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前进的步伐 > 第59部分

第59部分(1 / 2)

>  理解这个故事有很多种角度,但最容易说明的是,如何与生活在梦幻世界的孩子沟通──向孩子敞开心扉。这是教育的成功之处。

一个人是天才还是庸才,究竟取决于天赋还是教育?这是一个在许多国家都有着争议的命题。虽然这一命题的争议还存在着,至今也还没有一个具体的肯定的答案,但是,从实际的教育中行知:即使一个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有成为一个杰出的人。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儿时,并不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孩子,天赋也不算高,四岁开始说话,在小学时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老师曾要求他退学;而在他的家庭中。他母亲对他的音乐熏陶和他叔父对他进行的数学启蒙,培养了他杰出的形象思维能力,使他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在很多人的头脑中有这样一种概念,认为:孩子成长得好,是因为天赋优良;孩子不成功,就怪罪于先天不足,而不是去追究父母在教育方面的失职。很多成功的教育事例说明,对孩子的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认为婴儿就如同一张白纸,不具备学习与接受教育的能力;出生不久的幼儿就如同一只小动物,主要是吃饱,长身体,而不是学习,这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偏见,事实上,孩子从出生到三岁前,是一个最为重要的学习时期。因为这一时期,孩子了大脑接受事物的速度和方法最快最直接,是长大后的十倍。

婴儿在零到三岁之前的学习方式与长大后不同,前者是一种模式学习,即无意学习,后者称之为主动学习,即有意识学习。了解这一点对开发孩子的潜能是非常有价值的。

如何塑造天才,如何发掘天才?最为重要的就是在生活中,在我们的家庭中尽早挖掘出孩子的潜能。

生活中的天才是神秘的,事业上的天才更为神秘,这只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天才是怎样出现的。天才并不神秘,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潜能,每一个人身上都存在,只是后天的培养不当,潜能没有开发出来而已。

根据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人天生就有一种特殊的力。它隐密的潜藏在人本内,表面上看不出来,这就是潜能,即使我们所说的天才。很多人说人人都是有潜能的,但人的潜能并不是恒定的,永存的,而是有一个潜能递减规律。

在一条马路上有两家卖粥的小店,左边一家,右边一家。

每天早晨,右边店里的服务员微笑着把顾客迎进去,给他盛好一碗粥。问道:“加不加鸡蛋?”那人说加。于是她给顾客加了一个鸡蛋。每进来一顾客,服务员都要问一句:“加不加鸡蛋?”也有说加的,也有说不加的,两种情形大约各占一半。

左边那家店里服务小姐同样微笑着把顾客迎进去,给他盛好一碗粥,问道:“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顾客笑了,说:“加一人。”每进来一个顾客,服务员都会问一句:“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爱吃鸡蛋的就要求加两个,不爱吃的就要求加一个,也有要求不加的,但是这种情形很少。一天下来,左边的这家店就要比右边的那家多卖出很多鸡蛋。

一年之后,左边的小店变成了大店,扩大了规模,而右边的那家还是一年前的老样了。

工作时给别人留有余地才能为自己争取领地,别人有了大的选择空间,自己的选择面和发展空间才更广,不过世间的事都是相对的,有的时间也要压缩别人的选择空间,才能让自己的选择面和发展空间更大,怎样去应用,就看你自己的知识积累能为创造出多少智慧了。

如何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知识就是力量,这其中有两方面的因素,就是有利和不利。有利与不利不是绝对的,在矛盾运动中的发展变化中,它们是对立转化的,有利可能变为不利,不利可能变为有利。人们常常把说得明明白白的东西才当作真理。其实说明白了的东西,未必是真理。比如你介绍这个人怎么样,怎么样,明明白白,但你永远说不完这个人的全部,而全部是永远大于部分之和的。又比如《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不管人们用了多少文字来说明它,这些文字同《红楼梦》的原文的篇幅比起来,虽然已达到了九牛一毛的比例,但到底只是《红楼梦》的点点滴滴。永远也不可能与《红楼梦》的丰富浩翰相比。真理是一种整体的存在,谁能用语言把它剥离出来呢?所以,智者孔夫子说:“天地不言,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地就具有了真理。

真理并不是一句漂亮的话,也不是“什么是什么”这类绝对的等式逻辑。恰恰相反,有时一句朴实无华的话,或1+1=3这类荒诞的数学,却包含了充分的真理。总之,真理不是由谁告诉你,更不是谁强加于你的,真理是启发你自己去感悟的。

这就是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态度比科学的事实更重要,前者是科学之父,而后者只是其子。

三个年轻人去一家公司面试,面试时主考官问了这样一道算术题:“10减1等于多少?”

第一个故作高深地说:“你想让它等于机,它就等于几。”

第二个沉默了一下,大声说道:“10减1等于9就是消费;10减1等于12,那是经营;10减1等于15,那是贸易;10减1等于100,那就是受贿。”说完还得意的昂了昂头。

主考官问最后一个应试者:“那你说等于几?”

“等于9,”第三个人说。主考官问他为什么,第三个人说:“因为这是实话。”

主考官说,我们公司的宗旨就是“不要把复杂的问题看得过于简单,也不要把简单的问题看得过于复杂。”

清醒而客观地看待问题,既不要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也不要所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方法尤如规律一样,它是前人在总结其取得成功的经验的时候总结出来的,当然有其相当适应的具体环境,离开了具体环境,一切所谓行之有效的方法都是空话,如果不假思索地照搬别人的方法,只会招致失败。

学知识的道理也是如此,每个学有所成的人都有其自己独特的他人学不得、也学不到的方法。天下学子只有努力探索才会找到一条适应自己的成功之路。

学知识都要讲适用。讲“适用”,这是古人对前代文化遗产是否值得继承、发扬的评判标准之一。自古以来,对前代文化典籍的整理、研究都是着眼于“适用”。就说秦始皇的“焚书”也是为了统一思想,以便巩固其政治统治。汉初崇尚黄老思想也是正是为“体养生息”这一政治理论的。就是唐代的韩愈、柳宗无及宋代欧阳修、苏轼所发动的“古文运动”也是为当是的政治服务的,其所谓“文以载道”的“道”就是指的适合当时形势的一些政治主张。再说明代修永乐大典、清代修四库全书,也都是根据当时政治思想来统一确定取舍标准的,自然那些不合乎其标准的典籍就被排除在外了。

现当代人对古代文化典籍的态度,也大多以“适用”为出发点,并为着某种功利性目的才学习、整理古代典籍的。人们常说,现代人比古代人文明,但现代人对待古代文化典籍的态度,也未必能超出所划定的“适用”这一标准的范围。

知识不只来源于书本,也来自于生活,有时来源于经验的知识也非常适用。

某公司成立以来,事业可谓蒸蒸日上。但因受国际上恐怖活动的影响,今年的利润却大幅滑落。

董事长开始发愁了,因为要马上过年了,照惯例,年终奖金最少加发三个月的工资,多的时候,甚至再加倍。今年算来算去,顶多只能给一个月的工资做奖金。

“许多员工都以为最少加发两个月的工资,恐怕飞机票、新家具都定好了,只等拿到奖金就出去度假或付账单呢!”副董事长说道。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