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长见识短!”洪涛没搭理皇后,皇帝不在家,自己没事儿就别老和皇后谈心了,谁知道弗雷德里希二世这个多重性格里有没有善妒这一项呢,因为聊闲天遭人恨就太不值了。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有这个功夫不如多去拉一船火山灰回来,或者和船舱里那十多名被抓回来的热那亚工匠交流交流经验。
金河号回到卡尔堡工地的时候,碰到了一个很意外的客人,柏柏尔人的使节,一位会说流利拉丁语的老人。他已经在这里等待洪涛好几天了,跟着他前来的还有一箱金银财宝和十位阿拉伯美女。
“你怎么知道他要找我?”洪涛听了卡尔的叙述,不太确定这位阿拉伯使节和自己有啥关系,就算来,他们也应该派军队来,自己是他们的敌人啊。
“是北面的那些人告诉他的,他要找喷着地狱怒火、高挂神鼠旗的大船,这不就是你嘛,我这几个月压根就没离开过海湾。他带来很多金银器和珠宝,还有不少美女,说是献给你用来躲避灾难的,我觉得你应该会感兴趣,就让他们在海湾另一头扎了个帐篷等你回来。”卡尔笑起来其实很阳光,但他却乐意模仿洪涛奸笑的摸样,配上那一对儿花眼珠子,别提多恶心人了。
“我像贪财的人吗?”洪涛觉得自己被误会了。
“还有美女……比我表哥皇宫里的还漂亮,好几个!”卡尔坚定的摇了摇头,但是笑得更恶心了。
“……那见见也好,我可以转送给你表哥,他喜欢这个调调。”洪涛本来想坚决拒绝的,但是又一想,人家一个老人不顾颠簸之苦,不就是为了给家乡村民减少苦难嘛。自己是个善良的人,怎么能这么不近人情呢,还是见见吧,美女看一看又不害眼病。
“嘿嘿嘿……我就知道你会见的。”一说起美女,卡尔的骑士风度就来了,麻利的下了船,带着两个水手划着小艇去了海湾对面通风报信。
阿卜杜勒。萨达特,柏柏尔人一个大部落首领的使者,花白的头发来了个中分,胡子也是花白的,一直垂到了胸口,说起话来胡子随着嘴唇一起动,好像整个上半身都是活的。他来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恳求洪涛这位地狱的使者别再去北非沿岸那些港口折腾了,这几个月下来那些港口的居民苦不堪言。商船也不敢来了、货物也卖不出去了,再这样下去,居住在这里的几万柏柏尔人就只能迁徙。想打仗都找不到对手,总不能游着泳追洪涛的船吧。
老人是部落里的智者,估计走过几个地方还会一门外语就算智者了,在部落遇到灭顶之灾时站了出来,带着财宝和美女来找洪涛这个地狱来的使者谈条件,看看能不能金银和美女把使者糊弄走,给部落的人留一条活路。
“尊敬的使者大人,请放过真主这些可怜的子民吧,他们都是虔诚的教徒。”老头儿坚持认为洪涛这些人是驾驶着地狱之舟降临人间惩罚那些对真主不虔诚的异教徒的地狱使者,因为他从来没见过穿着如此怪异、笑容如此邪恶的人。
“我要在这里建造一座堡垒,他们盖好之后就会被放回家,回去告诉你的臣民,让他们以后见到我的人和船别再跑了,不管是真主还是恶魔的仆人都要吃饭的,他们不卖给我那我只能抢。另外我这里需要奴隶,如果你有办法带来更多的奴隶,就可以把你的族人换回去。”洪涛不想去和这个老头解释太清楚,让他们心里抱着一丝敬畏是好事儿,这里不是贸易中心而是要塞,没必要去讨好别人,谁都不愿意靠近才好呢。
“只要奴隶!?”老人没想到洪涛这么好说话,一时有点迷茫。
“对,两个换一个……”洪涛看到老人这个表情,立刻明白自己太仁慈了,都尼玛地狱使者了,必须蛮不讲理一些才符合身份,太好说话反倒起了反作用。
“感谢使者大人的宽宏大量,我这就回去准备,过几天把第一批奴隶送过来,一次只能二十名,船不够大……”老头也觉得这样才合理一些,临走的时候又小心的表示了一下他的难处,不是没有奴隶,而是没船运输,船都被洪涛烧光了。
“五天,五天之后我去休达港接人,一次换五十人。”洪涛本来想让老头自己去想办法,可惜他就不是那种太狠毒的人,属于顺毛驴,吃软不吃硬,人家又送金银财宝又送美女的,就别难为人家了。
第二百二十六章封建主的帮凶
皇帝也很奇怪洪涛为什么会有这种天真想法,欧洲农民家的女孩子长到十四五岁时就要去邻居家里当女佣了,很少有例外。我们会在电影里看到尽管有些农民家里并不富裕,但却有一个女佣,那不是雇来的,而是交换来的。自己家的女孩子出去给别人家当女佣,别人家的女孩子就来自己家当女佣。这个习惯洪涛觉得很好,让孩子从小知道生活的艰辛是个好事儿,在自己家里再教育得好,也顶不上出去被别人使唤管用。
那一个欧洲普通佃农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此时欧洲的土地收获率差不多每公顷能最终获得600公斤的面粉,他们计算收获的方式是播种、收获比,600公斤面粉相当于一个什么水平呢?差不多是播种种子重量的七倍左右。当然了,这是一个大概平均值,还要看土地的质量和天气状况。
在这600公斤面粉里,有一半要拿出来缴纳领主的地租、教会的什一税、拿到市场上去换一些零钱购买生活必须品。剩下的一半就是家里的口粮,300公斤面粉足够一个四口之家吃一年的,因为不光要吃面包,还可以去领主的树林里去采集山毛榉、栗子、橡果之类的东西,还可以在种小麦时在田间插种一些豆科植物,这就是欧洲农民的副食品。
600克左右的面粉,加上一些豌豆、黄豆、菜豆就是一个普通佃农一天的主副食,还有一升左右的葡萄酒或苹果酒。中世纪欧洲农村的葡萄种植非常普遍,房前屋后能种的地方都种,收获之后拿给采邑里酿酒师去酿酒,这些葡萄和果树领主是不收税的。
这里有一样要特别留意,去领主的树林里采集果子可以,但是不能砍树和猎杀动物。这些树林全是私人拥有,有些大的树林还有守林人看守,这个职业在中世纪早期就有了。洪涛好像明白了为啥欧洲那么多人,但是到了后世环境保护得要比中国好,很多地方还有古老的树林,甚至城市边上也有。原因就在这个私有化上,变成了自己的那肯定玩命看着,谁砍和谁玩命。另外还有法律来支持,所以能保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