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内,庆帝坐在书案后,难得穿戴正了衣冠,正看着面前一封快件密信沉吟不语。
密信背面戳着火红印记,封腊粘得密实,正是保密程度最高的前线军件。
北齐与南庆一战输得惨,眼下前线形势对庆国来说一片大好,京中不少官员都上书要乘胜统一天下。京里乱成了一片,称雄天下的伟业太过诱人,让无数浸淫官场的野心家为之发狂。
然而,面前这封绝密快件,发自北齐战事第一线,从主帅帐中发出,一路跑死六匹马,终于在四天之内以一种绝不可能的速度送回大内宫禁,送到庆帝的案前。
薛易涛什么也没说,只是在信中简单地问了句,打,还是不打?
后面跟着简短的战事分析,这罕世的名将认为,此时形式有利,他有六分把握一举攻入北齐国都,如一柄长戟直入,扎碎北齐的心脏。
六分把握,对于薛易涛这种打仗如赌命的狂徒来说,已经是难得的稳妥胜算了。
庆帝叹出一口气,最终还是伸手,执起御笔,在下面朱批了两个字。
「不打」。
若非万全,他从不冒进。他从小便这样,长大了还是。
他不再犹豫,扬声喊了声,燕小乙神出鬼没地跪在前面,伸手接过信件。
庆帝坐在案后,低着眼皮看他双手恭谨把已经密封好的军件收好,步伐匆忙地退了出去。
他也是有意要让朝中诸人,如李云睿党派,知道他的决定,不要在此关头多做不必要的事。
批复了回信,他双手交叠,头微微仰起,梳理起思路。
虽然一切争端都围绕着前线战局,但显然京中才是纷争的中心。居心叵测者太多,也不乏忠臣坚持要打下去,相较之下,前线却是不难统调,比起京都,军纪在上,有薛易涛坐镇,没人敢叫板,声音齐得多。
庆帝想着将军王薛易涛这个人,倒真是难得。虽然心里对北齐恨之入骨,但绝不会因此感情用事。不必解释太多,皇帝说打,他就会打;两个字不打,他就绝不会动兵,到此地步,夸一句耿烈赤诚并不过分。
这种不会耍心眼的绝世名将太可遇不可求,正因如此,他才总是对令阳的婚事有所顾虑。对他来说,能心怀几分不忍已经难得,可那孩子太过执拗。或许少年意气便是如此,不到彻底恶果显露死撞南墙绝不回头,只是往往走到那种地步,再想回头,此生已无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