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全官途1 > 第398部分

第398部分(1 / 2)

>婆呀!

杨晓明开心地笑,想自己无论如何得把那两个名单分析出个结果,无论如何得给李向东一个满意的答案。

晚自修下课后,杨晓明打电话给李向东的时,他正在办公室等杨晓明的回复。他说,你回家,我去你那谈。杨晓明当然不好意思让李向东跑,他即使不是市委记,也是姐夫呀!他说,还是我去你那。李向东说,这也不知要谈到什么时候,你明天还要早起床,去你那谈,谈完了,你可以休息,不用再跑来跑去的。杨晓明也就不再坚持了。李向东又问了一句,你的茶叶喝完了吗?杨晓明说,晚我不敢喝茶,怕睡不着。李向东说,那你就壶给我。

到了杨晓明家,已经十点多了,他老婆给李向东开的门,说杨晓明在洗澡,就快洗好了。说着就给李向东茶,李向东嫌她的茶太淡,说,还是我自己来。这里原是杨晓丽住的地方,家具摆设虽然变了,但各房间的摆布却是不能

变的。

李向东去厨房冲水倒茶,见这外面的卫生间关着门,想定是杨晓明了,问,你怎么在这外面洗澡?杨晓明说,孩子刚睡下,怕吵醒了。说孩子不睡觉,跑来跑去的说话不方便。说他老婆好不容易才把孩子哄睡了。

这时候,李向东的手机响了起来,是杨晓丽打来的,她准打过电话回家,见李向东不在家,才打他的手机。

她问:“你怎么还没回家?”

李向东说:“我在杨晓明这。”

杨晓丽问:“出什么事了?”

李向东说:“没出什么事。”

杨晓丽就问:“没什么事,你怎么跑他那去了?”

李向东说:“我跑他这来奇怪吗?他是你弟弟。”

杨晓丽说:“不奇怪才假。这时候,他应该准备睡觉了。当老师的都要早睡早起,你别影响他睡觉。”

李向东说:“我就说几句,说完就走。”

杨晓丽说:“几句话不能在电话里说吗?”

李向东心里真有点郁闷,想这小半天的,见了谁都要向别人解释个没完,于是,说,你信也好不信也好,我也不想多说了。杨晓丽说,你别放电话,你没鬼,为什么不敢说。李向东说,我怎么是不敢说呢?我说了你不信,我还说什么呢?

说着电话,杨晓明推开卫生间的门出来,李向东就像见了救星一样,对杨晓明说,你姐叫你说话。杨晓明问,她叫我说什么?李向东说,想证明我是不是在你这。杨晓明便“哈哈”笑。杨晓丽在电话里叫,我什么时候叫他证明了?什么时候怀疑你了?杨晓明接过手机,杨晓丽那边已经挂了。

他就笑嘻嘻地看着李向东。

李向东问:“你笑什么?”

杨晓明说:“你还说你不怕老婆,我看你比我还怕我姐。”

李向东说:“我怕她?我是懒得跟她说那么多。”

杨晓明按了手机的回拨键,说,姐呀!你这管得也太紧了?杨晓丽说,我才懒得管他!其实,她已经听到杨晓明说话的声音了,知道李向东真的跟杨晓明在一起了。李向东和杨晓明在一起,她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她说,别谈太晚了。你明天还要班呢!杨晓明说,我又不是三岁小孩了。杨晓丽就叫杨晓明把手机给他老婆,说要跟她说几句。杨晓明不傻,知道杨晓丽是想从他老婆嘴里了解他们谈的事,就说,她睡了。忙把手机挂了。

杨晓明已经把李向东找他的用意告诉他老婆了,他不想杨晓丽太早知道这件事。杨晓丽总对他不放心,总认为他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如果,她知道李向东想要给他换一个岗位,她会不出面干涉?她是李向东的老婆,又是他

姐姐,李向东当然会听她的。

李向东坐在沙,吃着自的浓茶,等着杨晓明谈他的看法。杨晓明看了一眼站在一边的老婆,说,你去看看孩子。他老婆便知道他故意要支开她,说,我听听不行吗?杨晓明说,有什么好听的!他老婆这才很不情愿地回房间了。

李向东说:“说,越简洁越好。”

杨晓明说,这项活动,主题很鲜明,就是培育市县人的拼搏创业精神,因此,大讨论也好,大宣传也好,以及以后所要开展的一系列活动都不能偏离这个主题。但是,看了这选定的五个典型,有些却是偏远这个主题的。

杨晓明说,虽然,可以再从他们身挖掘出一些适合这个主题的东西,然而,不能不承认,有些东西是不能硬堆砌的。尤其是一些历史人物,大家从一认识他们开始,就曾被他们的事迹感动过,就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式,现在硬要再加入一些新原素,反而显得牵强附会,反而给人一种虚假,一种目的了。

杨晓明说,我认为,树立这几个典型要定一条基本线,先,要与拼搏创业有关,其次,人物相处的年代不要太久远,近一点的人物还有许多挖掘的空间,可以根据活动主题,挖掘出新的东西。

杨晓明说,当然,也不能太新,新的人物往往会引起争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树了许多典型,市县的我不太清楚,就全国来说,很多典型的寿命都不长,过个三几年,可以就出事了,就倒下去了,大家心里可能会有阴影。所以,还是盖棺定论最好,选那些已经故去的。

他说:“我在这些名单里选了三个人,有两个是在五人名单里的,有一个是在十人名单里的,也就是说,有一个人十进五的时候,被筛选出来了。”

李向东点点头。

他对杨晓明的话有些感兴趣了,想这家伙并不像她姐姐说得那么无知没谱。

鲜花鲜花鲜花!

正文 第七八六章 第三个典型

杨晓明把他选的名单递给李向东。

他说,第一个人,应该是没有争议的,民国初年就从国外回来办企业了。这种拼搏创业精神,这种爱国爱乡的精神都是值得所有市县人学习的,也包括市县藉的华侨乡亲。

他说,第二个人,是改革开放后,为家乡公益事业捐巨资的香港乡亲。老实说,这个人物,在拼搏创业方面显得弱了,或者说,以前,宣扬他爱国爱乡多了一点,说他捐了多少多少钱,办了多少多少公益事业。这个人物对市县的影响很大,不选入说不过去。但是,这次,可以在他创业多下笔墨,多挖掘他如何在香港创业,如何把企业自己的企业展成连锁店,展成跨国公司。其实,这也是一个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就没有后面捐资支持家乡。

杨晓明停了停,咳了一下,仿佛有些许信心不足的样子。在是否选定第三个典型时,他是犹豫过的,毕竟,这个典型没有十进五。本来,他是想在十进五的五个典型里再找一个的,后来在十个典型的简介里现这

个典型后,反而觉得这个典型更具说服力。

然而,杨晓明很清楚,这筛选十进五的人绝对不是他等之流的人,或许,还是某一个团体的意见,又或许,是李向东的意见。他把一个不能十进五的典型弄进来,也既是否定了那个人,那个团体的意见。这是非常冒险的。

最后,杨晓明还是决定按自己的思路把这个典型弄进来。他想,也许,正是因为自己的否定,才更显出自己见解的独特。

杨晓明说,第三个人,也就是在十选五时,没被选进来的。为什么我要选他呢?前面两个人都是华侨港澳同胞,本土总得要有一个典型。我们弘扬的精神不是要大家到国外去离开家乡创一番事业后,再返回来建设市县。

杨晓明说,在十选五的五个典型里,也有两个典型是很有些说服力的,但是,不适合盖棺定论的标准,而且,他们的成绩也就是这十几二十年的事,我选的这个人,却是一辈子都在拼搏都在创业。

杨晓明说,他所处的时代比较特殊。改革开放没多久他就去世了,可以说,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世纪五、六、七十年代。或者,正是这个原因,他才在十进五中落选了。

他说:“我认为,我们必须尊重事实,时代不是每个人可以改变的,但是更要注重这个人在这种特殊的年代里在干的事,所表现的一种精神。”

他说,这个典型,一直在农村的最基层,一直带领农民寻找一条致富的道路,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到高级社、到人民公社这段时间,他相信这条正确的致富道路,带领农民一步一步向前走,后来现,这条路似乎行不通了,又选择了包产到户。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