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清标点点头,不在说这件事,开始问李卫的婚事准备的怎么样,大定的聘礼都准备了那些,又将满族的一些习俗忌讳说了一番。
内室,张氏向小姑询问梁少绍的婚事。梁少绍是李氏的独子,年前和一曹姓小姐订婚。
“是那个曹家?”张氏问道,没有听说过徐州城有姓曹的大户人家。
“是江宁曹家,就是江宁织造府的曹家。”李氏喜滋滋的说,这门亲事可是梁清标费劲心思求来的。
“江宁织造府?可是今年皇上圣驾驻扎的那户人家?”张氏想起来曾听丈夫说过,圣驾南巡期间在这曹家的事情在江南可是传开了。
“不错。”
“绍哥儿能娶他们家女儿,可真是好福气,那个曹家可真是气派,整个江南都是有名的,家里都接待过皇帝啊——”这种风光张氏连想都不敢想象。
李氏有些不好意思,对外人自然是这般说,但是现在面前的是自己的亲嫂子,李氏不需要显摆,决定实话相告:“其实绍哥儿娶的不是那曹大人的女儿,只是曹家的族女,是曹大人的堂侄女。曹大人的女儿才不会嫁给我们这样的人家呢。人家嫁的是铁帽子王。”
张氏听了,不明白小姑说的话,便追问起来。
李氏由于丈夫经常向自己讲述官场上的利益亲属关系,因此知道曹家出了一个铁帽子王嫡福晋,此刻正好向嫂子卖弄起来。
张氏听完后,感慨道:“这样的人家,就算是族侄女也尊贵的很,想来那个曹寅大人有机会的话也会提携自己的侄女婿的。绍哥儿日后想必一帆风顺,妹妹日后就等着享福吧。”李氏听了也极为受用。
李伊水这个年过的不好受,她绣得牡丹花已经返工两次了,照着这样的速度,只怕哥哥大定前这幅花开富贵的牡丹图是绣不好的。
看来只有加班加点了。
李伊水无奈的看着面前的蜡烛,微弱的烛光会把她的眼睛使坏的。上一辈子还能够戴眼镜,这个世界连眼镜店都没有,如果眼睛近视了,她该到哪里配镜子去?
只有早晨早些起来了,平时在抓紧一下时间了。
诗会可以不去,那些诗经自然也暂时停下来,这段日子除了吃饭睡觉,给母亲请安外,剩下的时间都用在刺绣上。
尤其是在看到李沉水的鸳鸯戏水即将完成,连李汶水的蝶恋花图也快到了收尾的地步了,李伊水更是下定了决心。
正文 第六十三章 大定
第三更到!
二月初十是李家向纳喇家纳喇素琴下大定的日子。
由于旗人女子要参加选秀,故朝廷对旗人女子的户籍管理比较严格,婚丧嫁娶都要备报的。所以初十那天,除了要举行通书过礼的大定仪式外,纳喇家还需要向正白旗都统那边报备。
这天李卫早早的起来,将已经准备好的聘礼又检查了一遍,见一切没有问题,然后去上房向父亲和母亲请安并一起吃早饭。
李家准备的聘礼所有的物什数目都是双数。小件的聘礼都是用大红什盒装的,依惯例,要有“鹅笼”、“鱼池”、“酒海”等,其余的尺头料子、四季衣裳、头面首饰、合欢被褥等就是李家出的聘礼了。
自从那日李洵听了妹夫梁清标的话后,知道儿子李卫的这门亲事不仅是儿子的心愿得偿,也对于李家的将来大有裨益,除了张氏先前准备的聘礼外,还特意跑到江宁采购了一番,加上张氏事先为李卫准备的聘礼,昨天将聘礼装箱时,竟然整整装了三十六抬。
张氏看到这些聘礼也不由得咂舌,幸亏李卫是嫡长子,他的婚礼规格其他弟兄没法比,要不然李家光给几个儿子娶亲的花费就够受得了。
早饭过后,梁清标携妻子李氏来到李家,这时李家请的“全福太太”郭氏的马车也来到李家的门前。
梁清标检查了一下第一层放装了礼单的拜匣,又用眼睛将那三十六抬聘礼扫了一遍,觉得李家安排的一切都比较妥当,便对李洵点点头。转载 自 我 看書 齋
七十二个抬聘礼的人有的是在李府当差的,也有的是李洵从庄子上调过来帮忙的佃户。此刻全部都是一身新衣帽,整齐利索的站在两边。
李洵看一切妥当,人又都到齐了,便指挥抬聘礼地队伍开始出发。
三十六抬聘礼的队伍排成长队,从李家出发向纳喇家走去,很快就吸引了街上一群人来看热闹。
面对周围人的指指点点,李卫坐在马上,头抬的更高了。
到了纳喇家,首先将聘礼放到女家祖宗案前,李洵和纳喇大人两亲翁并跪斟酒,互递,蘸祭,称“换盅”。
李卫早就被一系列的繁文缛节弄得昏头转向,悄悄问过苏青川后,才知道要将自己手中的那张“红绿书纸”(纸张两层外红内绿)的定亲凭证交给对方后,并拿到“回帖”,这“过书”和“文定”才算完成。
终于盼到了男方送“过书”的环节了,李卫赶紧将定亲凭证送上去,去迟迟不见对方给“回帖”,反倒是将张氏请到内宅,李卫诧异不已。
纳喇太太请张氏进内宅是为了“插戴礼”。
内室里,张氏将早先预备好的一对赤金累丝凤钗和一朵榴开百子镶嵌珠石的珠花插在盛装打扮的纳喇素琴头上。
插戴礼毕,张氏拿着纳喇家的回帖从内室里退了出来。
直到下午,大定的一切仪式才算忙完。
张氏已经依规矩向纳喇家要来纳喇素琴地衣裳尺寸和“小日子”,着人算婚期。
三天后,纳喇家派人来李家量房间尺寸,预备置办嫁妆中的家具。
领头的是纳喇太太身边的金嬷嬷,纳喇太太听说李卫身边的大丫鬟玻璃已经和李家庄上的管事的儿子定了亲,婚后就不会在李府当差,现在李卫身边换上了一个叫翠锦的丫头,这次纳喇太太使金嬷嬷过去也有考察那个翠锦的意思。
金嬷嬷在拜见了张氏后,张氏吩咐琉璃带她们一行人到李卫的新居去丈量房屋。
金嬷嬷打量着李家李卫的住处,三间正房,镂花的木窗都开着,从房间里看,窗外是大片的花园,一种花瓣毛茸茸红艳艳的大花朵开得到处都是,倒也雅致。
书房周围并没有种植花草,只平整的铺了清水砖。李卫生性喜爱阔朗,爱好武艺,因此书房后面则是一片开阔场地四角堆放了几副石碾和兵器架。
金嬷嬷一边让跟来的人丈量房屋,一边对琉璃说:“伺候李少爷的人都让她们出来见见吧。”
琉璃心领意会,转身就去叫玻璃等人。
李卫房间里的丫鬟排成一排站在金嬷嬷身边,最前面的就是玻璃,金嬷嬷将注意力放在第二个人身上。
第二个人就是翠锦。
金嬷嬷一眼看过去,那女孩子穿着一身普普通通的青布裙衫,身量要比玻璃略高一些。清清瘦瘦的一张瓜子脸,肤色微显苍白,姿色不过清秀而已。一头乌黑的长发打了两根粗粗的麻花辫子,通身上下并无饰物,让人看了反而觉得清爽。
金嬷嬷仔细看她相貌,就觉得比自家小姐要逊色多了,便也放的下心来。
等丈量完房屋,金嬷嬷让其他人在外面等,自己进正房向张氏告辞。
正房中,李汶水和李沉水姐妹正在给张氏请安。
这些日子,李伊水加班加点的终于在哥哥大定前将那幅花开富贵的牡丹图绣好了,精神憔悴的她恨不得趴在床上睡上三天三夜,因此,只有李汶水和李沉水带着丫鬟来给张氏请安。
金嬷嬷一进门就看见双胞胎姐妹,见到这对长得一模一样的姐妹,心中暗想,李家姑爷的姐妹们到都是长得水灵灵的,拜见完张氏后,转身向外走,眼角瞟见了站在一旁的明月,狭长的丹凤眼轻眯,纤长浓密的睫毛轻轻的颤抖着,漆黑的眼睛里盛满笑意,嫣红的美好双唇微抿,虽然年纪还小,相貌已经让人转不开眼睛了,金嬷嬷暗暗称奇,没想到李家的丫鬟里还有这般姿色,幸亏不是在姑爷房间里,要不然,那还不是个祸患?金嬷嬷暗自庆幸了一阵子,便不把她放在心上,转眼就将这件事情忘到脑后了。
求推荐收藏!
正文 第六十四章 诗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