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ㄉ瑁鬃サ缆方ㄉ瑁缓蠼蟹康夭⒑徒ㄉ瑁俳新袒⒚阑⒘粱F浯问怯盟⒂玫纭⒖床 ⑸涎У鹊龋谡庑┫肝⑷刺牡胤窭铮┟窀惺茏疟浠硎茏欧奖悖饔谛模钟谔樱且肌?br />
培训技能型农民工,是引导。政府替农民算了一笔帐:普通劳力一年只能挣4000多元,而技能型民工一年却能挣1万多元。华亭的农民工当然要挣一个人顶俩的那份钱。如此就得打技能品牌,华亭对技能培训做了研究,借鉴承德的经验,政府在外地先找订单,比如要10个保安,5个电工是什么要求,然后回来县上培训,培训不要钱,县上补贴,一培训完就就业,全面的和市场对接,解决了培训和就业脱节的问题。8月初的市场营销和电器维修两期农民培训班培训农民210名,每人500元的培训费全由政府“买单”,西华镇裕民村刘红丽参加培训后高兴地说:“这相当于政府给我送了500元钱,同时还帮我学会了新技术!”至目前已办班21期,培训农民2800多人,创收近亿元;农民看到那么多人在捐款,而捐得的款项却大都用于培训农民。扎扎实实地地帮着把钱装进农民的口袋,是引导。
送干部下乡,带着感情助农增收,是引导。从117名大中专毕业生中筛选出懂经营、会技术、专业对口的25名青年,与10名特困生一道派驻农村担任村主任助理,他们累计走访农户5000多户,为村民办实事200余件。干部帮带,农民暖融融地享受着情意,乐呵呵跟着政府走,是引导。
技术资金携手攻坚,是引导。策底镇策底村蔬菜产业大户于文俊收到了镇干部送来的1200元扶持金,高兴得连夸党的政策好。按规定,凡集中连片种植蔬菜、饲草百亩以上的每亩补助100元,新建千亩核桃园每亩补助20元,新建千亩药材种植区每亩补助30元,繁活一头安格斯良种牛补助37元,50户以上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中每户补助2000元,并协调贷款2万元,两年内财政贴息。好政策的效应是建成了宏源万头肉牛生产线、万吨中药材饮片生产线、绿源药业公司和荣华饲料厂等“龙头”企业,肉牛、药材、核桃分别达到了10。7万头、5万亩和13。9万亩;众人“添”柴火焰高,华亭县30多个受奖单位和个人将2005年度的303。4万元奖金捐赠于新农村建设,华亭煤业集团捐款700万元,县上通过“拍卖县衙门、建设新农村”彻底解决新农村建设“筹资难”,列支支农资金1363。5万元,发放贴息贷款1200万元,拉动社会投资1。8亿元。全县实施的31个新农村建设项目建成小康住宅524套。农民落着实惠住着新房,眼见得日子好过了,想法改变了,对村、乡、县领导们的话爱听了,路就越走越宽了,这是引导。
要崇尚精神、崇尚荣誉,是引导。华亭县对农民企业家进行大力支持,想进城的,县上无偿提供地皮,统一规划,由村民自己建造,在城里修一个富人新村。华亭发展的趋势就是农民要逐步的进城,“没有乡、没有镇、没有村、没有农民”,这是一个发达地方的标志。华亭新农村的建设不光是修房子、挣钱,华亭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县有馆、乡有站、村有院。”村上的文化大院是让农民唱一唱、跳一跳,娱乐娱乐的。图书馆、礼堂、体育馆、展览馆等等,是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使村民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不断开拓的观念。 “富了口袋,不能穷了脑袋”,这是引导。
华亭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将对“有理想、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培养意识渗透于每时每处:一方面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的技能,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了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另一方面政府以身作则,以实求效,倡导了健康文明新风尚,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移风易俗,破除陋习。这就是华亭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构架——唯有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民才能构建真正意义上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关专题篇
●华亭县最后的贫困人群,祖居关山深处的麻奄乡,不通车、不通水、不通电、不通广播电视、不通电话,缺少必要的医疗条件,投入再大也无法彻底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被华亭县称为新农村建设中“最难啃的骨头”。
●整体移民搬出深山,是一项虽得民心但非常艰难的工作。“搬得出,留得住,能脱贫,快致富”,这是华亭对麻奄乡整村移民搬迁工作的既定目标。
相关专题:麻奄整村移民
2005年9月15日,一个普通的日子。
一列长长的车队,在泥泞的山路上缓缓爬行。这是由华亭县各有关单位组织的车队,他们开进关山深处,是为了帮助首批50户麻庵群众迁入西华镇的移民新区。麻庵移民搬迁共涉及常家山等5村168户。
为了确保搬迁工作顺利进行,华亭县决定按部门包户,确定由68个县直部门、22个省市驻华亭单位负责搬迁,每个单位平均2至3户,分3批进行搬迁。
为了帮助移民尽快适应环境,恢复正常生活,开展生产,县上各有关单位除做好包搬任务外,还向搬迁户开展了“献爱心、解难题”活动,每一户移民进驻新家的时候,有两袋面粉等在新家里;有鼓风机等在新家里;有两套被褥、两条床单、两幅窗帘等在新家里;有一吨煤碳等在新家里。小区绿化、自来水入户安装、移民孩子入学、义诊和送药、畜禽免疫等等工作在村民惊喜交集的目光里有序进行。
2006年9月5日,一个平常的日子。
西华镇兴民村曹占海家的商店前,几个孩子揣着几袋小零食蹦蹦跳跳地走了。
守店的女子看到记者来了,羞涩一笑,扭头进了店里。我们跟了进去,不小的店面,各色食品、百货、生活用具琳琅满目。
“走,去家里转转。”经过这里的57岁的郑建民热情地招呼大家。巷口村委会院子里鲜艳的红旗正飘,我们顺着郑建民热情的指引,走进兴民新村一家普通的农户家中。半亩地的院子显得很宽敞,温棚牛舍、厕所、花园、灶炕、自来水,一样不缺。47平方米的房子,最里那间是灶房,雪亮的白瓷砖锅台与那一圈鲜艳的牡丹砖相映衬,格外靓活。陪同前来的西华镇书记张双喜顺手拧开院子里的水龙头,一时间,水花四溅,大家的快乐如水珠般在空中跳跃……
典型措施篇
●“二十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十字”思路:率先、延伸、反哺、经营、创新
华亭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和“二十字”方针为统揽,坚持“十字”思路,进一步加大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力度,以项目建设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农民为主体,动员全社会共同支持,培育新产业,配套新设施、建设新村镇、培养新农民、创造新机制,把华亭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社会稳定、事业协调、文明进步的义新农村。
典型措施:村民变市民 村庄变社区
华亭县是工业主导型、资源型县份。近年来,全县上下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煤电冶化顺向延伸、逆向拉动、一体化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工业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同时,逐年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农民非农化,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稳定,取得了明显成效。
万亩核桃“摇钱树”
砚峡乡是华亭县10万亩核桃基地建设重点乡镇之一。从2004年开始,按照集中连片、整体开发、全方位推进的思路,建成了麻池沙坪、东沟窑洼两处规范化优质核桃种植基地。预计5…10年后,核桃进入盛果期,人均将从核桃产业中收入3500元以上。
走进土桥村村民王永新家时,女主人正在包核桃饺子,小孙子在商店里玩,去了新疆打工的独子的新房里,新款家俱一应俱全,儿媳妇的婚纱照上,笑意流淌。王永新感慨万端:“要是收成好,核桃每年卖4000多块钱,核桃树就是咱农家的‘摇钱树’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