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南宋不咳嗽 > 第234部分

第234部分(2 / 2)

他当年大学实习的时候,在首钢的轧钢车间待过,而且就是型材车间,专门跟着师傅学习过如何对辊轧完的工字钢做热处理。辊轧设备洪涛没地方弄去,那玩意也不是十三世纪能搞出来的东西。不过洪涛有个土办法来解决,就是靠锻锤来加工预热好的钢锭,相当于初步辊轧成型钢坯,然后再放入模具中一小段一小段的锻打,最终就能获得所需的钢制型材。

不过说起钢轨的时候,金河湾还没有平炉钢,洪涛过完了嘴瘾也就把这件事儿扔在了脑后了。虽然齐祖已经把他说的东西都记下来了,之后还问过几次工字钢的规格问题,但自己却一直没当回事儿。就算齐祖能把工字钢弄出来,火车头呢?光靠人力推着矿车走,钢轨和木轨的区别真不太大,甚至木轨还更经济更有效。

因为木材加工在这个时代相对要容易的多,玩钢轨倒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把一块硬度合适的钢锭,经过几十次预热、锻打变成一截钢轨,光这个料钱就够买回来一大船好硬木的了。

但是现在洪涛突然想起这件事儿了,如果齐祖研究过这个技术,确实也成功了,那自己就有可能获得更大型号的工字钢。假如这些工字钢硬度、韧性都合适,再加上很好的热处理,一截一截的铆接起来,这不就是一根跨时代的钢制龙骨嘛!有了强度足够的龙骨,自己的新旗舰就能建造得更长、更细。就算船身重量无法减下来,依靠合适的船型,照样能让几千吨的大舰跑出几百吨巡洋舰的速度来!

“总理大人,您居然不知道矿山的木轨在前年已经换成了钢轨?我觉得您还是多在南岸待些时候吧,别老开着船出去了,有您在这里亲自指导,我们的研究速度还要加快不少!比如说那个蒸汽机吧,有了您的指点,温小七那小子一个月做的比我一年做的都多,现在他成我师傅了!”

当洪涛找到齐祖问起工字钢的事情,齐祖非得没乐呵呵的向他表功,反倒是一肚子怨言。谁能相信这位帝国金属集团的掌门人、火炮的发明者居然是个旱鸭子,不仅从来没出过海,还对大海充满了厌恶,被抓来那次除外。

“齐部长啊,您就别和我抱怨了,平心而论,我到您这里来的次数是最多的,您那个皮兜子里装的图纸也最多,总不能让帝国皇帝整天蹲在炼钢炉前面吧。别说我不干,帝国议会也不能干啊!咱俩是好搭档嘛,我出主意,您出产品。您的地盘在金属集团里,我的目标是星辰大海,不矛盾!听您的意思,工字钢弄出来啦?那您和我说说,最大尺寸能弄到多大?这可是事关帝国荣誉的大问题,我就等着您的钢材建造我的新旗舰呢。”

对于齐祖的抱怨,洪涛的耳朵都快听出茧子了。这个老头总想把自己拴在他的办公室里,随时可以问问题。这百分百不成,如果自己愿意干这个活儿,那就轮不到他了!

“又是造新船,你和我说的那种能在铁轨上拉着十几万斤货物日行千里的火车啥时候造?”齐祖一听说洪涛要造新船了,怨气更重。当初洪涛为了忽悠他玩命研发,许下了不少好处,到底是什么连洪涛自己都忘了。但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齐祖全给他记着呢。

“嘿嘿嘿……火车嘛,技术还不太成熟,等啥时候您和温小七把那个蒸汽机弄得可以带动一排织布机了,咱们再聊火车的事儿。您是个明白人,如果那玩意连几台织布机都带不动,还指望它能拉着十几万斤货物嗷嗷跑?路要一步一步走,步子太大了容易摔跟头,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想不起来没关系,洪涛有这张肉烂舌头不烂的破嘴在,忽悠齐祖这样只知道琢磨东西,一天都很少说话的工匠是一门灵。

“那成,这可是你说的啊,你记住喽,别到时候又拿什么国家机密来糊弄我!工字钢目前只做过十厘米高的,不过那玩意就是个力气活儿,只要时间足够,你要一米高的也没问题,无非就是快慢区别。造船怎么还用工字钢,难道你要去船上铺铁轨?”齐祖说起自己的专业,气势上又足了三分,这也就是洪涛来问他,要是换了别人,他连搭理都不搭理。

“您别和我吹牛,还一米高,上哪儿弄那么大的模具去?我也用不上那么高的,四十厘米足够,但是强度和韧性我可有要求。太脆了不成,太软了也不成,更不能太厚。以帝国金属集团目前的能力,最长的一截能有几米?”都是玩技术出身的,洪涛很容易分辨出齐祖话里那句是实情、那句是夸张。工字钢的高度并不太重要,三十或者四十厘米高都成,大不了把两根铆接在一起当龙骨。不过每截型材的长度必须足够,太短了就会增加铆接接口,重量会成倍增加,也就失去了用钢材代替巨型木料当船龙骨的意义。

“这我可说不准,那些钢轨都是三米一截,太长了不好运输。不过我觉得十米一截应该没问题吧,你需要多长的?”齐祖一说到技术细节,也不再满嘴跑火车了。在这方面他还是很保守的,宁肯少说也绝不多说,万一说冒了做不出来,那他比被人指着鼻子骂还难受。

“当然是越长越好了!如果您给我弄出一根一百米长的,我立马叫您干爹,也让您过一过当皇亲国戚的瘾!”既然齐祖说了能做,洪涛就放心了。十米长也不短了,全靠半手工锻造,太长的型材根本不可能,如何预热就是个大问题。一根龙骨用五六根工字钢铆接起来,再撑上肋骨,强度应该也够用了,重量也能接受。

“唉,你又要跑是吧?出征前你说的那些线膛枪到底还生产不生产了?如果想要就赶紧让国防部下订单,如果你不急,我就把生产线撤了。现在火炮的订单太多,我这里除了库存之外,还得临时赶制一批新型炮。”洪涛的口花花对齐祖无效,他只听有关技术方面的,其它一概无视。而且每次洪涛开始忽悠人的时候,就是想跑,好不容易逮着这位皇帝一次,齐祖坚决不能轻易放洪涛走,好多事儿还得问清楚呢。

三百二十七章白高兴

“先撤了吧!那玩意暂时用不上,找几个人带着徒弟小规模的手工加工,没有数量要求,能做出多少算多少,咱们的陆战队总共也就三百多人,做多了也没地方用。对了,线膛炮的研发也暂时缓一缓,您有空的时候亲自弄弄就成了,参与的人员越少越好。我已经把报告交给议会了,帝国金属集团恐怕还得分出一部分人手来,专门制造军械,和普通民用产品分开,主要是为了防止技术扩散,具体的细节让慈器和您商量。”

对于线膛枪这个玩意,洪涛还有点纠结。你说大规模生产吧,帝国就得成立陆军,那样军费就会增加很多,对帝国的发展不太有利。陆军靠的是数量,必须有足够的数量才有战斗力。你弄几百人,除非人人端着一挺MG42,还得有无限弹药,否则去打陆战还是没戏。

按照目前金河帝国的处境,大规模陆战肯定是不需要的,帝国的人口基数也支撑不起这种大规模的陆地战争。再说了,打这种战争的意义何在?攻城略地有何用?有了稳定的海上贸易航线,帝国完全可以用更小的代价换取更多的利益,何必非要去和别人抢地盘玩呢?抢下来难道就不用治理了?就没有各种民族、历史、宗教、文化冲突啦?显然不可能。

要是这样的话,用一万军队抢下一个国家的地盘,就还得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去维持对这片土地的统治,最终能得到什么呢?除了仇恨、杀戮,基本啥也得不到,是个赔本的买卖。

有这些投入还不如多造几艘战舰、几艘武装商船去全世界贩运货物呢。在这个时代里,自己又有了足够的海上实力,只需要占领几个必要的战略港口,就能在经济上影响全世界,干嘛非要去陆地上和别人打破脑袋玩命呢?所以说枪械对目前的金河帝国来说,是个鸡肋。

之所以是鸡肋,那它就还有弃之可惜的一面。没错,洪涛不会把发展枪械的机遇全完舍去,他只是不着急在目前的形式下盲目浪费资源去搞这个不太需要的东西。不过这个技术不能扔下,他依旧会向议会申请专门的资金,去持续不断的研发、完善前装线膛枪技术。一旦以后需要了,只需要建立足够的生产线、?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