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1 / 2)

>我可怎么跟恩人交代啊。

话分两头说,这个里正大人为什么会接受这两个来历不明身世不清的孩子,这其中还是有缘故的:据说,几年前,这个现在的里正,在当时可也是一个不算小的官儿,他位居西江省的州牧,应该相当于现在的省长,省委书记的之类的职务了。由于当时连年的灾荒,西江省又地处大西北,干旱十分严重,甚至有些百姓辛苦了一年,到头来颗粒无收,人民叫苦连天,州牧微服出去察访,到处的都是饿的皮包骨头的灾民,随处可见的“路倒”——有些人因为长时间饥饿而走着走着就倒下,便再也醒不来了。这州牧看眼里,急在心里,他赶回府衙,连写上书要求朝廷拨款赈灾。

这州牧本是朝廷的礼部尚书,也是皇帝的一个宠臣,当初皇帝让他来这个地方,就是因为这个西江省治下十分混乱,原来的州牧因为连年治乱不力又连年亏空赋税,被贬了职,而当时皇帝左右询问,满朝的文武都在那儿支支吾吾的,推三阻四的,谁都不爱去那穷、乱、差的地方,正在皇帝为这事大光其火的时候,朝中的秦尚书秦大人自告奋勇,为皇帝分担了这个忧愁。

确实,在秦大人上任西江省州牧的三年之后,整个的西江省大变了样儿,他治理了农田,治理了河道,治理了匪患,整个的西江省的百姓都乐了,都对秦大人竖起了大拇指,朝廷也乐了,皇帝更是乐了,他高兴啊,他有良才啊,那是他的爱臣啊,证明他慧眼啊,所以,对这秦大人的嘉赏那是丰厚的朝廷的同僚们都妒忌。

然而,天妒英才,西江省的百姓们还没有过上几天快乐、平安、祥和、富足的生活,这老天爷却开起了玩笑来了,整整的六个月,不下一滴雨,本就黄沙漫漫的西江省是更不能缺雨水的,虽然秦大人来的这几年里挖了大量的河堤,水道,修建了新式的储水库,然而,没有雨水,老天不给来几场大雨,又到哪里去储的了水呀,没了水,农田干裂,颗粒无收,牲畜大量的因缺水而死,刚高兴了几天的人们,又陷入了彻底的绝望和恐慌之中,新一轮的匪乱又四起。。。。。。

才仅仅一年多的时间,西江省又如一个刚刚看到光明美丽前途的孩儿,正准备迎上去抱住那美丽不撒手呢,却一下子跌入了无底的深渊,人们哀嚎着,咒骂着,伤痛着,饿着,哭着。。。。。。

而秦大人已经倾尽了家财,他的家也快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了,他的本已经连连上奏了好几回了,都是石沉大海,这回,在他微服私访民间的时候看到的那些个惨不忍睹的状况之后,又赶紧折返回府衙连夜写了那奏折,上奏朝廷,祈求皇帝给拨些赈灾的款项好让这一大个省的乡亲们渡过这难关。

这回,秦大人这折子送出去,倒也是得以被传到了皇帝的手中,这皇帝赶紧指派朝中负责财政的几位大人赶紧预备拨往西江省的款项事宜。

秦大人千等万等的赈灾款是被送到了他的面前,送来银子的是秦大人在朝的时候的甚为知己的另一位大人,他们自然好一番叙旧,好一番感慨,好生激动。

然而,当秦大人拿着那公文书正准备签的时候,却发现朝廷的拨付是三百万两白银,而他面前的却是区区的五十万两,当然应该是五十五万两,还有五万两已经被分开放置在边上的小箱子里。

这秦大人不是个脑袋里装满浆糊的人,他没用几分钟就明白了为何三百万变成了这区区的五十五万两,正在他要开口质问的时候,送来银两的那另一位大人竟然打开放在一边的那五万两,并且告诉他,只要他签了字,谁也不知道这是五十万两,而且他还能得到那五万两,看着眼前的同僚,虽然当时那同僚在朝堂之上官位不如自己,只是一个负责银监的小小的官儿,但是其为人正直,银两的出入只要通过他的手那是怎么也错不了的,而且此人为人公私分明,虽是当时只有七品的芝麻小官,但是他秦大人就是喜(霸气书库…提供下载)欢那样的人,这才有了共同的话题,有了共合同的语言,而如今,短短数年不见,怎的他也变化的如此之快,这让秦大人大为愠怒。愤愤的不在那公文上签字,任来人磨破了嘴皮子,又是劝说,又是威胁的。

“秦大人啊,你好歹收下银子,先给老百姓用上吧,能照顾到多少是多少啊,你要想啊,如果这样得罪了上面,得罪了皇上,您,我,我们都得完了啊。咱们完了不要紧,回头老百姓一点儿都捞不着,即使上面再派人下来,您敢保证他能如您一样大公无私,他能悉数的将银两都用出去,都用在老百姓身上?”来人说的这话其实也是对的,历代以来,层层盘剥的事情是绝对禁止不了的。

秦大人是不情不愿的在公文上签了字,他要赶紧把银子用在老百姓身上啊。

等忙过了,这秦大人越想就越来气,气的整日整夜的睡不着,吃不香的,最后,他决定要上本去参那些黑心的唯利是图的贪官,皇帝那么的信任,那么的宠爱着他,肯定会相信他的,而且,他还耍了个小心眼,在签字的时候,他把秦仁美故意写成了秦人美,这是他要告诉皇帝,少了二百多万两啊。

而且这回,他一定要把这银子被私吞的事情告诉皇帝,那可是皇帝自己口袋里的钱,他自认为那是在替皇帝收紧口袋,皇帝会感激他的。

第十九章 乱世

然而,秦大人他错了,皇帝是很宠爱着他,皇帝很需要他的才干,他的智慧,可是,皇帝除了需要他,也需要其他人的,需要其他那些阿谀奉承、馋功献媚的人,一个朝代,有好人也有坏人,有忠臣自然会有奸臣,要不然怎能体现那忠臣的忠字啊,没了对比,就没有了意思。

在秦大人的奏折还没有传到皇帝的手里的时候,参合他的本子却摆在了皇帝的面前,说他治理不力,致使西江省连年灾荒,说他是为了领着那些西江省的百姓造反,说他要自立为王了,等等等等,不着边际的谣言一句句的往皇帝耳朵里传,一本本的参合他的奏折越聚越多,皇帝不是个昏君,他不是不知道秦大人的正直,他也不是不知道秦大人的功劳,皇帝更知道朝廷里有一股势力,正在想着法子要灭了秦仁美,他是一个心儿很细的眼睛很明亮的皇帝,然而,他却不敢去触动那一根链条,那一根在暗中已经连成一气的链条,于是,痛定思痛,他唯有牺牲一员爱臣来换取朝廷的安宁,来换取朝堂之上那些人的心安。

于是,皇帝在思索了几个时日之后,一道圣旨,秦仁美秦大人遭了牢狱之灾。皇帝下令刑部彻查秦仁美的治省不力和聚匪起乱的事情。

自然,去查的人在后来的奏折中,不但没有把秦仁美秦大人从牢中给释放出来还他一个公道,反而又给他多增添了几项莫须有的罪名,这可是明摆着要置他于死地呀,牢里被折磨的已经奄奄一息,牢外又在不停的给他添加新的罪名,甚至,秦仁美秦大人都知道,自己错了,确实错了,他不该如此莽撞的就去做那些对自己如此不利的事情,他至少要有足够的证据,他甚至开始恨起皇帝来了,皇帝如此懦弱,如此的听信谗言,他恨啊,恨的咬牙切齿,却又悲叹自己如此英年竟然就要殒命在这又脏又臭的牢房之中,他还没有来得及好好的一展自己的抱负呢。

事情正在朝着秦仁美秦大人非死不可的方向发展,所有的人都认为秦大人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了,大家都在屏住呼吸,看着事情的一步步的发展。却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转机,那位秦大人的故交拿出了秦大人签过字的公文表示,秦大人当时并未亲自在公文上签字,而是秦大人府中的管家替他签下的字,所以,连名字都写错了,一切的一切都是管家在操纵着,他秦大人只是一个糊涂官,顶多就是一个管教不力,而那管家自知事情败露,已经服毒自尽了,那位大人还交上了管家的首级。

虽然这个故事编的漏洞百出,但是皇帝却像看到了救星一般,不等众人发出质疑之声,就做出了决定:免去秦仁美所有官职,贬为庶民,因他管教不力,重责五十大板,逐出京城,不许再踏进京城半步。

伤痕累累,奄奄一息的秦大人被放出后,在那救他的大人家中住下,等伤养的差不多的时候,那大人给了他几十两银子,他怎么推辞,人家就是执意要给,他也就收下了,那位大人把他和他的家眷一起送到了这个偏僻的梅溪村。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