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然保护区项目,平凉市分管林业的副市长阎奋民说:目前,世界上完全天然的生态系统已不存在,许多原始状态的自然系统都程度不同的有人为活动的痕迹,很难估计人类活动的强度与后果。为此,急需建立一批各类型天然状态或接近天然状态下的自然保护区,作为进行研究生物变化的参照基准。黄土高原由于反复垦殖,原始森林生态系统己经破坏殆尽。关山是黄土高原中部重要的天然次生林区,其林区内部区域受人为的扰动很少,而且植被具有暖温带植被向温带植被过渡特征,物种资源丰富,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复杂多样,是建立科学研究基地的理想地方。建立关山自然保护区将使我国,特别是我省自然保护区系统更加完善。
关山?创业篇
哈佛商学院教授Howard H。stevenson将创业定义为“不拘泥于当前资源条件的限制下对于机会的追寻,将不同的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那么,关山林业人又是如何完成困局中的华丽转身呢?
一 困局?关山
“这片林子来之不易,它是我们多少代老林业人用鲜血和生命保护下来的啊!”提到这座满目苍翠的青山,老关山人的脸上,无不燃烧着激情如歌。
何兴华局长,苏树君副局长,他们是站在关山顶上承受风雨洗礼最直接的人。
1998年洪灾过后,国务院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下达了“禁伐令”,全国以年均500万立方米左右的速度调减木材产量。全国国有林场“日子难过”,陷入困境。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00年5月,关山林管局濒临绝境。
何兴华走马上任,他和他身边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关山浩瀚的林海中,在历届走进走出关山的无数领导人中,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在当时,他们被推向风浪尖,他们承担起了掌握和改变关山命运的重责。
谈起那段时日,苏树君副局长似乎还心有余悸:那是关山最困难的一段日子。生产停顿,人心浮动,住宅年久失修,关山林管局负债累累,拖欠职工工资竟达400万之多,职工基本生活无法维持,在岗者另谋他业,离退休者集体上访,犹如群龙无首,乱成了一锅粥。深陷困局,这支传承了军营文化精粹的绿色兵团,如何完成这一次的华丽转身?
二 守业?关山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在这场危机中,挺身而出的还是何兴华以及他身边的这一届领导班子。
跑资金外收欠款,申请银行贷款,与社保单位的协调,先后筹集资金300多万元为职工补发了拖欠工资,并优先解决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多年来没有着落的离退休工人的医药费也一并补发。
局机关原来在华亭县安口镇的农村,林区职工办事难、成家难、安居难、子女上学难。局党委经过多方筹资100多万元,将局机关由远离县城20公里的安口镇搬迁到华亭县城,实现了关山几代人进城的梦想。
接着,又集资300万元,在华亭县城为职工修建住宅楼一幢。
治了标,阵痛暂停。接下来,关山局要根治的,则是本了。只有标本兼治,才是关山林场持续稳定发展的唯一出路。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关山局全力培养自己的人才。他们针对性地聘请专家教授举办各类知识讲座,鼓励和引导职工自修大专班,对森警和护林人员从政策法规、防护技能、擒拿格斗、扑火等方面进行培训和武装。目前全局林业工程师有20人,助理工程师10人,技术员14人,大专以上人员 27人,大专在读职工140人,这些人才日后为关山局的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在项目上,他们全力争取,以借机乘势发展自己。为实施“天保”工程,他们积极改善管护条件,先后筹资50万元,购置森防车辆4辆,指挥车一辆,维修护林点11处,整修林区道路140公里,另外还建立了关山林区超短波通讯网基地台,为日后天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创业?关山
在历经了转型的阵痛,完成了那一漂亮的华丽转身后,关山局迈入了快步发展的轨道。
苏树君副局长的话自豪中带着戏谑:只要给我钱,给一分的钱,我能干一块钱的事,甚至不给钱,我先干活,因为在这大山里头,我们这些人除了干活还是干活,同时也能干活,会干活。
2002年5月创办种苗花卉基地;
2002年5月动工创办鹿禽开发公司;
2002年7月份筹建“关山酒业公司”;
2003年,在平凉、华亭两地开办苗木花卉和酒类超市;
2005年,林地围栏放养肉鸡5000羽;
……
关山局在何兴华、苏树君等局领导同志的带领下“开疆拓土”,在多经领域,他们如立马挥戟的战将,收获着一项又一项战果。
无论在森林管护、筑牢生态屏障的守业中,还是在盘活林业大资本、振兴林业大产业的创业中,关山人追求不断,奋斗不息。
“十五”时期,被称之为关山发展的“九最”时期。一是关山后备资源科学利用,建设质量逐年提高,森林面积增长最快的时期;二是资源管护工作制度全、管理严、投入大、成效最显著的时期;三是林业产业经营种类多、规模大,发展最快的时期;四是林业改革举措多、力度大,落的最实的时期;五是职工精神面貌变化大、素质提高快、凝聚力空前增强,队伍建设最富有成效的时期;六是历史上基建资金投入多、建设规模大,面貌变化最快的时期;七是全局班子建设卓有成效,上下配合密切、工作效率最为明显的时期;八是关山知名度大为提高,媒体宣传面广,获得国家、省、市和上级业务部门表彰奖励最多的时期;九是“治坡”与“治窝”两手抓,职工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所有辉煌成就的取得,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也总是与领导的关怀分不开。记者在关山采访的短短五天内,便先后有:国家林业局造林司的领导来关山考察关山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对策;省林业厅为即将召开的全省公益林管护现场会来关山选点;平凉市副市长阎奋民深入麻庵林场调研林区基层管护站标准化建设。
辉煌属于过去,每天都是新的开始。
苏树君这样告诉记者:尽管关山局的工作在各级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关山的管护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