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初中升入重点中学的学生逐年上升。
2、 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平凉四中的教师队伍建设,三年时间增加教师编制78人,其中己到位50人,目前正在招聘的28人,马上到位,可缓解四中教师紧缺问题。今后,还要逐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3、 市教育局也非常重视平凉四中的教育教学管理,四中刚上划市上管理时,市教育局就为四中制定了七种制度:一是校长负责制;二是领导包级包教研组制;三是课任教师循环制;四是责任追究制;五是级主任负责制;六是教师聘任制;七是末尾淘汰制。四中也制定完善了各种管理制度,把高中、初中部分设管理 ,错开放学时间,早操分开上。当然,还有不少问题今后要从严管理。
4、 初三化学教师已经到位开课,初一生物已经开课。
第34篇 年年一样的春节晚会怎么看?
春晚的大旗照例在冬至来临前的寒流中扯起来,在春节晚会倒计时钟声里猎猎作响,呼之欲出。
新闻播报、网上交流、民意咨询、或真或假的“透露”、不清不楚的“知情人士”……一如既往地想吊我们的胃口。春晚,这个半老的徐娘,年年都想花枝招展地扮一扮新鲜,却一不留神就让我们看到了那张回了N次锅的老腊肉脸。
春晚最难操作的目标大概就是要满足全国人民的需要。要满足这些需要,务必就要有多种文化、多种表演形式,上至90岁的老翁,下至几岁的幼童,都要在几个小时的时间里找到自己的兴奋点。这种情况下,一锅烩是不可避免的结局。几个舞蹈、几首歌、几个相声小品、戏曲联唱……再加上几个年度红人,年年如此,岁岁照旧,除了走马灯的露脸式明星或新人,连新年敲钟时念的贺电内容都差不多。
一锅烩固然可以安慰大部分人的胃口,但到了自己不喜欢的那一口,相信没多少人还会从容安坐。把责任和希望全部寄托在春晚节目组那一拨人身上从来就不现实,且换了人也没见着就换了汤药。弄来弄去,大家也看疲了,以前关了电视还议论几句、骂几句,现在?都懒得议论了,就当它是打麻将或喝酒吃菜的背景音乐。
别把春晚看得太重,也别指望它能承载多大的责任,它就是一台晚会,一台能够让我们在大年三十晚上轻松看完,笑着睡去的年度情景剧。只要在看的过程中享受了快乐,事后记不记得住又有什么关系呢?
第35篇 年终福利非得要走“曲线”吗?
最近,本报连续收到不少读者发来的信息,都是反映对自己所在单位年终发福利的具体做法表示不满,要求记者前去调查。给大家发福利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为什么惹人嫌呢?是因为这些表示不满的职工多事?还是因为惹人嫌的决策者多事呢?这里举其中两例:
例一 我们单位近几年来,每年年终时都将职工的福利费购买成没有明显质量和价格优势的胡油发给大伙。尤其过份的是今年年终,本来每人的福利费是近200元,单位只发给每个职工10公斤胡油,就这10公斤胡油的批发价竞达110元。我们职工要问:1、单位凭啥凭这样的实物顶替福利费?2、价格并没有比零售价便宜。3、剩余的钱又到哪里去了?
例二 我们单位这几年的福利都是某公司的购物券,到商场一边购物,一边还得算着还差多少够数。因为用购物券购物,购不够面值是不会找零的,倒是欢迎添钱多购。去年我在某商场用购物券购物时,还窝了一肚子气。当时我有点急事,身上带的钱很少,到收银台结帐时比面值多购了16元,我不想再往出花钱,折腾了好一阵子,最后添了几元钱,总算让购物券“超值”完成了它的使命。我对单位年终给职工发实物、发购物券特别讨厌,他们指定商场、限定时间、购定数量,还得看人家脸色,我认为这是一种霸王福利。
认真一想,确实有些不可思议。如果是七十年代商品流通供应短缺时期,给职工以实物的形式发福利,那真正是一种难得的福利,可现在是商品供应过剩时期,再也听不见有什么紧俏商品,商场、超市到处都在搞促销,甚至还可以送货上门,福利决策者为什么不直接发现金,让职工自由做主,非要费神多一些环节,让人说成霸王福利呢?
这种霸王福利,倒是给某些商家着实搞了一次大大的福利。
第36篇 平凉的试衣间拒绝美丽
我来平凉没几天,听说某大型商厦是平凉最显档次的购物中心。
于是,9月13日上午与朋友相约去购物。
我们是从东门进去的,柜组服务人员正各自忙碌着,一切显得井然有序,给人的感觉还真不赖。
“也许还真能挑上中意的衣物!”我兴致大增。
终于,选中了两套秋装。我拎着衣服按服务员的指点走进试衣间,殊料这一进去,所有购物的兴致全没了:狭窄的空间像一个立起来的四方棺材;拎包没地儿挂,衣服没地儿搁;凳子倒是有一只,登面与凳腿却分家了;拖鞋也有一双,却像是从垃圾堆里捞出来的。我赶紧退出来,放下衣服,拉着朋友仓皇而逃。
朋友一个劲的追问到底怎么了,我说给她听,她却不以为然的撇撇嘴说;“平凉的试衣间都这样,这还算好的,有些商场的试衣间说穿了就是杂物间。平凉的女人进了试衣间个个都是玩金鸡独立的高手。你呀,想在平凉长住,就得先过了这一关!”
听罢,心里真不是滋味,平凉好歹也是地级市,最有名最有档次的商场里的试衣间居然还不如其它城市的一个厕所。什么时候,平凉商场的试衣间,能让女人更加从容,更加优雅的试穿美丽?
第37篇 去泾川的车上小偷猖獗
最近,不断有人打电话到本报,称去泾川的客车上小偷猖獗,令人防不胜防。
贾先生:我去泾川公干,连日熬夜,回平凉时,人已累的睁不开眼,一觉醒来,衣服被划了好大的一个口子,1000多元钱、手机、驾驶证、身份证等被洗劫一空。真是,唉,太气人了!
潘女士:我经常去泾川,知道这一路车上小偷特多,所以非常小心。自己倒是没丢过什么东西,但却眼睁睁地看着三个人被偷。我没胆量告诉他们,只是小心观察,希望借贵报将小偷的嘴脸揭示出来,以警乘客:他们有时候在十里铺上车,得手后在马峪口下车;有时候在四十里铺上车,得手后在索罗路口下车。一般是两三个人一伙。他们的眼神跟正常人不太一样,得空就装着不经意的用眼睛余光瞄别人的包,口袋。寻找下手的对象。他们动手时分工明确,有人会拿着公文包、衣服等作掩护。我建议大家坐去泾川的车时,一是不要睡觉,二是一定要注意在你身边蹭来蹭去的人,尤其是半路上车的。千万别一时麻痹大意,让自己的手机、钱包不翼而飞。
白先生:前几天去泾川时,丢了同事托我带给家里的2000元钱,还有手机、证件,最重要的是丢了单位的一些票据。真是恨哪,如果让我知道是谁干的,我非把他撕了不可。后来听人说这一路小偷真不少。于是我打市长热线,但屡打不通;找电话给派出所,他们说这归公路上管,他们无能为力;找公路上,又不了了之。辗转一圈之后,心里只有一个感觉:恨!却又不知该恨谁!
本报特意就此事随机打电话进行采访:怎么看“去泾川的车上小偷猖獗”?被采访的人有的进言献策,有的摩拳擦掌,有的冷眼旁观,但都是来自普通市民的最真实的声音,本报依次摘录,以飨读者。
公务员章女士:鼓励大家一被偷就报案,不管是被偷了20元还是2000元,不要以为钱少就可以算了,正是我们自己怕麻烦才纵容了罪犯,警察叔叔也不能因为钱少而拒绝受理,如果真正做到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地步,我想“老鼠”也就不敢出来活动了。
打工妹武小姐:有一次我在公共车上看见一小偷瞄上了旁边一大姐的包,我不敢明着告诉她,偷偷地用胳膊肘捣她,她回过头用那样的眼神看我,好像我是小偷而且被她抓了个正着似的,别提有多难堪了。那小偷也有觉察,转过头来恶狠狠的盯了我一眼,吓得我在车上没敢下来,一直坐到终点站。事实上,被小偷“教训”过的人确实不在少数,连丢了东西的人都不敢声张,其他人当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家都怕,小偷的气焰能不嚣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