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怎样重塑人格
放弃过去的人格,崇尚美好,远离变态。重塑人格就从心态和行为两方面着手。
㈠心态
心态决定一切。一个人所作的任何事情,都由自己的心态决定,你想做好它还是敷衍了事,都取决于你的想法。你可以选择自己对待事物的态度,从而可以影响自己的行为。你的行为就关系到你事业的成败。因此,重塑人格的首要任务就是改变自己的心态。心态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你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要养成积极的心态,如果你甘于现状,那你就放任自由好了。关于什么是积极的心态,在第三章我们已做了非常详细的论述。其中,快乐是所有心态的起点。微笑面对世界,一切都会向你微笑。
津巴布韦的乔伊夫人在巴克莱银行负责公共关系,她的办公桌就放置在银行大门进口处的右边。她总是面带微笑,不厌其烦地解答顾客遇到的种问题,在她的办公桌上,有一篇用镜框镶起来的题为“一个微笑”的箴言:“一个微笑不费分文但给予甚多,它获得者富有,但并不使给予者变穷。一个微笑只是瞬间,但有时对它的记忆却是永远,世上没有一个人富有和强悍得不需要微笑,世上没有一个人贫穷得无法通过微笑变得富有。一个微笑为家庭带来愉悦,在同事中滋长善意。它嫣然地为友谊传递信息,为疲乏者带来休憩,为沮丧者带来振奋,为悲哀者带来阳光,它是大自然中去除烦恼的灵丹妙药。然而,它却买不到,求不得,借不了,偷不去。因为在被赠予之前,它对任何人都毫无价值可言,有人已疲惫得再也无法给你一个微笑,请将你的微笑赠予他们吧!因为没有一个比无法给予别人微笑的人更需要一个微笑了。”
一个因得到乔伊夫人的指导而受益的职员说:“我学会了微笑的技巧,这改变了我的人生,我现在不但很快乐,也给别人带来了快乐,我感到我正一步步迈向成功。”
如果你要改变自己,重逆迷人的魅力,就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心态,二是行为动作。心态,就是你对待事物的心理态度,这因人而异,有的乐观向上,有的消极悲观;你的改变就是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抛弃消极悲观的心态。
㈡行为
行为决定事业的成败。有了良好的心态,就要在行为上约束自己,把所养成的良好心态应用到实际行动中去。让自己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就不要过于表现自己的华丽。
森林里,住着一群猴子。
一天,两只猴子被一个猎人发现了。猎人拿枪就追赶那两只猴子。第一只猴子看到猎人赶来,转身一跳,跳上了一棵大树。
而另一只猴子,则犹豫不决:“到底要怎样才能显示我的神通,怎么跳才是最好看的呢?”在它犹豫不决时,猎人已瞄准朝它开了一枪,猴子当场毙命。
这个故事是说一个人如果自高自大,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在什么时候都炫耀自己的话,甚至连性命也会搭进去。生活中的有些事情本就只要三言两语就可以办好,而不需要口沫横飞,或故意向别人显示你过人的才华,才能办好。在许多时候,这种多此一举、画蛇添足来炫耀自己的做法反而会弄巧成拙,把事情搞砸而得不偿失。
在行为上,许多时候都与习惯有关。习惯也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人格。绝大部分人都想拥有好习惯,但实际上,拥有好习惯的人并不多。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心里知道该怎样、未必就能养成好习惯;必须练习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好习惯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刻意培养出来的。
学习别人做人的优点,应用到自己身上,这也是重塑人格的一个有用方法。从历史上的名人身上,可以看到他们的许多优点。从而以他们为榜样,不断的重塑人格,使自己更加接近成功。并在实际生活中体验自己的人格是否增长,以不断纠正自已的人格发展方向。
当一个人的人格得以重塑,在实际生活中,就会让自己的人际关系得以良好发展。这就是重塑人格的意义。
帮助别人,也就是重塑人格的一个侧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一天,欧洲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乘车回总部,参加紧急军事会议。
那天大雪纷飞,天气极冷,车一路奔驰。忽然,他看到一对法国老夫妇坐在路边,冻得发抖。他立即命令身旁的翻译官下车去问问。一位参谋急忙说:“我们得按时赶到总部开会,这种事还是给当地的警方处理吧!”艾森豪威尔还是坚持说:“等警察赶到,这对老夫妇早已冻死了。”
原来,这对老夫妇是去巴黎投奔儿子,车抛锚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正不知如何是好。艾森豪威尔立即请他们上车,特地绕道将夫妇送到了巴黎,才赶回总部。
艾森豪威尔根本没有想过行善图报,然而,他的善良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回报。原来,那天德国纳粹狙击手已预选埋伏在他们必经之路上,只等他的车一到就立刻实施暗杀行动。如果不是为帮助那对老夫妇而改变了行车路线,他恐怕很难躲过这场劫难。假若艾森豪威尔遭到伏击身亡,那么,整个“二战”历史很可能因此而改写!
有时,你一时的爱心,可能会带来别人一生的感激!有时,甚至还会得到你意想不以到的收获!
所以,“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绝不是简单的因果报应,而且是做人的根本原则,是一个人重塑人格的起点。
本书由炫书网提供下载
正文 第四章第六节 合作是成功的关键
(更新时间:2007…7…12 9:47:00 本章字数:6643)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取得成功或者取得成功也是相当困难的。只有合作才是实现个体目标的最佳办法。什么是合作?合作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态度,行为上的合作只是一种肤浅的合作,态度上的合作也只是一种意识形态,形式上的合作,只有两种合作统一起来才是真正的合作。
合作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
合作的基本条件:成功的合作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主要有:①一致的目标。任何合作都要有共同的目标,至少是短期的共同目标。②统一的认识和规范。合作者应对共同目标、实现途径和具体步骤等,有基本一致的认识;在联合行动中合作者必须遵守共同认可的社会规范和群体规范。③相互信赖的合作气氛。创造相互理解、彼此信赖、互相支持的良好气氛是有效合作的重要条件。④具有合作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定物质基础。必要的物质条件(包括设备、通讯和交通器材工具等)是合作能顺利进行的前提,空间上的最佳配合距离,时间上的准时、有序,都是物质条件的组成部分。
合作的类型:按合作的性质,可分为同质合作与非同质合作。同质合作,即合作者无差别地从事同一活动,如无分工地从事某种劳动。非同质合作,即为达到同一目标,合作者有所分工,如按工艺流程分别完成不同的工序的生产。按照有无契约合同的标准,合作分为非正式合作与正式合作。非正式合作发生在初级群体或社区之中,是人类最古老、最自然和最普遍的合作形式。这种合作无契约上规定的任务,也很少受规范、传统与行政命令的限制。正式合作是指具有契约性质的合作,这种合作形式明文规定了合作者享有的权利和义务,通过一定法律程序,并受到有关机关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