色,只是领口和袖口都有一圈黑色的镶边,而且样式很古老,有点像明清时代的圆领布褂。她的胆子很大,虽然被洪涛吓了一跳,但没跑没躲,声音清脆的询问起船上的那个老人,可惜洪涛只听懂了一个词儿,这个老头好像是她爷爷。
“土人……&;amp;%¥¥&;amp;”那个老头把小船靠在大船上,一边把缆绳扔过去,一边回答着,洪涛又听懂了一个词儿,土人!
“我不是土人,我是汉人,南洋的汉人!”居然叫自己土人,洪涛很气愤,他已经大概看出来这些人是什么来头了,瞎话也就可以开始编了。
如果光看见这两个男人,洪涛还不能确定他们是谁,自打这个女人一出现,洪涛就觉得眼熟,稍微一琢磨,就想起一个非常奇特的民族来,疍人!准确的说,疍人并不是一个民族,他们的起源说法很多,有的说是南越人的后代,有的说是秦人的后代,还有说是从长江中上游迁徙过来的,各个民族都有。
之所以叫他们为疍人,是因为他们的船两头高,中间还有个窝棚,看上去圆圆的像个蛋。这不是洪涛杜撰的,而是后世在三|亚的博物馆里看来的。洪涛不止一次带着旅游团到过这边旅游,不光海南岛上有疍人,整个广|西、广|东、福|建的沿海地区都有疍人分布,甚至连东南亚各国都有,他们独特的生活习惯成为了当地一个旅游项目。
疍人世代都生活在水上,一家人一条船,几家人几条船连成一排,就是他们的村落。除了捕鱼捞虾之外,还用船做一下运货、载客的小生意,著名的采珠女,就是疍人女孩。疍民一直到清朝末期才陆续搬到陆地上去居住,但他们依旧以大海为主要活动区域,比如在海上经营鱼排搞近海养殖什么的,每家疍民基本也都会把渔船当成家里最重要的财产,不光陆地上要有房子,水里也必须有条船,才算生活美满。
疍民的服饰很简单,男人就是黑色或者蓝色的布衣布裤,裤腿粗大且短,赤脚。女人的衣服稍微讲究一点,在袖口领口裤口处会封上一条或者几条黑色的镶边,头上则包裹着一条单色或者花色的头巾,有的还会在头巾上戴上一顶竹斗笠。不过疍民自古就很穷,因为各个朝代对他们都比较歧视,基本不准他们上岸居住。因为他们常年在海上作业,养成了一种彪悍的性格,一言不合就以命相搏,且居无定所,不好管理。
“出海三分命,上岸低头行。”这就是疍民的生活写照。每次出海都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回来,所以也没有存储的习惯,生活过得紧巴巴的,完全靠老天爷吃饭。洪涛曾经在三亚一个疍家人村子里看过他们的老照片,一条裤子补丁摞补丁,缝得和帆布差不多厚,这是疍家人的常态。以至于汉人把疍家人穿的衣服叫做九日干,意思是他们的衣服洗完了,晒九天才能干,补丁太厚。
第三章一只小蚂蚁
这个女孩穿的就是标准疍家人服饰,不管是什么朝代,疍家人依旧是疍家人,没什么太大变化。洪涛并不怕疍家人,越是淳朴、简单的人他越不怕,他就怕碰上太有文化的,那些人规矩太多,心眼也多,自己不好骗啊。
“你是汉伢子,船沉了?”这时摇橹的那个中年人拽着绳子把洪涛拉上了船,抬着头看了看比他高一头多的洪涛。虽然他的话口音也很重,咬字也不太清楚,但洪涛还是听懂了。
“沉了,我漂了一天多才碰到你们,能不能给口水喝?”洪涛确实有点渴,海水那个玩意,喝进去苦涩苦涩的,吐出来之后嘴和鼻子里也是火烧火燎,很难受。
“阿珠,拿碗汤来。”中年人示意洪涛先上大船,然后冲着船上那个女孩子说了一声,那个女孩子一路小跑就钻进了船篷里,还没等洪涛在大船上站稳,就端着一个黑乎乎的大碗又跑了出来。
“谢谢啊!你叫阿珠?”洪涛接过碗看了一眼,里面有一些海菜,说不清是什么,还有半个贻贝,闻起来味道不错。不过他没喝汤,而是咧开嘴冲着那个女孩笑了笑,打听起人家的姓名来。
“版主!……”女孩很大方,直接报出了自己的名号,然后扭头就向旁边的船上跑了过去,船和船中间隔着半米宽的缝隙根本就难不住她,几个跳跃就跑到三艘船的另一侧,钻进了船篷。
“版主!”这个名字雷得洪涛晕头转向,他又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穿越到古代了,难道说在古代就有人起了这么高大上的称号?
船上的老头和那个中年人并没有搭理洪涛,他们俩正用一个木桶从小船的船舱里装鱼,洪涛站在大船上居高临下的看了看,收获真不咋地。有两三条一尺多长的鲅鱼,一条比目鱼,两只螃蟹,看来这就是他们两个出海的收获,按照太阳的方向算,应该已经是下午了,一天就捞这么点海货,还不够家里人自己吃的呢。
“小哥,你是哪里人?”洪涛碗里那点海鲜汤还没喝完,刚才跑开的女孩子拉着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又回来了,这个中年人一开口,居然有点山|东口音,这让洪涛感觉很亲切,至少是能听懂啦。
“老先生,我家在南洋澳洲,我姓洪,名涛,这次是载着一船香料去泉州贩卖,不想在海中遇到了巨鲸,把船打翻了。我漂了一天一夜,才被这两位恩人所救,甚是感激,只是不知这里是什么地方,您老怎么称呼?”既然有能交流的人了,洪涛这个瞎话就和涛涛海水一样喷涌了出来。他努力让自己把话说的更文言一些,可惜从小就没学好文言文,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朝代,该如何称呼别人和自己,只能是尽量吧。
南洋澳洲,根本就没这个地方,既然是编瞎话,自然要找一个不容易被人识破和查证的出处。中国南部沿海地区,自古就和东南亚各国有贸易往来,所以洪涛不敢用这些国家的地名冒充,他也不知道这些地方在古代都叫什么,万一他们认识或者有经常往来那边的熟人,这不就麻烦了。
鲸鱼这个东西,洪涛可以确定,自古就叫鲸,而不是鲲鹏之类,这也是他喜好钓鱼没事瞎翻从网上翻来的。《古今注》里就有言:鲸鱼者,海鱼也。大者长千里,小者数十丈。其雌曰鲵,大者亦长千里,眼如明月珠。
您听听,大者都千里了,弄翻一艘货船,不管怎么说,也说得过去,就算放到民国时期,普通百姓也不敢说自己瞎编呢,而且还无从查证。
“自家姓陈,名名恩,救小哥的是半福和他的二儿子半小二,这是他的女儿半猪。此地是广南西路吉阳郡,宁远湾。泉州倒是听说过,走水路恐怕要20日,要到琼州坐乘大海船才可,只是不知这个澳洲是何处?”这位陈名恩说话挺明白,几句话就把洪涛的问题全回答清楚了,可是洪涛心里的疑问却更多了。广南西路?吉阳郡?宁远湾?历史老师死得早啊,这尼玛三个地名,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