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缋铮遣豢赡苁迪值摹P矶嗳酥两穸蓟狗植磺迨裁词敲蜗胧裁词腔孟耄衷谀阌Ω糜兴蛄税桑?br />
如果你现在还没有任何梦想,那么,来吧!树立一个正确的梦想。她将使你的人生有了方向,更加风光旖旎,多姿多彩。任何一个想取得成功,生活过得更好的人,都应该拥有一个梦想,一个切合实际的正确的梦想。若是因为自身的原因,不敢去树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而乐意甘于平凡、平淡无为地度过一生,我会诚心地祝福你!这样,本书于你已毫无价值和意义,请把它扔到窗外或扔进火炉、垃圾桶吧!
只要你期待着成功,并乐于改变现状、改善生活,就要敢于去梦想,并努力去实现这个梦想,如果你连想都不敢想,又何叹成功呢?比如,你肚子饿的时候,正好在你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一篮子水果,但你不想吃这些水果,也不想行动,更不想去找其他充饥的食物,那你就只好挨饿了。要解决饥饿,在条件出现时,你就得想吃或行动起来寻找别的办法,最后,你就不会挨饿了。即使天上掉下馅儿饼,你还得咀嚼!
人类文明几千年来累积的各项成果,无不是在已知的条件上,敢于去梦想,并勇于突破创新,努力实现梦想,这样一步步的向前推进而成就了今天的文明世界。人要有所想,才有进步。只有勇于面对现实、敢于梦想的人,才会立足现实、拥有现实并从现实中崛起,将自己树立的正确的梦想变成现实。
如果你经历过失败的考验和失意的洗礼,恭喜你,你已经成熟了。忘记过去的一切不愉快吧!记住,所有的失败和失意都没什么可怕的。每一次的失败和失意都证明了,成功离你更加接近。从现在开始,重新树立一个正确的梦想,通过系统学习本书以后内容所介绍的原则、方法和技巧,去努力拼搏,未来将会更加美妙!
如果你已经是一个成功者,但并不满足于现状,这是非常值得敬佩和颂扬的。你可以再树立一个更加高远的正确的梦想,让自己去为之努力奋斗,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就。追求卓越就是你的人生信条!你已取得相当的成就,因此就具备了怎样才能取得成功的经验,所以,你可以跳过接下去的内容直接进入本书第三章。但愿其后的内容,能对你未来的事业有所助益,从而使你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当然,若你想巩固一下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技巧及基本原则,不怕浪费时间,可以与大家一起,继续学习!
当你拥有了一个正确的梦想后,就应该树立一个努力去实现这个梦想的决心,是谓立志。
相信读过中国学制的朋友,在初中学古文时,就读到过清代四川三大才子之一,眉山丹陵县人彭端淑的《为学》一文,其中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起来重温一下吧!
(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解析)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意思是:天下的事情有难和易之分吗?只要你去做,一件难的事情也会变得简单;如果你不去做,就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也会变得十分困难。难道,一个人学习难道也有难和易之分吗?只要你用心去学,即使再难学的东西也会变得容易学;如果你不用心去学,即使很容易学的东西你也学不会,就感觉十分难学。
由“天下事”推论“人之为学”,是从一般到个别,由一个普遍道理推导出本文论点,合乎逻辑推理。都用一问一答,句子对称整齐。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意思是,我的天资、才能虽然不如别人,但天天学习,也会成功;我的天资、才能虽然超过别人,但是不去使用,与昏庸之人就没有什么差别。用“圣人之道”由天资迟钝的曾参传下来,证明自己的论断。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昏庸与聪敏的辩证关系,再用曾参传圣人之道加以佐证,很有说服力。(曾参是谁呢?就是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小孔子46岁,其父是曾皙,也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曾说过非常著名的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孔子说的,已经约定俗成了,不少在人物或者小人物,只要有点学问都是这样认为的。我也习惯这样说,可是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细读《论语》,发现原来不是这样的,这句话原是曾子说的。事实本就是这样的,许多人都看过《论语》,为何还是依习惯说是孔子说的呢?这就可见自以为是容易导致轻率行为了。
再说“吾日三省吾身”。一般来说都理解为每天要自我反省三次。这个意思的确也没有理解错。但当你认真的去读和理解《论语》,内容就不相同了。《论语》中的原文是这样:“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几句译成白话就是这样的:“我每天都必定会用三件事来反省自己:替人谋事时有没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与朋友交往是不是有不诚信之处?师长传授给自己的东西有没有去复习?”这些才是曾子所说的“三省”。这“三省”说了两个方面,一是修己,一是对人。对人要诚信,诚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现,不欺人也不欺己。替人谋划事情要尽心尽力,只有做到尽心尽力才能不苟且,不敷衍,这是为人的基本品德。修己则不能只一时或一事,而应当贯穿着整个人生,要时时温习旧经验,求取新知识,不能一刻稍停,一停下来,就会变得思想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