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南宋不咳嗽 > 第227部分

第227部分(2 / 2)

那时候赵范觉得自己来当水师主帅这个决定真是太英明了,只要蒙古水师再来一两次,自己能守住长江口和钱塘江口不让他们进来,就是大功一件。事后再找一些关系不错的文人墨客帮自己吹嘘吹嘘,那必须是当代的岳飞啊,国之栋梁!有了这个功绩和声望,自己就能和郑清之一伙斗上一斗了,自打这位宰相带着皇帝见了那支所谓的金河湾人的船队之后,也不知道被灌了什么迷魂汤,居然开始大力整顿厢军,还弄了什么建设兵团、开办水泥厂。

这就太不应该了!建设兵团可以弄、厢军也可以整顿、水泥厂也可以开办,但这一切怎么可以由皇帝和宰相一手把持呢?你们把活儿都干了,要我们这帮大臣干嘛用?而且这里面的巨大利益居然也不分配分配,这还叫什么和士人共治天下?干脆叫和商人共治天下得了!

士可忍孰不可忍!郑清之和官家现在伙同在一起,还蛊惑了不少言官替他们四处吹捧,搞得朝廷里都快成一言堂了,像自己和弟弟赵葵这样忠于大宋的重臣越来越没有出彩的机会了。于是他和他弟弟就开始和朝中一些有识之士订立了攻守同盟,大家一定要起来斗争,和皇帝斗、和宰相斗,你说东我非说西。什么对国家有害没害、什么对人民有利没利,那些都是旁枝末节,只要站住了大义这个道德制高点,就能把一切人打败,连皇帝也一样。大义是啥?当然是士人阶层的利益,说白了就是自己的利益,因为自己就是士人阶层的重要代表之一嘛。

但这次和皇帝的斗争好像没以前那么容易了,朝中出来了几个大臣和皇帝站在一起,比如郑清之、比如吴潜这样的。这些吃里扒外的家伙白白披着一身士人的皮,却干起了商人的活儿,整天念叨国库充裕了多少、花费少了多少、水泥厂对北方防线和水利建设如何如何有利,却忘了一件事儿、一件最重要的事儿!

就算国家建设得再好,如果不属于士人阶层,有什么意义呢?用后世的话说,这些人的屁股坐歪了!立场出了问题。不管谈论什么问题,只要把这个大帽子往对方头上一扣,好像真理就全在自己这边了。国家是士人阶层的国家,不是所有人的国家,国家好不好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它属于谁!

这些人为什么会突然转变立场了呢?赵范认为罪魁祸首就是那个洪涛!自打他出现之后,先是在广州那边搞什么海峡公司,带着一大群商人跑海商。跑海商自己不反对,自己家族里也有人跑,但这种模式赵范很反对。怎么能让商人自己做主呢?应该由他这样的士人代表来统领嘛,不管会不会经商,立场要坚定!

现在好了吧,那些商人越来越过分了,有了钱不拿出来供奉自己这些社会精英不说,还弄出来什么报纸,卖得到处都是,连临安城里都能花几个铜板买到。上面不光有做买卖的事情,还讨论起朝廷政务来了,说得头头是道。最可气的就是他们居然自己建学校,不再教授圣人教化,而是专讲什么经商、数术和航海的知识,这不是舍本逐末嘛!没有了圣人教化,还要自己这些人毛用?

三百一十四章我不是岳飞

这个叫洪涛的家伙靠什么来扩大他的影响力呢?赵范仔细研究过,他觉得重点就是两条,一个是钱、一个是拳头!

洪涛有钱,富到可以建立国家自己称帝的程度,不管这个钱是不是属于洪涛自己,反正赵范是这么认为的。

洪涛拳头更硬,他的大船和大炮所向披靡,连一贯在海上横行无阻的大食人也不是对手,甚至连蒙古人都拿他毫无办法,靠的就是这些武器之利。

财力这个东西赵范没法和洪涛比,况且他也耻于张嘴闭嘴光谈钱,虽然他也喜欢钱。

拳头倒是有办法可想,这几年他也一直都在做这个工作,并且说服了皇帝开始在广南东路建造火炮工厂,从各种途径获取金河帝国火炮的资料,然后自己模仿生产。可是耗费了不少钱粮,成效却不大。

火炮这个东西看上去挺简单,无非就是一根铜管子,放进点火药和铁球,一点火不就完了嘛。可说是这么说,但是造起来真是麻烦,不是打不远就是炸膛。最可恨的是那个洪涛居然不把火炮的技术透露给朝廷,光弄个水泥还被郑清之和吴潜所把持,自己插不上手。

自己造不出来火炮咋办?偷呗!不对,不是偷,是拿!天下万物都是皇家的,自己帮官家拿来很符合圣人教化。怎么拿呢?赵范也找人多方打探过了,真没地方拿去,那玩意全装在金河帝国的战舰上,大宋海商可以买振州造船厂造出来的新式海船,但想买炮是不可能的,振州造船厂里也不造大炮。于是赵范就把主意打到了金河帝国这些战舰的身上,总想找机会或偷或抢的弄回几门。但那些战舰也很不容易靠近,试了几次之后都没成功。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这次终于让他找到了机会。据水师的探船回来报告,金河帝国舰队在溗泗列岛的一个荒岛上建立了一个小补给站,那里堆满了物资,其中就有不少备用的大炮!溗泗列岛是哪儿?这是大宋的领土啊!把大炮放到自己家地面上来了,这不就是白送嘛。更让赵范高兴的是金河帝国的舰队已经全部北上了,在那里驻守的只有百十名士兵和一艘雇来帮忙运送补给的明州商船。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赵范和弟弟琢磨了好几天,终于决定趁着金河帝国舰队还没回来的时候向这个补给站下手,以大宋水师统帅的名义,占领这个荒岛,没收荒岛上堆放的物资。理由很充分,荒岛是大宋的,金河帝国占用时没有任何手续,就算郑清之首肯了也没用,没有官家的圣旨谁敢轻言把本国土地送给外国人用?这不是卖国吗!

其实赵范也不想过分得罪金河帝国的舰队,毕竟此时还要他们帮着抵御蒙古水师。不过在他看来,没收友军点物资,等对方回来上自己这里认个错、说个软话、再上贡点礼物,大部分东西还是要还给他们的。这种事儿以前又不是没干过,再牛逼的将军到了自己这里也得低头哈腰赔笑脸,这是大宋的惯例。

主意是打得挺好,可是执行起来却不太顺利。首先就是那艘明州商船死活不肯离开,实在抗不过去了,居然要去临安找官家告状。这还得了,还是不是大宋的顺民了?告状,先把你扣下吧!等这件事儿完了之后,必须好好审一审,看看这些商人是哪儿来的那么大胆子敢阻拦朝廷的战船,是不是暗中投敌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郑清之一派就逃不脱干系,把这个消息透露给言官们,一顿弹劾奏章扔上去,他这个左丞相就得告辞致仕,腾出来的位置不管自己兄弟谁坐,也算是一个很大的胜利。

其次就是岸上那些驻守的士兵太硬了,谁都不许靠近,连传话的都不让,只要靠近海滩五百米范围之内,他们就真开炮打,一点都不带犹豫的。这还了得!赵范真是急眼了,一边是到嘴的肉吃不着,一边是自己这张脸往哪儿放!当着这么多水师官兵,总不能被百十名外国兵吓得灰溜溜撤退吧?

打,必须动用强硬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顺便把脸面找回来。于是第二天上午他就调派了驻在守钱塘江口的部分南宋水师主力,跟着他的大帅楼船一起来荒岛找场子了。谁承想自己的船队刚到,金河帝国的舰队也回来了,当时赵范心里就是一哆嗦,生怕这些化外之人不讲圣人教化。

讲理他谁也不怕,但是要论打仗,他还真有点怵这些人。当年在襄阳城他是亲眼所见孔沛的一艘战舰是如何炮轰岸边几万蒙古兵的,简直就是凭借一船之力吓退了一支蒙古精锐,据说还打伤了蒙古大汗的儿子。

但是巧了,还没等他下令撤退,对面的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