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画眉毛的黛石,却没有增长眼睫毛的睫毛膏之类的;胭脂纸倒是有四五种颜色,李伊水稍稍点了一下头,有增白的粉,却没有护肤的东西,至于眼影、指甲油之类的李伊水也就不再奢求了。
最终,李汶水李沉水等人羡慕不已的妆扮之物在李伊水眼中只是刚刚能够使用罢了。
李伊水估计纳喇素琴陪嫁的胭脂水粉的数量至少能够用十年,这时她想到了一个保质期问题,记得前世买化妆品之类的东东时,保质期最长的是三年,很多都是仅仅一年,这还是化妆品里添加了各种防腐剂的情况下,难道她们都不在乎产品过期问题?
李伊水将这个疑问向李汶水和李沉水提出了,说了半天才向两人解释清楚保质期是什么意思。
“你是说,那些胭脂水粉会坏掉啊,”李汶水说:“这个你可以用眼睛看啊,颜色变了就是坏了,或者变了味也是坏了,坏了的仍掉就是。”
李伊水头上几道黑线,照她们说的那是化妆品产生霉菌了,并且到了用肉眼能够看到的地步才会扔掉,啊啊啊,难道古代的保健意识这么差?李伊水受不了了,李伊水决定以后自己用的化妆品一定要一手管理,考虑到古代没有消毒灭菌密封之类的,李伊水将化妆品的保质期再次缩短,超过两年的就坚决不用。
正文 第六十七章 迎娶
到了成亲的正日子,李卫早早起来,唤翠锦进来送了热水,梳洗后,玻璃带着小丫鬟摆上吃食,李卫匆匆吃过早饭,就要换上新郎官的喜袍,到大门口迎客去了。炫*书ūmdtΧt。còm*网
这时,琉璃走过来,问玻璃,“大少爷吃过饭了?”
玻璃还没有回答,就让在里间的李卫听到了,说:“吃过了,怎么?前院有客人来了吗?”
琉璃这时走了进来,看到桌上还剩着大半的饭菜,就说:“太太说了,今天大少爷要在门前跪着迎客送客,最是辛苦,让大少爷早饭多吃一些,要不然,你这个新郎官恐怕是没空闲吃饭的。”
李卫无奈,只好将桌上的龙眼小包子和人参粥又吃了一些,边吃,边问琉璃,“现在内院有客人到来了吗?”
“梁姑太太已经到了。”琉璃口中的梁姑太太就是李氏,李卫的亲姑妈。
彼时婚俗,在男娶女嫁的正日子,至亲好友多是上午即去道喜祝贺,而且全家都来,这就是所谓阖第光临,方显得亲热。姑姑既然来了,那么姑父也一定到了。
李卫将小包子吃完,再也没有吃饭的心情了,换上衣服就要往外走。
“少爷,等等——”玻璃在后面叫。
“这是什么?”李卫看玻璃手中拿着两个像垫子一样的小东西,疑惑的问。
“这是四小姐做的“跪得容易”,她吩咐我让您今天帮到膝盖上。”
李卫拿过垫子,发现里面絮得棉花,绑在腿上磕头迎宾客的时候确实可以省很多的劲,但是李卫摇摇头,说:“我练过武,还不需要这个,你给她拿回去吧。”
说完,便匆匆往前院走去。
李伊水得知李卫没有用她辛苦做的跪的容易的时候,骂了一声李卫是不知好歹的傻瓜,就将这件事情抛到脑后了。
虽有李氏的帮忙,张氏迎客陪客仍然很是辛苦,看到儿子兴高采烈的样子,张氏有些心酸,虽然儿子如意了,但是俗话说得好,娶了媳妇忘了娘,以后大概儿子会忘了是谁把他拉扯大的,心里只有媳妇了。但是转念一想,自己的儿子并不是这种人,而且看着那个纳喇素琴也是知书达理的人,而且,儿子早晚是要娶亲的,总会有有媳妇的那一天的。
这一整天,张氏都在患得患失中度过的。
但是表面都是笑颜盈盈的陪着客人说笑,接收客人的恭贺祝福。
李卫来到前院客厅,除了姑父梁清标外,堂叔李江和李清也已经来了,父亲李洵在陪着说话,不一会儿,堂伯李津和二舅舅张雨净也来了。
见李卫进来,这些人冲李卫点头,道:“卫哥儿大喜了。”李卫冲着几位长辈磕打千请安后,李洵跟他说:“赶快到前面门口去迎客吧,这里我来陪着就行了。”
李卫向众人告罪一声,就向大门口走去。
在大门口,来李家贺喜的宾客,平辈的,李卫就打着千礼,遇到长辈登门道贺的,李卫就要磕头,偏偏李洵的辈份小,而且今天来贺喜的大都是李洵的同辈,甚至是李洵的长辈,导致李卫不停的磕头,一个上午下来,少说也磕了五六十个头,到后来,饶是李卫曾经练过武,也感觉到膝盖发疼,这时才后悔没有接受妹妹李伊水的好意。
除了亲戚,李卫的一些狐朋狗友也来了不少,见面少不得打趣他,李卫一一含笑任由他们,这些人来的时候,李卫反倒轻松,只是行一个平礼,可以让发酸的膝盖歇一歇。
忍一忍吧,一会儿就到中午了,李卫自己安慰自己。
终于李卫盼到了中午,可是他作为新郎官又要敬酒,等好不容易脱身回到自己房间,褪下喜袍一看,膝盖已经肿起来了,这时,玻璃看见,惊慌的拿来药酒给李卫涂在膝盖上,又要将那个跪的容易给李卫绑上,李卫伸手拦住,下午已经不用跪宾客了,只有拜堂和拜宗祠时跪拜一下,难道他还要投机取巧不成。
李卫回房间还没有吃上几口饭,张氏就派琉璃来唤他,说是起轿的时辰快到了,让他赶快来正厅,李卫不敢怠慢,连忙随着琉璃来到正厅。
三声锣响行了响房礼之后,“全福太太”郭氏先行到天地桌前上香叩首。新郎官李卫随即也向天地桌上供奉的诸神三叩首。之后全福太太点了灯花,进行“照轿”、“薰轿”、“压轿”一系列驱邪却煞气地程序后,花轿就可以出发,迎亲开始了。
李卫身着大红喜袍,骑着高头骏马走在前边,迎新人的喜轿紧跟在后。鼓乐手等人伴随左右,一路喧嚣的向纳喇家走去。
在锣鼓炮竹声中,喜轿到了纳喇家,纳喇家同样着红挂彩,李卫在门口用喜钱红包叫开门后,将花轿泰勒进去,花轿往后院闺房去接新娘,李卫则到正堂,给岳父、岳母三叩首,行谢亲之礼,然后再到闺房前隔帘子深作一揖地,催妆迎亲。
直到花轿上了路,李卫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骑在马上,感到恍恍惚惚的。
到了家门口,李华将李卫从马上扶下来,李卫才清醒过来,清醒过来便一个劲的傻笑,搞得李华以为自己家少爷出毛病了,在后面掐了一下他,才好过来。
纳喇家的送亲太太是纳喇素琴的长嫂,她与娶亲太太郭氏相携进了喜堂,往天地桌那边上香。
这边花轿前摆好了马鞍子、火盆,连给李卫的弓箭也准备上来了。
李卫从李华手里接过弓箭,隔着轿帘虚发三箭。破除邪魔。
轿帘掀起,由“全福”少女琦晓从天地桌上拿来脂粉,为新娘填脂粉,然后扶了她下轿。
李伊水原本是想担任这个“全福”少女的,只是她是新娘子的小姑,并不适合再担此任,最后张氏请自己的侄女张家嫡出的小姐张琦晓为“全福”少女。
新娘子一身盛装,持苹果、抱“宝瓶”,由两位“全福太太”搀扶着稳稳当当地过了马鞍、火盆,踩着红毡,迈进了喜堂。
等到吉时良辰,李卫和纳喇素琴双双跪倒天地桌前,依规矩拜了天地,齐齐入了洞房。两位新人按照特地请人指点的方位坐帐,然后娶亲太太开始撒帐。她一边将桂圆、荔枝、红枣、栗子、花生等喜果撒在帐内,一边念叨着吉祥话祝福新人。而后撤了帐篷,裹了红绸的新秤杆被奉了上来。
待李卫拿着秤杆,掀了红盖头后,夫妇对饮了合卺酒,由全福太太分喂了两人子孙饽饽后,仪式算是结束,
作为新郎官的李卫便可以出去待客。新娘则需在洞房内面向喜神方位盘腿坐在炕上,不得随便下地走动,这规矩是要到当夜合卺之后,次日才能下地。
院内的喜棚里,客人还没有散去,聚在一起觥筹交错,热闹一片。
李卫一直陪到晚上客人散尽,才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