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次来京城过年,她没打算回去,想和府上小辈们好好相处,一大把年纪了,整天算计来算计去的也没什么意思,自己这把老骨头,还能有几年活头?若是不抓紧机会与儿孙们留下些美好的回忆,哪天把自己算计翻了也没人收尸,那才叫凄凉,这辈子便白来一遭了。
云安曜趁机道:“那么,我今天便当着黄老夫人的面求娶你们家妙瑜,还望您恩准。”
不是因为喜欢黄妙瑜,也不再是因为愧疚,而是他觉得黄妙瑜是自己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这个转折点让他在一夜之间就长大了,懂得何为责任,何为担当,更懂得如何才能做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娶她过门,一则是因为他之前承诺过,二则,是想让两家关系更和睦。
马上就要跟随父亲去北疆了,他不想自己走后,两家还在因为这件事僵持着。
黄老太太没意见,“如果你小子真有诚意,那就看日子过六礼吧!”
见云老太太默认,范氏犯了愁,老太太今天怎么一反常态了,曜哥儿要真娶了黄妙瑜,往后没有子嗣该怎么办?
云初微看着两位老太太,又思忖着云老太太目前的神态和之前说出来的话,约莫猜出了几分猫腻来。
看来,这就是所谓的“以气度讲和”了。
黄老太太的感染力不是一般的大,竟然能让云老太太这种蛮横不讲理的人破天荒地为了比“气度”而一反常态,装起贤良大度来。
得到了两家老太太的首肯,这桩婚事便板上钉钉。
原本以为会闹得不可开交,没想到以讲和收尾。
刘氏松了松手中绞紧的帕子,脸上有些臊得慌。
婆母身上那种浑然天成的气韵,她这辈子怕是都学不会了。
事情就这么圆满结束,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黄老太太去厢房看了看黄妙瑜就带着刘氏回去了,不想让她在这边又跟人闹起来。
云老太太也带着范氏准备打道回府。
范氏问:“母亲之前不是一直不同意曜哥儿娶黄妙瑜的吗?怎么到最后突然转变了态度?”
云老太太道:“双眼瞎了可以治,身子骨不好可以医,只要曜哥儿心甘情愿,咱们这些做长辈的,就看开些也无妨。”
范氏再一次呆若木鸡。
这老太太,换人了吧?
赫连双把云安曜唤了出来,找个没人的地方坐下。
“云大公子。”赫连双看着他,“你是心甘情愿娶妙瑜的吗?”
“当然。”云安曜道:“若非如此,我也不会当着两家长辈这么求娶了。”
有的话,赫连双不好说得太过,“如果你是诚心求娶,那我就放心了,希望以后你能好好对妙瑜,她也是个可怜人,身子不好又双目失明,若以后还不能得夫君好好对待,我这个做好友的也于心不忍。”
“公主放心,我会对她好的。”
——
赫连钰来的时候,许菡正打算跟着许茂离开国公府。
三人在院子的月门处遇到。
许茂给赫连钰见了礼就先走一步在外面等着许菡。
“许姑娘。”赫连钰彬彬有礼,面上挂着浅浅笑容。
许菡想起上回赫连缙对他说的话,脸色有些不大好,客气地福了福身子,“民女还有事,就先告辞了。”
“姑娘请留步。”赫连钰转过身来,看着她的背影,到底没忍住,出声挽留。
“三殿下还有事?”
赫连钰缓了缓,“我还记得上次因为马车相撞地事,为了给姑娘赔罪,特地送了姑娘一把钥匙。”
许菡心神有些慌乱,那把钥匙被她弄丢了,赫连钰该不会真是来兴师问罪的吧?
“可是姑娘好像从来没去过阳宁街赏花,为什么?”
“我……因为……”
许菡正在飞快搜索应对之策,斜刺里突然跑出个丫鬟,气喘吁吁地道:“许姑娘,许公子那边出了点意外,您快随奴婢来。”
许菡大惊,“我哥哥怎么了?”
“奴婢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楚。”那小丫鬟很急迫。
许菡不得不先顾许茂,歉意道:“三殿下见谅,民女是真有急事,就先行告退了。”
话完,也不等赫连钰反应,就跟着那小丫鬟急匆匆往小道上走去。
越走越觉得不对劲。
奇怪,哥哥不是出了国公府吗?
这丫鬟怎么把她带到另外一个方向来了,而且这地方似乎还有些…眼熟。
“姑娘,到了。”
小丫鬟停下脚步,许菡抬头一看,院门上三个大字“聆笙院”。
这是…这是二殿下的院子,上次她送衣服的时候来过一回。
许菡头皮发麻,问小丫鬟,“你确定我哥哥在里面?”
话还没说完,就听到院子里传来许茂的声音,似乎在赞美某盆花竟然在冬天盛开,实在让人惊艳。
许菡抬步走了进去,见到赫连缙和许茂并排站着。
两人面前,竟然有一盆牡丹之冠“姚黄”,那花不仅在冬天开放,还开得极其艳烈,嫩黄的颜色楚楚动人,好似屹立寒风中的美人,在不属于它的季节绽放出最能惊艳世人的美。
许菡惊呆了,二殿下竟然能让牡丹在冬天开花,哥哥本来就是个花痴,能被这株牡丹吸引也无可厚非了。
莫说哥哥,就连她看到了也挪不动脚。
见到许菡进来,赫连缙不着痕迹地勾了下唇,“许姑娘。”
“二殿下。”许菡回过神来,脸颊有些红红的,难得的呈现几许娇羞之色。
赫连缙看得心神一荡,心中早就把他家菡儿抱进房里一顿搓揉了,面上却还得继续装君子,“过来看看,这株牡丹如何?”
许菡道:“不愧是花王,国色天香,非它莫属。”
难得爱好相同,许茂似乎与赫连缙很有共同话题,一会夸夸这株牡丹培养得如何如何精细,花开得如何如何明艳,一会又向赫连缙讨教培植方法。
完全把许菡这个妹妹孤立在一旁。
许菡哭笑不得,果然是个花痴,有了花就忘了妹妹。
那二人聊了好一会,赫连缙便大方地道:“既然许公子喜欢,那这株姚黄便送给你了。”
第121章 及冠封侯
许茂一脸的受宠若惊,“二殿下,这花太贵重了,我不能收。”
“听闻许公子才华横溢,本皇子早些年净顾着游山玩水了,尚书房的功课全给落下,若是今后能得许公子稍加指点,本皇子功课一旦进益,我父皇会很高兴的。”
上回许茂生辰,赫连缙想办法把那株玫瑰送了出去,许茂果然喜爱得紧,每天除了读书之外,一门心思都扑到那盆花上去。
赫连缙知道以后,马上出动自己的人到处搜集名品,眼下这盆姚黄,并非他亲自培植,而是从一个很有名的花农手里高价买来的,到了国公府,又请教了刚来的花匠路三,才能保证姚黄在冬天开放不被冻着。
许茂越发恭敬,“二殿下抬举草民了,草民胸中这点墨汁比起尚书房的老先生来,实在微不足道。”
这是想让赫连缙去请教尚书房那些个从内阁出来的大佬。
赫连缙状似头疼,“本皇子一向洒脱惯了,不喜欢老先生们墨守成规的那一套,难得与许公子投机,一向不思进取的我竟突然来了兴致,不知许公子能否全了我这份心思?”
“这……”
许茂虽然是个读书人,却不迂腐,什么“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他从来不这么认为,但也绝不是攀权附贵之人。
出门前,祖母就再三叮嘱,借住在东阳侯府,能接触到权贵的机会多,让他不能被一时的眼前花迷了眼,要坚持住本心。
不是不赞同他往上爬,而是不赞同他以结交权贵的方式往上爬,这种法子得来的富贵,往往伴随着看不见的危机,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