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弥陀佛,原来是您好心的将素若的后事料理了又照顾世子这么久,真是天大恩情,请受老衲一拜。”说着就撩起袍角作势欲跪。吓得我赶紧下床去扶,哪知老和尚力大无比,我根本就扶不动他,生生受了他三个响头。起身之后他又恭敬得一掬,“方才不知女施主大恩,因为世子身世太过机密所以老衲才冒昧询问了许多,还请不要见怪。”
“法师太客气了,谨慎一些原是对的,只是事情原委还请法师明示。”我此时一头雾水,这是哪跟哪呀?
“女施主大德,澄通永世不忘。事已如此,我也没什么好隐瞒的。我本姓简单名一个堤字,我曾祖原是前朝的一员大将跟着国姓爷南征北战。收复台湾赶走红毛鬼后,民心初定,却瘟疫盛行老百姓死伤无数,国姓爷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就派了我曾祖去民间寻医问药,想找寻良方以解此灾。我曾祖有幸寻访到了一位世外高人,得了一本《本草品汇精要》,书中遍记了治疗各种病患的方术,相传是唐代大家孙思邈著的。照书里的方子果然解了当时的瘟疫,国姓爷大喜之下,吩咐这部奇书由我家代代保管,由此我祖父、父亲和我也谨遵王命,走上了从医之路。”
“可是张先生说你家三代都在太医院供职,现在的太医院不是为清廷服务的吗?”我有些糊涂了。
“女施主说得不错,个中的原委我自然会交待清楚。”我递了茶过去,他接过感激的呷了一口,“后来清兵入了关,用反间计杀了袁崇焕大将军,袁家满门除了将军幼子当时深患重病留在辽东营里逃过一劫之外全部遇难了。唉!真是太惨了。袁将军若是不死清军也未必入得了关,这都是命呀!”他感慨的叹息着前主的昏庸。
“我祖父当时刚好被派在辽东结果就被生擒了。满人见我祖父医术高超不但没有杀他反而尊敬有加,我祖父只好谎称袁公子是自己的二儿子,为了救他不得不忍辱负重做了清廷的太医。后来,得到了清廷的信任终于有机会借口丁忧将袁公子送到了南方。那时康熙在位励精图治,天下已不可撼。郑经王爷死守台湾密令我祖父留在清廷以了解满人的动向,留下火种以备今后反清复明,所以我家祖孙三代都留在了清廷。”
“那您怎么又替启坤接生的呢?”
“台湾城破,郑大公子战死,二公子投降,当时随施琅战船同去台湾的军医就是我父亲。他帮助正怀着大公子骨肉的陈夫人躲到乡下去待产,她忍辱偷生只是为了腹中的一点郑氏骨血,生下小世子之后就殉夫了。唉!”他长叹一声,我也为这位刚烈的女子惋惜。
“世子的姆妈素若是我姨母家的表妹,她是陈相国的亲侄女,是我母亲为我指腹为婚订下的妻子,当时随着郑夫人避祸躲到了乡下。我父亲身有皇命,不等战争完毕就被急诏回宫了,从此与他们失去了联系。我们的婚事一耽搁就是十几年。后来我父亲去世前告诉我素若如果还活着就一定还在台湾乡下,让我将她接回来完婚。我送父灵柩返乡,途中在河边救了一个女子,当时她将要临盆却已奄奄一息,我帮她生下孩子,她却已油尽灯枯。临死前她求我将这孩子送到一户人家去。我葬了她照遗言将这孩子送到那里,开门出来的竟是素若。虽然几十年没见我仍然一眼认出了她,她和我姨母长得一模一样,虽然荆钗布裙却仍是那样高贵脱俗。”说到这,大和尚陷入到无边的回忆中去了。他的表情变得那样柔和,我感觉到当时的心情一定是激动愉悦的。
“她见了这孩子,听我说了经过才知道世子还有骨血存世,激动得当时就落泪了。她告诉了我个中原委,原来夫人死时她还只是个十岁的孩子。可是因为当时战乱她家人都死得死散得散了,所幸夫人还留给她一些金银玉饰,只要勤俭过活日子还能过得下去。可是难为她年纪那么小就要承担起扶养世子的重任。世子刚长到十六岁就仪表非凡,文才出众了,他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喜 欢'炫。书。网'上了当地一位乡绅的女儿,这乡绅却是当年告密破城之人,素若虽百般劝阻,无奈小儿女情深义重非卿莫娶。素若只得将身世据实以告。可哪想到世子竟自此郁积成疾一病不起,没过多久就郁郁而终了。哪想到那乡绅家的小姐竟身怀有孕,还被族人抓了灌了猪笼。素若叹息不已,真是造化弄人呀。为了抚养小世子,她没有和我走,执意留在了台湾,我虽然心中难过可也懂得大局为重这个道理。临行前我给他取名启坤,意思是希望他能够重新开启乾坤,还我汉家山河。一别十几年,没想到竟在这里遇见,素若她却走了。”言毕抬起袍袖拭了拭泪。
见大和尚如此伤怀,我也为启坤的曲折身世叹息不已,但我担心张先生不久就会回转,所以极力的劝解他:“法师你也不要太伤心了,婆婆走的时候很安祥,时间很短,并没有受太多的苦,也算是不幸之中一点点的安慰罢了!”
“女施主,关于这孩子的身世,还有谁知道?”
“法师不必担心,虽然关于启坤的身世我也猜到一二,但同行诸位皆以为他是我的小兄弟并没有人起疑心。”
启坤也是第一次听说自己的身世,原来抚养成自己长大的姆妈竟然不是生自己的亲娘,一时间百感交集说不出话来。
“听启坤说,婆婆千辛万苦带他来中土是为了要找一位姓万的叔叔。不知大师可识得此人吗?”
“姓万?可是万朝宗吗?是条好汉子,我和他曾有一面之缘,他当年护着陈军师的小儿子逃了出来,曾找到我父亲,当时我父亲还资助过他。素若想到找他,一定是走投无路又没有我的消息才会这样的。”说着又深深的叹息。
“这万老英雄是什么来历?江湖中人吗?”
“他原是陈军师麾下的一员猛将,陈军师战死,受陈夫人之托将小公子带了出来。后来听说他借陈军师的名头创立了天地会,干了不少轰轰轰烈烈的大事,可是他早在十年前就死了。”
“他死了?怎么会?婆婆就是听说姓万的叔叔冬月会来凤阳他们才会在哪里等他的。”
“万朝宗有个儿子叫万春亭,在他死后继任了天地会的总舵主,也许素若等得是他吧!”
“婆婆既然隐姓埋名地躲在乡下,怎么会知道要来找姓万的叔叔呢?这太奇 怪{炫;书;网了!”
“天地会这些年发展得很快,全国各地都有他们的组织,能找到素若他们是一点不稀奇的事,不然以他们老弱妇孺怎么可能安然无恙的渡海而来呢?只不过不知什么原因在这边会没有人接应她们,难道天地会也出了什么变故不成?老衲在山上清修,已很久不闻世事了。”
“又是天地会,又是总舵主,难道那个在牢里递给我密图的黑衣汉子就是万春亭?是了,在武圣殿的时候的确听人叫他万大哥,只是没想到竟然就是启坤口里的万叔叔。此人是朝廷重犯,想活着出狱的机会是零。可是找不到他启坤怎么办?”我的心里一下子乱了起来。“世间哪有这样巧合的事?难道是因为我的私心竟害了这么多人?要不然婆婆怎么会等不到他而惨死轮下?启坤又怎么会变成孤儿?难道这一切都是因我而起的吗?”心里一片烦乱,我深吸一口气告诫自己不能胡思乱想,这只是一个历史的巧合罢了,就算没有我在中间,事情也会这样发展的。
稳定了一下情绪,我迅速调整了思路:“既然大师和这孩子颇有渊源,不如让他跟了您去,也免得他和我一起风餐露宿,再说我们此行西去也颇多凶险,他跟着我们恐怕也不会很安全。”听他刚才过程讲得详细又真情流露,经我的判断应该真是明朝的旧臣,不然他的演技就可得小金人奖杯了。何况眼下得知了真相我也无法再这样泰然的面对启坤了,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启坤交给他。
“我也正有此意,他跟了我去可以学医习武,为今后匡复大明江山做好准备。”大和尚慈爱的抚了下他的发辫。
“我不要什么江山,我要和哥哥,不!姐姐在一起。”启坤听了这话一下子揽着我的手臂不肯松开。听了刚才的谈话他已知道我是女儿身,但是一下子知道了太多真相,这件事反而没什么让人惊讶的了。
见他如此我心里也是酸酸的,说实话真舍不得,可是此去回疆遇到什么情况都不可预知,我怎么能带他一起去犯险,何况他身份又如此敏感。将他揽到身前,“启坤,听我的话,跟这位法师去一起去少林寺吧。你不是羡慕陈大哥的武艺吗?少林寺是天下武术之祖,你到了那里就能学到一身好的本领,身体也会强壮起来。”
“哥哥,你别不要我,我不要学什么武艺,你让我跟着你吧!我会听你的话。”启坤流着眼泪扯着我的袖子,一时间还改不过来口。见他这个样子,我的心都要碎了。可是这种原则上的问题是不能心软的。
“启坤你是个男子汉了,要明白我的苦心。我们要去的地方路途艰险,若你有什么闪失,我怎么对得起你姆妈临终的嘱托呢?再说咱们也不会分别太久,等我们一办完事,就到山上去看你。”看得出启坤是个极孝的孩子,见我提起了他姆妈也就不再争辩,只是默默的流泪。
我硬着心肠说:“好了,你叫翠影帮你去收拾一下东西,一会儿就和这位法师上山去吧!”看他强忍着哽咽答应着出去了,我的眼泪就再也控制不了了。
第二十二章 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