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1 / 2)

>我还真不知道平阳侯府居然这么大!都快赶上紫禁城了。”平阳侯闻言奇道,“紫禁城?那是什么地方?是姑娘住的府院么?”子夫看着好学的平阳侯差点喷饭,“住紫禁城?我哪有那个命啊!紫禁城可是……可是公主的弟弟,那才有资格住的。”见他一时绕不过来,也不解释,“总之,也是你们这种皇亲国戚才有的住就是了。对了,公主有没有带你去过皇宫?像……未央宫什么的?”

他这次倒没糊涂,“当然去过,还常常去呢。”子夫闻言两眼发亮,“真的?要是我也能去瞧瞧未央宫,就好了。”他问,“姑娘为什么想去未央宫?”子夫道,“好奇呗,谁不想见识见识皇家风范啊?”歪过头去看他,“侯爷,你常进宫去,该常常见到皇帝吧?”“是啊,常见他,天天都见。”他微笑点头。“那皇帝他……”子夫很是八卦,“长什么样?很年轻么?人高不高?长得好不好看?”

“啊……”一串问题把他问得有些傻住了,“姑娘……为何这样关心……”“好奇呀,”子夫笑道,“好容易来一趟……长安城,天子脚下当然会想想他是个什么模样了。要是有机会,能让我看上一眼,就好了。”她异想天开起来。“真见到,不知姑娘会否失望呢。”平阳侯转开眼眸,微笑道。会么?眨眨眼看他,汉武帝刘彻的模样啊,要能见到一面,当真美死了才对。子夫对平阳侯的话不甚相信。

“对了,你不用上朝的么?皇帝他不管你这平阳侯的?”走着走着,子夫忽然又想到了一个问题,这个平阳侯啊,要么就总见不到,要么就总见到,还挺奇(提供下载…87book)怪他的工作时间的。他笑着摇头,“上朝一般是日出,再晚食时也结束了,怎么会拖到现在这时刻?”子夫一边迷惑着他所说的时辰概念,一脑袋浆糊,但不甘示弱,一边装模作样点头,“原来是这样的。那……皇帝也不召集大臣议议事?难道什么事都他一个人乾纲独断啊?”却见他一脸自嘲,“乾纲独断?真能这样,未尝不是件好事。”子夫不解,“怎么说啊?”他似乎有些讶异子夫的不明白,低声笑了一下,“百姓都知道,现在朝廷里可都是姓窦的……”子夫恍然,自己怎么忘了这一层,“你指的是……太皇太后!”他不语,只是点了点头。子夫笑笑,“皇帝年轻么,老人家总是不放心的。啊呀,不说这个,闷死人的。”她决定换个轻松的话题,“快想想吧,我们上哪儿溜达去?”

一路走着,子夫真是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不管是拉着青草的牛车还是赶集挑担的农民,所有看到的一切都让她充满了神奇感。原来2000年前的汉朝人,就是这样的生活状态。身处在泥石小道、木屋砖舍之间,看不到一丝钢筋水泥的森然,她竟觉得自己开始喜(87book…提供下载)欢上了这个淳朴的时代。

这走走那看看,没什么明确的目的地,子夫一路上好奇着眼皮子底下的每一桩玩意儿,同时也好奇着身边的平阳侯所显示出的与自己同样的好奇。进了闹市,她再一次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如非亲眼所见,她是绝不会相信汉代的长安城竟可以喧闹成这样,街上有紧挨着的店铺,男男女女各自忙着自己的营生。这一番百姓安乐的场景,倒不得不使子夫相信,文景之治所带来的富庶。据史书说,西汉两帝重生产,治民生,所积蓄的铜钱全堆在国库,到后来竟连串钱的绳子都烂断了,粮仓里的存粮也几乎发霉。不知道这个平阳侯有没有本事带自己去大汉朝的国库参观参观,也好验证一下史书的真实性。

子夫又开始异想天开了。

卷一: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鴈南归 第三章 少帝新政 下

更新时间:2012…2…28 23:07:33 本章字数:3099

直走到两条腿抗议了,一行人才不得不找间食肆休息片刻。看着门堂并不宽敞,走进去发现里头却不错,可以容下近十张方桌,挑了二楼临街的位子坐定,小二过来招呼了。子夫自然不懂该点些啥,由得平阳侯去拿主意,不曾想着堂堂的侯爷对吃食似乎也不太在行,弄了半天还是让小二做主了去。

看着他对着街外不停的张望,子夫抿嘴笑问,“侯爷是不是也不常上街啊?”他哂笑,“的确不常,平日里也难得出门。”“怪不得你不让公主知道。”他难掩尴尬,拿过了桌上的杯盏,慢慢喝着。

“……怎么到这里喝酒来了?”“唉,别提了,府里乱糟糟的都在装整行李呢。”“哟,你们家侯爷也要离京了呀。”“可不是,小皇帝一道圣旨,不就冲着各王侯爷们的么,怎么敢不走?圣旨说了三天,要三天还在长安,皇上可亲自来赶呢!”邻桌的一对人喝着酒,说着事儿。

因听到圣旨几个字,子夫不自觉竖起了耳朵。瞥眼看到,正在喝酒的平阳侯居然也微微颤了一下。

“你们家侯爷可是什么身家啊,怎么就留不住呢?”“什么身家,皇上面前还有什么身家?诸侯归就各国,皇上可没说哪个可以例外呢。你想想……”那人压低了声音,“窦家的人这次也都得跟着离开呢,还有好些无功无勋的可连爵位都保不住。东宫老太太都顺着意呢,哪还有我们主子的强份?看看,还不忙死我们这些下人么,”声音忽又高了起来,“府里头忙得鸡飞狗跳,我们这种人可连站的地儿都没有喽。”“您瞧您说的,等这风声过了,还不照样回京城来么。你们家侯爷可沾着姓刘的,跟那姓窦的又不同了不是?”“哟,你这嘴哦……”“可不是这个理儿?”

两个人笑着,举杯而饮。

子夫回过了神,看着旁边的平阳侯,意外的发现他的脸色有些发白,捏着酒盏的手因用力抓紧而露出了白白的关节。“侯爷……”试探的喊他。“这群狗东西,真是放肆!”他将酒盏按到几上,发出“嘭”的一声闷响,“堂堂圣旨到他们面前,倒成儿戏了。”

圣旨?子夫搜索脑袋里的数据库想了一想,是刚才那两个人所说的“令诸侯归就各国”的圣旨么?史书上说这可是刘彻即位后大刀阔斧的新政令呢,可引起举朝哗然。现在看来,的确是真的。

“侯爷,皇上为什么要让诸侯王爷都回封国去?”她问。“为什么?”他来看她,“你看他们府里的仆从都这样嚣张了,当街议论朝廷圣旨、拿皇帝说笑,这样下去皇家还有什么颜面可谈?个个都爬到皇帝的头上去了。所谓:不敬,何以别之!可就是指这些狗东西!”听他这样一说,子夫噘起嘴想了一回,点点头。

“怎么?”平阳侯看反应并不热烈,似乎有些失望,“姑娘觉得我说的不对么?”子夫扁了扁嘴,摇头,“不是,我也说不清楚,不过……”她看看他,“我总觉得,干什么事都要多考虑后果,操之过急总不太好吧。”“操之过急?”他皱了眉,“姑娘是说,皇上所颁的圣旨是草率了么?”

“我可没有这样说,”子夫不禁吐吐舌头,随便议论皇帝的政令是对是错,她的胆子可没大到这个程度,“侯爷刚才不是说,现在朝廷里……都是姓窦的把持么?”“所以皇上更要锉一锉他们的气焰,不要以为有个太皇太后撑腰,就无法无天了。”“可是,太皇太后真的这样让皇上讨厌么?”说实话,对于刘彻和窦太后祖孙之间的罅隙,还真是很令2000年后的人感到费解。子夫以前看到这段历史,总有些纳闷,怎么都是嫡亲的奶奶和孙子,怎么可能因为政见不合就弄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呢?这回亲身来了汉代,可有机会问个明白了。

“讨厌?”平阳侯轻轻咧嘴,“皇上哪里敢讨厌太皇太后啊……要知道,如今的朝廷大事可几乎都是太皇太后的侄儿、侄孙在管呢。每日临朝,皇上虽坐大殿,却根本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皇上不是才继位不久么……”子夫轻轻道。

“那就应该都听太皇太后的了?”他挑眉,“什么无为而治,萧规曹随,天天都是这些,大汉朝还有什么希望!”“呀!”她小声惊呼,“侯爷这样说,是不是太武断了?”“武断么?”她想了一下,点头,“怎么说,太皇太后的无为而治虽然不能说完全正确,可是毕竟辅佐了文、景两位先帝的繁荣盛世,如果没有于民生息的宽容,怎会有今日长安城的太平安乐呢?”“安乐?可是这安乐是以何为代价的?”平阳侯道,“姑娘初到长安,见识了长安的盛世,却不知道大汉朝的很多地方仍旧遭受着异族侵略、民不聊生之苦……”

子夫看着他,“侯爷……是说匈奴么?”“姑娘果然是聪慧之人,我说的就是匈奴。”他点头道,“莫被长安的繁华迷惑了,虽然先帝为了这片繁华花费了毕生的心血,可大汉朝至今仍不是固若金汤,南有闽越诸国,北有匈奴铁骑,这些都是虎视眈眈瞅着我大汉河山的。虽说现在我们觉得国泰民安,万事升平,但其实维持这太平盛世的是什么?”他有些激动了,“是女人,是和亲,是屈辱!大汉用了70年委曲求全,用了一个又一个的公主去逢迎匈奴,用了一车又一车的粮食、丝绸、牛羊去换取所谓的太平!”他笑了一下,却是无奈。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