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倾影江山 > 第14部分

第14部分(1 / 2)

>  亦岚倒是并未介怀,仍是若有所思地看着墙上的画像,“当年我母妃本已病危,要是那时能有个御医来诊治一下,或许还可挽回母妃一条性命。可当时却是一个御医也不敢来,我后来觉得此事蹊跷就去查了一下。竟是皇后放出懿旨,说哪位御医敢来给我母妃医治,则杀无赦。更何况,十余年前我母妃失宠,也是因为皇后在父皇面前尽进馋言的缘故。”亦岚说到此处,已缓缓闭上了双眼:“当时我不过一失势皇子,也是无法帮上母妃一星半点……”

沐言听罢,沉默了片刻后道:“对不起了。我不知道这些事……我不该问你这些惹你伤心的。”

亦岚这时回过神来,对沐言温言道:“不用对不起。过去的三年里这些事我从来就没忘过。不过如今母妃的仇已报了,终于是慰了母妃在天之灵。”说罢,他又牵过沐言的手,再次对那画像跪下:“母妃,这是父皇刚封的忠宁侯,儿臣今日带他来见您了。他生性天真善良,半分心计也无,在皇宫里能有这样一个纯真安宁的存在实属不易。虽然同为男子,但儿臣……心已钟情于他,他对儿臣也早有情意。儿臣不孝,但……还愿母妃成全我们。”

沐言听到此处已是惊诧万分,不禁心有所触,万分感慨。他知道,自己终究是无法给亦岚一个孩子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寻常百姓家尚且如此,何况亦岚又生在皇家,也许还会是未来的皇帝。堂堂皇子却喜欢一个男子,传出去要遭世人唾骂的……却没想到,亦岚竟有这个勇气在他母妃面前承认,并恳求成全。想到此处,沐言泪水终于抑制不住,滴滴落在地砖上。是感动,更是坚持。纵使千人阻挠,万人唾骂,他都甘愿全然接受——只要他还可以与他在一处。

沐言反握住亦岚的手,对着那画像深深叩了个头:“如妃娘娘,我知道同性相爱本不是男女伦常。可我……诚心想与他在一处。若真有那么一天,亦岚陷入水火之中,我弃了全部也定会护他周全,不让他受任何伤害……所以现在,还求您能够成全。”

亦岚见他落泪,顿时有些慌了,赶忙替他拭泪。温言道:“母妃性情宽厚贤德,定会成全我们。”

作者有话要说:

☆、二十五。绥猷

第二十五章绥猷

当今圣上奕熙皇帝在位四十余年一向没得过什么大病,而自蕙妃薨逝之后,皇上便终日郁郁寡欢,龙体每况愈下,病得几乎连早朝都上不了。太医们倒是尽心医治,可医的人毕竟是皇上,没有太医敢冒这个风险去赌一把。若皇上在他们医治后驾崩了,太后定会取了他们性命殉葬的。众太医战战兢兢,并不敢用过于烈性的药材去治,只有用药性温和的药调理着,所以皇上的病也一直这样拖着不见起色。

皇上的病就这样拖了三个月,三月后的一天,皇上的精神却显得出奇的好,已能勉强说话了,众人皆知这是回光返照。也许是皇上知道了自己的身体状况,于是那日召集了所有的重臣前来。皇上此刻恹恹卧在龙榻上,太后守在床边,亦岚也在龙榻前默然侍候着皇上,底下大臣、太医密密麻麻跪满了整个未央宫。

皇上微弱的抬了下手,在旁边的亦岚立刻就发觉了,“父皇可有什么事要吩咐?”

皇上略微抬眼看了眼跪了满地的臣子,攒了力气道:“朕,已知自己将不久人世。今日……今日就是要当着列位臣工的面,立下遗诏。还请诸位爱卿……鼎力辅佐新帝,切勿,切勿辜朕所望。”

底下跪在前方的正是当朝陈丞相,他已是三朝老臣,头发尽已花白,伏地痛哭道:“陛下请说,臣等定当鞠躬尽瘁,效忠贞之节……极力辅佐新帝!”

皇上已是病弱,面色虽苍白,眼底却写着一抹期待欣慰:“传,传朕旨意下去——皇五子恭俭仁孝,文韬武略……必能恪承大统。今朕为天下福泽计,朕之后……择皇五子肇基帝胄,承天应人……钦此。”

“臣等,谨遵圣意!”陈丞相虽恸哭着,语气却铿锵。

皇上看向亦岚,道:“亦岚,陈丞相乃三朝老臣,身处相位五十年。一向兢兢业业,一心为国,又有丞相之能。还有,左谏议大夫叶大人与骠骑大将军吴韬……亦岚,你即位后,这三人定会助你再续我蟠云盛世。”

亦岚这时心下虽是难过,仍是跪地认真叩了个头:“父皇,儿臣都记住了。即位后定会恪守皇帝职分,勤勉政事的,父皇放心……”

皇上虚弱地笑了笑,最后望了眼太后,“是儿子不孝,大概要让母后白发人送黑发人了……”

太后眼波一闪,“皇帝不必自责。哀家能为皇帝做的,就只有竭力辅佐孙儿,帮孙儿巩固江山了。”

皇上方才说了那么多话,现在已是累得一点力气也无了。又过了片刻,皇上眼神渐渐黯淡了下去,后缓缓阖上了双眼。底下的太医这时都慌了,连忙上前诊断,半晌后才齐齐恸哭起来:“皇上驾崩了,臣等……已是回天乏术了……”

听到这句,亦岚心里某个地方骤然一空。太后坐在床边,缓缓顺着皇上的头发,语气中尽是刻骨的哀伤:“孙儿,你带这些大臣们回去吧,哀家要和皇上单独待一会儿。”

亦岚同诸位大臣步履沉重地走出未央宫,他抬头一望天空,心中一阵悲凉。母妃,父皇终于将皇位传给我了,您嘱托我的事我也都做到了。接下来我会君临天下,俯瞰江山万里,受万民敬仰,百官朝拜。这却是因父皇驾崩,因着无数人的血流成河交换来的。

他永远也不会忘记皇后太子谋反的那日,自己手下有多少活生生的兵士转瞬间变作了一具具沾满鲜血的尸首。一将成,万骨枯。若是这样,那这个位子,他可不可以不要?……

亦岚想着。脚步也慢了下来。却突然听见身后数十名老臣失声痛哭的声音。父皇骤然驾崩,他心中已是万分孤凉哀伤。再听这些人这么一哭,不免更是想尽早离开这地方。亦岚想叫这些老臣暂且先回。可刚一回头,便迎上他们一张张老泪纵横的脸。亦岚是头一回看这一群古稀之年的老臣这样嚎啕恸哭的场面,一刹那倒有些恍惚。而后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个多大的错误。这些老臣,个个赤胆忠心,披肝沥胆。为了他这皇位,这些老臣费了多少心力,又有多少他连名字都叫不出的兵士为之献出了性命……国不可一日无君,正是因为父皇不在了,他才要过去,给这些老臣,给天下万民一个依靠。这是交代,是责任,更是使命。

国丧之后的一个月,是新皇的登基大典。亦岚身着绣有九九至尊真龙图案的龙袍,高高坐于龙椅之上。太后凤冠霞披坐在亦岚身侧。亦岚容貌本就俊逸出尘,如今身着华丽缂丝龙袍,更是夺天地之光辉,衬万物于失色。

祭过了天地,也接过了镇国玉玺,接下来要接受百官朝拜。百官跪地齐声高呼万岁,声如浪潮,久久回荡。整个场面是前所未有的庄重肃穆,不容亵渎。亦岚坐在高台上,俯视四下文武百官。微微抬了下手,深邃的眸中掠过一抹傲视天下之意:“诸爱卿平身,朕今日登基,普天同庆,恩泽天下!——”

后世史书有记:“古蟠云奕熙帝于奕熙三十九年驾崩。皇五子苏亦岚即其位,改次年为昭德元年,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昭德帝御基仅五旬,其间勤勉政事,整觞纲纪,政治清明,是为明君。帝一生尝立一后一妃,后让位于其弟桓亲王。新帝赐其封号睿亲王,赐府邸一所,享亲王之尊。睿王三载后殁于皇宫墨阳殿,后葬于蟠云锦陵。”

沐言在台下望着亦岚有条不紊的一步步完成登基大典,心中一阵暗喜,他为着今日酬谋了这么多,终于是坐上了那个举世无双的皇位。不过在那时,不论亦岚还是沐言,都不会想到这一日竟会是他们所有痛苦与误会的开端。

亦岚登基后便开始亲政,每日五更下了朝便急匆匆赶去文治殿御批奏章,直到午时午膳后才可略微腾出些时间来,未时又要去接见朝臣。新皇登基,事务自然繁忙,比起从前,少了不少陪沐言的时间。不过沐言倒也理解,他深知做皇帝就要这样。既然君临天下,江山在握,就要相应牺牲一些东西。每日亦岚在文治殿批阅奏章时,沐言都会在旁边默默陪伴,或是研墨,或是奉茶,或是在香炉内添上一小勺龙涎香。袅袅青烟自金兽香炉的缝隙中钻出,淡淡的幽香便会浮了满室,让人心旷神怡。

亦岚累了时,偶尔会抬下头,无一例外都会对上沐言注视他的目光——静谧中带着淡淡的柔和。每当这时,他总会觉得再多的疲惫都会烟消云散。此时的亦岚心中总是满足的,谁说江山与爱人不可得兼?亦岚也知道御批奏章时,左右可以跟一个随身太监外,外臣都是不许进文治殿的。沐言如今身份已是忠宁侯,这样在侧相伴是不合祖制的。只是沐言涉世未深,思虑单纯,并不懂得前朝的明争暗斗,即便每天在文治殿也都只是帮他研墨添香,将奏本摊开,却并不会翻看其中所写内容,自然也不会有干涉政事,玩弄权术一说。所以亦岚即便违了祖制,也依旧让他留在文治殿,只因贪恋这一点小小的温馨幸福。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