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康熙从梁九功口中得知刚刚老四也来过,就站在乾清门外。
“他来做什么,怕朕吃了他的王妃不成?”康熙随口一问,声音渐冷。
梁九功见状,腰身弯得更低了:“据守卫说,当时雍郡王妃问了一句,雍郡王说怕王妃第一次面圣害怕。”
康熙哼笑一声,冷意不在,全是无奈:“谁让他非要娶一个小福晋呢。”
“雍郡王妃天赋异禀,一看就是有福之人。”刚才梁九功正在南书房伺候,把皇上与雍郡王妃的对话听了一个齐全。
皇上都肯抬举的人,梁九功自然不会吝惜溢美之词。
“世间俗人千千万,天赋异禀确实难得,可惜太子没有老四眼光好。”康熙这样感叹也是有依据的。
因为他向太子说起太子妃的人选时,太子异常平静,最后才道:“汗阿玛让儿臣娶谁,儿臣就娶谁。但儿臣喜欢一个姑娘,已经喜欢很久了,想向汗阿玛讨个侧福晋的位份给她。”
康熙问是谁家的姑娘,太子告诉他那个姑娘是雍郡王妃身边的一个宫女时,他就是这个感受了。
太子的眼光真差,到底随了谁。
之后派人调查,得知那个姑娘从小在雍郡王妃身边服侍,连雾隐山田庄也跟着去了。
倒是个忠仆,但身份过于低微,别说抬进毓庆宫给太子做侧福晋,便是宫女都不配。
同样是皇子,太子还是储君,被他从小捧在手心里长大,有什么好东西,总是太子先挑,太子挑剩下的,才轮到其他皇子均分。
小事如此,大事亦如此。
按理说,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应该是所有皇子当中最有见识,且最有眼光的那一个。
结果恰好相反。
玩的时候一起玩,等到婚嫁这种大事上,老四慧眼独具看上了天赋异禀的姑娘,而太子只喜欢这个姑娘身边的丫鬟。
康熙嘴里发苦,直觉这么多年的费心培养喂了狗。
对方出身太低,太子侧妃的位份当然不能给。他拒绝了太子,太子也以另一种方式拒绝了他。
太子派人去石家说,自己没看上他们家的姑娘,让石家的姑娘不要再做太子妃的美梦。
石家也是名门望族,世代与皇室联姻,被太子无端一番羞辱,自然要到他面前告状。
亲还没结成,先结了仇,婚事也就此搁置。
放着名门望族的好姑娘不要,偏去喜欢雍郡王妃身边的一个宫女,康熙理解无能,越想越觉得丢脸。
于是君与臣,父与子,又又又一次杠上了,谁都不肯后退一步。
之前每次交锋,都是以太子退让了局,这回太子铁了心不退,让康熙丢脸的同时也觉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