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找个机会跟父亲母亲说说。
就在李伊水想着的时候,另一个媳妇已经回完事,退了出去,下一个媳妇排队准备进屋向张氏回话,这时,韩嬷嬷从外面进来了,冲那个媳妇挥挥手,那个媳妇乖乖的退出,继续在外面等待。
韩嬷嬷快步走到张氏床前,扬起手中的信,“太太,这是老爷让李福家的从进来的,大少爷的信——”
张氏喜出望外。
这是李卫送回来的第二封信。
娟秀的小字依然是纳喇素琴的笔迹。
张氏见旁边的李伊水探着头想要看李卫的信件,就索性念出来:
“父亲大人、母亲大人安,儿李卫百拜;”张氏笑道,:“可见是当了官了,这开口闭口就是大人。”
李伊水听了在一旁唔嘴偷笑。
“家里都还好吧?儿一切皆好,上次父亲提出的让在京置办房产一事,儿子这些日子走访了一些地方,倒是看中了两处,现在还没有决定下来,庄子倒是有一处,不过原主要等秋收后才肯卖,现在倒是不急。”
“十四阿哥为人和蔼,倒是不会计较我的失礼之处的,素琴与十四福晋是表姐妹,最近倒是去看望了一次十四福晋,十四阿哥的侧福晋李氏最近怀了孕,完颜表姐心情郁闷,我也劝素琴多多同她表姐走动,劝慰她宽宽心。”
李伊水听到李卫劝妻子素琴与十四阿哥处多走动时,心里着了急,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怎样才能劝说父亲母亲在给李卫的信中提一个醒呢?
李伊水心中思量自然没有听清楚张氏接下来念的是什么,等回过神来
“……我让苏先生给林姐夫回了一封信,拒绝了这件事,苏先生的信倒是文绉绉的,说什么力有未逮的,我估计林姐夫不会再来找我了。”
“家里弟弟妹妹还好吧,伊水妹妹的女红和厨艺学的怎么样了?李纪又请了先生没有?李欢也要严加管教。还有汶水和沉水,也要好好学规矩,家里还要早点给她们预备嫁妆,到京城我才知道自己以前见识短,是井底之蛙(众人笑,猜出来这句是素琴加上去的),实实在在是从小地方出来的,等以后有机会我将你们结果了,见识见识天子脚下的气派。”
李伊水听完了,就问母亲自己刚才没有听清楚的那一段:“娘,林姐夫给哥哥去信干什么呢?”
张氏放下手中的信,叹道:“你林姐夫听说你哥哥在京城做官,就找他让他跑官,真没有想到,这林至磊以前看着只是一个苦读书的书呆子,这到官场混了两年,就这般钻营了。还好你父亲派了一个苏青川前去帮你哥哥,要不然,以你哥哥那实心眼的性子,不知道要吃多少亏呢。”
今天四更毕,求推荐收藏!!!
正文 第七十九章玉佩
其实,不用李卫提醒,自从苏青川跟着李卫一起去京城后,李洵就开始为自己的儿子找合适的先生,但是,现实哪能那么容易,就算是当初吕先生也是找了很久,这还是吕先生同样是一个读书人的情况下,对于李洵这个商人来说,认识的士子本来就不多,学问差点的又害怕是误人子弟之流,耽搁了自己的儿子,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因此事情就耽搁了下来。
请先生虽然耽搁了,李纪读书却没有耽搁,照常是每天鸡鸣就起床,刻苦读书。
看到李纪的刻苦读书,李洵抓紧时间帮李纪寻找先生,终于在堂兄李津的推荐下,找到了一位教书先生周奇。
这位周先生今年四十多岁,早年中过秀才,在考举人中一路败北,就靠教书养家糊口,自己教出来的徒弟就有两个考上举人的,有人见他学问不错,劝他再次参加科举,却被他拒绝了,回答是他现在喜欢这种教书生活,每天也悠闲自在的,陪伴家人儿女岂不也是很好?
李洵从堂兄口中得知这位周先生学识很好,便亲自备着礼物请这位周先生,周先生却舍不得自己的其他学生,最后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法,每旬中他抽出两天的时间到李府中去教导李纪和李欢两人,其他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安排。
李洵回来问过了李纪的意见,李纪认为自学也可以,正好在那两日将自己不懂的请教一下先生,便很赞成这种方法,李欢更是巴不得先生天天不在呢,也赶紧同意了。转载 自 我 看書 齋
周先生把来李家的时间定在每旬的最后两天。(炫*书ūmdtΧt。còm*网)
李伊水听到家里又请了一位西席后,就想起了苏青川的宝贝书。
苏青川走的时候可是只拿着两个箱子的,这点李伊水看的很清楚,那么书房里的一柜子的书他肯定是没有拿走,李纪那个书呆子又看不着这类的书,李伊水不知道新来的周先生是否好说话,就决定在周先生来之前去书房搜刮一番,增加这些书的利用率。
毕竟,书吗,就是给人看的,束之高阁太可惜了。
李伊水拿着理直气壮的理由来到书房,开始了增加图书再利用的行动。
李伊水很久没有来书房搜刮了,看着书架上塞着满满的书,心想看来苏先生这段日子又搜罗了不少好书。
除了文人的笔记小说,关于游记题材的李伊水也找到了两本《徐弘祖游记》,看来古人所说的读千本书,行万里路的人还是存在的,都快赶得上徐霞客了。
等等——徐霞客!李伊水将书的封面但看,果然看到了介绍——徐弘祖,字振之,号霞客。
看来古代还是像李纪这样不出家门的书呆子多,李伊水瞄了瞄旁边书桌上对她视而不见,专心读书的李纪,心里想到。
李伊水将自己找好的书抱起来,准备回自己的房间,突然想起刚才看李纪的时候,他好像有什么地方跟过去不一样了,想到这里,李伊水再次回头看看那李纪。
墨绿色的衣衫、专心致志的神情,跟过去没有什么区别啊,李伊水目光在向下看腰间戴着一个玉佩,脚下穿着云靴——等一下,玉佩!
李伊水找到了异常处了,李纪腰间戴的玉佩晶莹剔透,一看就是上品,这并不是奇异处,奇异处在于这个玉佩上有一个黑点,随着李纪摇头晃脑读书而一晃一晃的。
玉佩洁白无瑕的才是上品,李纪的这个玉佩偏偏有一个黑点,岂不了瑕疵了,为什么他还佩戴,而且,以前李伊水也没有见过啊。
怀着好奇的心情,李伊水来到书桌前,将手中的书放在桌子上。
李纪看到李伊水停止了念书。
“三哥,你不好奇我从书房里拿得是什么书吗?”李伊水问道。
李纪摇摇头,“不管是什么书,凡是你看得都是我不看到。而我看的书你从来不会碰的。”李纪的讽刺意味很明显,就差没有说你跟我不是一类人了。
李伊水气结,从自己选的书中将那本《徐弘祖游记》拿出来,放在他的面前:“这本书你应该看过吧,书呆子!学学人家,别闷头的死读书。”
李纪一看,赞叹道:“不错不错,有长进。”
李伊水不搭理李纪这话茬,直奔自己的目的,指着李纪腰上的玉佩说:“你这个玉佩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让我看看好不好?”
李纪听李伊水这般说,手抚摸起腰间的玉佩,怀念的说:“这玉佩是我母亲生前留给我的,她从来就很喜欢这个玉佩,每次看一看就赶紧收起来,后来她把这个玉佩给了我。”
说着,李纪将玉佩解了下来,小心的放在桌上,让李伊水观看。
李纪说的母亲就是去世多年的孙姨娘,李伊水见是李纪母亲的遗物,自然是很小心的拿起来,生怕在自己手上出点差错。
玉佩的一面刻着五只蝙蝠,中间一只最大,四周各有一只小蝙蝠,雕工精细,蝙蝠栩栩如生。李伊水将玉佩翻过来,另一边是一个“墨”字,玉佩的那个瑕疵偏偏是在“墨”字的最后一个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