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和拉着她坐下,又让女婿外孙女们都起来。
“这些年你也受苦了,你身体可还好?女婿呢?好就好,我就放心了,亲家身体可还康健?”
女婿哽咽着:“我爹娘几年前就走了,饿死的。”他搂着怀里的女儿,“孩子、孩子也只剩下柳儿,二妞没了,大妞被我给卖了,爹你别怪我,当时真的过不下去了,有人牙子买女娃儿,说要送到大户人家里做婢女,作婢女苦,可好歹有吃的有喝的,我、我就把孩子卖了,现在却找不回来了……”
“过来,外公瞧瞧。”瑞和又对其他几个孙子招手,“你们也过来吧。”
王丰收眼睛微亮,赶紧将孩子推过去,“爷喊你们呢。”
外孙女只剩一个,内孙子里王丰收的小儿子山子病死了,只剩下长子贵子,大儿媳妇憔悴苍老得不成样子,眼睛像一潭死水。二儿子王丰年死于战场,二儿媳妇带着女儿改嫁了,留下虎子一个孩子,现在被大儿媳妇带着。王丰盛孤身一人,下巴留了胡子,看起来稳重了很多。
瑞和简单看一看孩子,让下人带他们下去吃东西。
等孩子离开,他才收起笑容:“几次三番要见我,到底是什么事情?”
“爹,多年离别,我只是想一家团聚。”王丰收苦笑。
王丰盛跟着点头,他跟以前一样不是很会说话,只说:“爹,我想来伺候您。”
王冬雪只隐约听兄弟们说过一些父子离心的内情,那些经过粉饰的解释让她以为过去发生的都是小事,在生死面前还能多计较什么呢?大家都能活着重逢,那就摒弃前嫌重新团聚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瑞和摆手:“冬雪,你不知道当年发生了什么,我可不敢再与你这两个兄弟成为欢喜和乐的一家人。”
“爹——”王冬雪急道,“我不晓得发生了什么事情,可什么能比一家团圆重要呢?这几年我每当熬不下去了,就想起您和娘,还有丰收丰年丰盛他们,就觉得自己又能继续往下熬了。那个年月多惨啊,我们走啊走啊,饿得吃土吃树皮,心里就有一个念头,活下去!活下去!以后能与家人重逢,爹啊!那么难的时候都过来了,如今还有什么事情不好看开呢?我们终于能够一家团聚了,您就原谅大哥小弟他们吧!”
第747章逃荒路上的父亲
见女儿哭得悲惨,瑞和叹气:“冬雪,那一年的确苦,谁都是那么走过来的。可有些事情不是时过境迁就能不再计较的,当年我已经与你的兄弟们计较好了,分家!以后桥归桥路归路,如今重逢,知晓对方都还活着就算了,更多的牵绊就算了罢!”
“爹!”王冬雪还要再劝,瑞和摇头:“你单知道我们有了矛盾,为何不问你的兄弟我为何要这么做?既不知详情就莫要逼迫我了,能够见到你,爹很高兴,你莫要让我以后连你都不想见。”
王冬雪吓得不敢再说。
“难得相聚,就留下来一道吃饭吧!”
饭菜丰盛,见孩子们吃得狼吞虎咽,瑞和没有多说,只让人继续上菜,让他们吃个满足。吃过饭,瑞和就要去练兵了,他让王冬雪夫妻与外孙女留下来:“多住几天吧!”
“爹,让孩子们留下来陪您吧。”王丰收忙说。孩子们应该也受过教导,七嘴八舌地喊爷爷,想要陪爷爷。
“不用了,你们都回去吧。丰收,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当年我就死了心,如今亦然。孩子的确无辜,但我不想再见到你和丰年,你的孩子你自己负责教养,不用指望我,若是以后他们遇到什么生死困境,再来找我也不迟,日常里我也不想多见他们,你们要怪我心狠绝情也好,我的确狠心,只要看到他们就想起你们这些不孝子,就堵心难受!走吧,都走吧!以后没事别再来了,别到时候闹得不好看。”
“爹,我知道我做错了,可都过去几年了,连老二都没了啊……”王丰收眼睛红红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我还记得当年你被征兵走的时候说的话,你说等你建功立业,让我不要后悔。如今我的确没有后悔,你呢?”
这话就像一巴掌扇在王丰收脸上,走的时候他的脸色很难看,他高估了他爹对孙子的感情,低估了他爹对他与弟弟们的恨意。
时光没有消磨掉那些恨,分离也没有让对方重燃对亲情的渴望。爹还在恨着,哪怕现在爹成了将军,出人头地了,有了偌大家业,也不曾想过为了后继有人而原谅他们。
等他们离开,瑞和才将往事跟王冬雪说:“我与你兄弟的事情,你以后莫要再管了。”
王冬雪真是被吓到了,她完全没想到真相如此不堪,她甚至手臂都起了鸡皮疙瘩,她想不到这些天对她关怀备至的哥哥原来做过那种事情!还有沉默寡言的三弟,她还曾因为得知三弟丧妻而安慰他,哪里知道钱氏的死不是意外,是被杀掉吃了!她的心一阵阵发凉,逃荒路上她不是没有看过人吃人,可她从未想过这种惨事会发生在自己娘家。
瑞和又问她这些年的遭遇,原来王冬雪他们也被成王军救济了,他们运气好一些,遇到的是其他赈灾的负责人。女婿胆子小,也不放心妻子和女儿,便没有去参军。他们被带到救济所,后来被安排着去种田,种了一年后听说老家旱灾结束了,便回乡去了。
“我派人去找过你们,没找到。”瑞和皱眉。
“兴许是错过了,这几年到处都还乱着,我也回王家村看了,好些人都还没有回来,房子都坏掉了。我是先遇到大嫂他们了,大哥派人来接大嫂,又说是找到爹你了,我就跟着过来了。”王冬雪说她想留下来多住几天,到时候还要回乡去,“地里离不开人呢。”
原身以前就很疼爱这个女儿,瑞和让她安心住下,回家的时候以后再说。
下午他就去练兵了,一去就是三四天,回来后他给女儿一笔钱,让她拿去做生意:“我给你买了间铺子,你想做什么生意都成,以后就留下来吧。以前家里没什么钱,你成婚时也没给你多少嫁妆,这铺子就当补给你的嫁妆了。现在还乱着,你和女婿回老家我不放心,出什么事来不及救你。”
王冬雪感动极了,父亲出息了富贵了,对她的心却仍同以前一样。娘、娘要是还活着该多好!现在就能当上老太君享福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得知这件事,王丰收咬紧牙关,深吸一口气才压下情绪。
“孩子他爹,怎么办啊?”妻子问。
“冬雪留在将军府,你有空就去看她,不要疏远了,以后有事还得靠着冬雪帮忙。”
“好好,我知道了。”
等妻子出去,王丰收重重一拳砸桌子释放情绪。他现在虽然看着挺受重用的,但如他一般的同僚太多了,他有时候真的争抢不过,如果能到他亲爹麾下,前途必定会更好。现在大家都说,成王殿下赢面很大,再不济也可以自己在北边称帝。成王做皇帝了,底下人不就也能跟着鸡犬升天?他爹现在就已经是将军了,以后难道不能拿一个侯爷国公当当?他是他爹的长子,长子啊!爹成了勇迅将军,多么荣耀啊,为什么就不肯原谅他培养他?以后将王家彻底改换门庭,多好啊!
“老固执,老固执!……”
瑞和大概知道王丰收心中的想法,可他凭什么配合对方?他拼死拼活杀出重围得到今天的地位,为的是让自己后半生过得舒坦一点,有没有继承人都无关紧要。
不过王丰收的行为到底还是让别人看见了,同僚来问瑞和,瑞和都直说父子缘尽,没甚好说的。他手下有一千多兵,数量不算多,却是成王军中唯一的弩箭军。两年前他设计出弩箭,在成王过寿的时候钻营到宴会上,亲自献上作为贺礼,成王大喜,将这个项目交给他,让他负责批量制造。
那时候他不过只是一个小小千户,根本不是成王的心腹,弩箭要紧,成王还派了自己的心腹去做监管。后来瑞和将那人挤出去,将弩箭项目搂在自己身上,不让别人染指。想要出头,实力与心计必不可少,瑞和苦心经营,成功成立了弩箭军,自己是唯一的统领。
靠着弩箭,瑞和终于在成功眼前挂上号,后来也借此立下大功,射中庆王。成王夸他“英勇迅捷,取敌首于千里之外”,将他射向庆王那一箭大夸一番,封他做了勇迅将军。
既然瑞和都怎么说了,外人也不好多说什么。倒是王丰收偷鸡不成蚀把米,他的顶头上司听说了他的瑞和的关系,面上虽没说什么,却不再信任王丰收了。大家都在成王殿下麾下,大家肯定存在着竞争关系,不过现在正是齐力为君上卖力卖命的关键时候,表面上大家的关系自然都是“不错”的,那位将军跟瑞和的关系就是这样。他可以培养一个心腹,却不能培养一个竞争对手的亲生儿子做心腹吧?王老四倒是说不认儿子了,可谁知道是真是假?哪怕是真的,王丰收这么殷勤地想要认爹,这就刺了他的眼,怀疑王丰收的忠心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短时间内王丰收没发现顶头上司的心思,等时间一长就突然了悟了,气得他眼前一黑,险些晕过去。他的妻子倒是常去找王冬雪叙旧,王冬雪是头一回做生意,一直在铺里忙着,并没有答应大嫂的请托。
又过了三年,大元朝、静海王与成王三方势力僵持不下,谁也奈何不了谁。静海王直接称帝立国,建立大晟,自称晟元皇帝。成王见三方分不出高低,也无奈放弃,慢一步宣布立国称帝,成立燕国,自称大燕皇帝。大元朝那边无可奈何,三国鼎立之势就此形成。
成王称帝了,一众追随者也被论功行赏,瑞和还得了一个侯爵,称勇毅侯,赐住勇毅侯府,其他赏赐若干。因他在制造上能力卓越,燕帝还将工部给他管理,让他做工部尚书。新官上任三把火,瑞和将三把火烧在工部军需处,他将弩箭再次升级,后来做出玻璃,用玻璃制出望远镜,还改良了旧式大炮等。这几把火烧得实在,燕帝龙心大悦,赏赐了他许多金银,夸奖他是国之栋梁。
直到这个时候,王丰收仍然只是一个千户,他实在不甘心,做了许多努力要往上升,但全都失败了。
就在这时候,有人偷偷找上了他,为他点明了他目前的困境。王丰收这才知道,怪不得这两年自己毫无寸进不说,将军对他越发疏远,同僚们对他也只剩下面子情,他总是想不通症结是什么,原来是因为他跟他爹的关系!
“说起来我与勇毅侯是父子,可他并不认我,我一点实惠都拿不到,反倒是葬送了自己的前途!”王丰收又气又怒,早知如此,在知道勇迅将军就是王老四,是他爹之后他就不凑上去了。
“如今,你的困境想要破除很难,除非勇毅侯去世,你与他再无牵连,否则你将一辈子受到你们血缘关系的连累,不会有人愿意信任你培养你。”
听到这话,王丰收咬紧牙关,捏紧拳头。
第748章逃荒路上的父亲
好友见状心中得意,继续将腹稿以一种怜悯可惜的语气说出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即使他死了,你的人品也早就被践踏得一文不值,你应该知道,你们父子决裂的原因其实已经传出去了,军中不少人都知道内情。其实在我看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你当时那样做,也是情非得已。说起来,那个年月实在难捱,就我知道的,也有不少人为了活下去做出了一些错事,唉,天意弄人啊!现在天下太平了,那些个文人又讲究起什么仁义道德,恭顺孝悌的木头道理来,走错一步路说错一个字,就肆意批判,要我说他们都是吃饱了撑着了!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人活在这世上有些事情就得妥协,只是你这事实在难办,其他人虽与你一样也有类似的罪过,但他们不像你,有这么一个有权有势的亲爹,勇毅侯不认你,又放出了风声,这事分明只是小事,传来传去也就成了大事了,你的名声啊,算是彻底坏透了!即便勇毅侯死了,想来你要出头还是难如登天,以你的本事,实在是可惜了!可惜啊可惜,可叹啊可叹!”
新交的好友这番话真真是说进王丰收的心里去了,他第一次这么恨他爹还活着,为什么还能活着呢?不止活着,竟然还混得比他还要好,简直不可思议!
他们三兄弟参军第二年,老二就在战场上被砍了头,他谨慎小心些,勉强保住性命,老三在钱氏死后大概彻底没了念想,在战场上横冲直撞的,反倒是阴差阳错立下军功,跟他一起活了下来。不过老三没心思钻营,现在职位也比他低。
在看见爹之前,王丰收没想到自己的未来会这般黑暗看不见光明。要是爹死在灾荒中,没有成为勇迅将军勇毅侯就好了,他不需要爹的荣耀,他的前程可以自己去争去抢……
这么想着,王丰收便觉得自己已经陷入无解之局,整个人如困兽一般,眼睛都怄红了。
这时,好友见铺垫得差不多了,便为王丰收指明了另一条路。
“在燕国,已经没有你发挥的余地了,你的未来已经能一眼望到底,可老话说得好,树挪死人挪活,你本身才能优秀,燕国不能容你,何不到别处寻求生机?”
王丰收浑身一震:“你、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丰收啊,我们之间是什么交情?是你帮我掩下军饷的事情,这份情我永世难忘,若不是看在这份交情上,今日我也不会与你说这些。”好友将酒一饮而下,把酒杯往桌上重重一放,目光灼灼地看着王丰收,“我的祖籍在西延,那里才是我的家乡,有朝一日我必定是会回去的,在我回去的时候,我会带着我的价值,回家乡再谋一番成就!丰收兄,你若是信我,我便带你一道走一条康庄大道!”
王丰收眼神不停闪动。他不是傻子,听得出对方的意思,西延是如今的晟帝、以前的静海王封地下的一个郡,原来一直被他因为至交好友的人,竟然是晟国的细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圣人心有丘壑,目前正求贤若渴,只要能立下功劳,封赏爵位唾手可得。”好友盯着王丰收,“你是否有勇气胆量,与我一道谋那泼天富贵?”这个圣人肯定不是指燕皇了。
王丰收纠结了许久,最后终于沉重点头,应了下来。是了,他在燕国已经没有晋升余地了,不如换一个地方若是晟帝能够一统天下……他的呼吸重了起来,燕国没了,所谓勇毅侯又算得了什么?到时候谁还会拿他与王老四的关系说事?到时候他会高高在上地俯视着王老四,像王老四之前蔑视他那样,这样一想,他就觉得激动得浑身战栗。
好友斟满酒与他碰杯:“如此便说定了,荣华富贵,我与你共享!”
酒杯相碰,酒液洒出来,酒香四溢。
在那之后,两人就开始商量如何窃取到有价值的情报,好与大晟皇帝表忠心。筹谋来筹谋去,他们定下了一条最好的路线,那就是从勇毅侯身上下手,窃取弩箭与望远镜等制作工艺。若是能通过勇毅侯拿到大燕的边境布防图,那就更妙了。
为此,王丰收将脸面卷吧卷吧踩在脚下,再次前往勇毅侯府献殷勤。
大燕立国之后,为了弥补多年战争消耗,便开始大力发展农业,重建商业。瑞和抱负不高,今年他都五十多岁了,有权有名,这日子过起来还算舒坦。他废了许多功夫找到原身的妻子周氏的埋骨地,为其迁坟,老家的田地他也没功夫去打理,干脆全都捐给族里,助王家村重建。
当年跟着他的老村长的儿孙以及王老九等人,多年下来死的死伤的伤,大燕稳定下来之后,他们想要回乡去,瑞和帮他们销掉军籍,给他们钱财助他们返乡。
他在工部十分清净,冷眼看着其他同僚争权夺势,半点不参与。
说句实话,等哪天不需要打战了,现在蹦得越高的人以后死得越快。做帝王的人都这样,战时自然器重依赖你,称兄道弟,等到一切尘埃落定,他就会看捏着军权的人不顺眼,想要收拢军权实现中央集权。瑞和从来不去参与争夺,等立国后他第一时间以老迈为由卸掉名下军权,他领的兵实在不多,弩箭造价高工艺复杂,现在还无法大批量制造,弩箭军的数量一直维持在两千左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当时燕帝大笑,指着他摇头:“你啊你,弩箭为你首创,弩箭军除了你还有谁能统领?”驳回了他的请求。
驳回就驳回吧,反正自己的忠心已经摆给燕帝看了,瑞和便安心地窝在工部,当个聋子瞎子,好似对外头的动静毫无反应,对其他人的拉拢无动于衷。
直到这一天王丰收再一次来勇毅侯府拜访他,再次摆出要与他重续父子亲缘的姿态。瑞和对王丰收也算小有了解了,这个人有野心,以前的种田生活可能限制了他的野心,如今这种环境解放了他的天性,他似乎天生就有钻营的本能。瑞和虽然对外称与王丰收王丰盛早已恩断义绝,但父子血缘关系摆在那里,他还是得关注着王丰收,就怕被牵连。
王丰收再次来求他的原谅,似乎将上一回他的拒绝都忘记了。瑞和对他是有戒心的,琢磨着他是不是又有什么算计?
“帮我盯着他,看他与那些人接触。”瑞和对亲兵说道。
“遵命!”
因藏了试探的心思,瑞和便不再坚决抗拒,十次里有一二次会让王丰收进府,与他见面。王丰收低头小意逢迎,百般示弱千般讨好,瑞和似乎有些松动,开始给他两分好脸色。王丰收欣喜若狂,同时又心生怨怼。如果爹早前能这样不就好了?他也就不用背叛燕国,整日里提心吊胆。
“陛下,臣多年未曾回乡,想告假三个月回乡看看。”瑞和给了王丰收一个绝佳机会,相信等回乡过一回后,他原谅王丰收也就更顺理成章了。他倒要看看,王丰收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燕帝大方地同意了,还下发了不少赏赐。其实称帝之后这些日子里,他过得并不舒服。晟国和大元那边频频骚扰,细作杀也杀不完,他占据的地盘看着大,其实远不比上晟国与大元。在各藩王争斗得最凶的前两年,他的地盘中天素江以北那片地方还在闹旱灾,旱灾太过严重,死的人太多了,土地也无法耕种,无法为战争提供物资支援。这几年倒是恢复生产了,但为了安抚灾民,激励他们重拾生产,还得减负免税,几年下来,空守着大片土地却没有收入,燕帝手头着实有些紧。
“那边已然恢复生产几年了,赋税却一直收不上来,你回去探亲,顺道帮我查一查吧。”燕帝给瑞和发了任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这可是个得罪人的工作,要知道立国之后,计相即财政大臣是燕帝的小舅子,孙贵妃的兄长。这孙贵妃便是当年的孙侧妃了,瑞和从当初的图总旗如今的图指挥使手中得到过他们被强征入伍的真相,便是这孙相贪墨了抚恤款,空手套白狼强征难民入伍,又借着名额向当初的成王寻求拨款——当然了,当年图总旗跟瑞和说,这只是他的猜测,后来瑞和有了势力后也专门去调查过,真相八九不离十。让人愤恨的是,那位孙大人靠着裙带关系不停高升,等成王称帝,他竟然也混上了计相的位置。
面对这位孙相,瑞和从未停止过报仇的念头。因着孙相数年前拿道命令,不知道多少难民被逼入伍,伤亡无数。跟着瑞和一起参军的王家村人,也是损失惨重,老村长两个儿子一个孙子,死得只剩下一个儿子,王老九也死了,三个儿子只活下来一个……后来,他也查到了原身好友王秋分一家人的下落,那一年王秋分鼓足勇气带着一家人逃走,后来被抓住,成了被杀鸡儆猴的那群鸡。
本来他们不用死的,哪怕活得艰难些,等到旱灾结束返回家乡,家乡有房有地,苦力奋斗几年,日子就能恢复正轨。
瑞和尽量护佑他们了,可战场上刀枪无眼,谁都无法确保谁的性命。他送走了一个又一个眼熟的同乡人,那种失落与悲伤难以形容。在查到真相后,他对孙相的恨意就根植于心。
但他从来没有表露过自己的想法,连去年图指挥使难得回京述职时,两人聚会聊起往事,瑞和都说“应该是误会,孙大人清风朗月,当年的事情应该另有隐情”。他从未放弃过报仇,他的年纪不小了,在他死之前,必定会先拉着孙计相下地狱。
第749章逃荒路上的父亲
等了这几年,瑞和一直没有动手。没办法,孙侧妃当年就受宠,这些年又接连生育,总共生了四子三女。当年的成王妃被她压得直不起腰,所出嫡子又在早前动荡那几年里死于暗杀,成王说嫡子死于大元朝派来的细作,这的确为成王攻讦京城那位皇帝提供了又一依据,但对成王妃来说,儿子的死带走了她所有的期望。好在她娘家不是什么小门小户,在成王追逐霸业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于是成王称帝后成王妃也坐上了皇后之位。与此同时,孙侧妃成了孙贵妃,她的兄长自然也随着高升。
据说燕帝很宠爱贵妃,对贵妃的兄长也很信任。瑞和虽然只缩在工部,但他耳目不少,对朝廷上的事情了如指掌,比如他就知道财政的问题早就成为皇后一脉攻击贵妃一脉的重要话题,特别是北地的税收,一年年下来只收回那么一点点,都说是孙大人贪墨了。闹来闹去,却不见燕帝处置孙大人,可见他对贵妃的兄长很信任。
在这个时候,燕帝让看似做纯臣的勇毅侯“顺道”去查一查北地的税收,瑞和真的很想说“不顺道”。可是没办法,他只能应下来,然后试探燕帝的想法。经过试探,瑞和听出燕帝的意思,似乎真的只是想“查一查”。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看书网;http://www.kanshu4.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这就有些难办了。
果然,收拾行李回乡的时候,不少官员前来拜访他,皇后一脉与贵妃一脉的人都有,甚至计相府也派人来了,趾高气昂,非常放肆,说什么“侯爷应该知道该怎么办”。
该怎么办?瑞和表面上没说什么,客人挨个客气地送走,将懦弱不惹事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出生乡野,目不识丁,只有几分机敏与创意,燕国成立以来,当初的拥簇之臣无一不走上人生巅峰,烈火烹油,只有他每日埋首于工部,与谁都交好,跟哪个同僚都能喝上几杯,却与谁都不深交,与谁都说不上心里话。
——苦心经营多年的人设到此时已经根深蒂固,瑞和猜测自己拿到这个差事的原因离不开自己的人设。也许燕帝是看孙相被弹劾太多,心中不耐烦,便想着让他这个“纯臣”帮忙走一趟,走个过场,带回来孙相没有罪过的证据来堵其他人的嘴。
他的猜测没有错,贵妃宫中,燕帝安慰贵妃:“朕已经让勇毅侯去查了,他这人老实,不结党不营私,必定最为公正。”
贵妃感激涕零,跪地谢恩,被扶起来后又幽幽叹气:“说来都怪我兄长脾气太过耿直,平日里得罪了太多人,妾已经给家中递信,让妾的母亲多多训导兄长,让他收着些。”
“孙卿的性子朕明白,你放心便是。”
孙计相府中收到了来自贵妃的口信,孙计相得意一笑:“都是些跳梁小丑还敢与日月争辉,简直不知所谓!”
依附他的臣子连连赞叹,气氛一派祥和,直到一人有些忧虑地说:“圣人的心自然在相爷这边,可怕就怕那勇毅侯不识抬举。”
“你这是何意?”
那人说:“不知道相爷可否直到勇毅侯的出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不就是个泥腿子嘛!”有人不屑地说道。“谁不知道他以前就是个田舍翁,撞大运才有今日的成就。”
这话一出,在场的朝臣中就有一二人脸色不好,孙计相脸色也沉了下来。他招揽的人多,虽然文臣数量最多,但在他看来武官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想要让他的外甥继位,军权是必不可少的支撑。
“胡说八道!”孙计相沉声训诫,“英雄不问出处,我们身处局中,即便立场不同,堂堂正正地一较高低就罢了,也不必要用此等话语去辱骂诋毁对方,你的圣贤书都白读了!”
一同呵斥,将那人训得脸色青白,连连认错。
他们仗势做的事情,其实没有一件称得上“堂堂正正”,但话说出来就是孙相给的安慰和体面,那两个武官赶紧劝和,表示自己不在意,其他人再附和一番,气氛就重新热起来。
等会议结束,孙相喝一口茶:“让陈欢进来。”
陈欢就是方才说话不合时宜的那位,他灰头土脸地进来,孙相好笑地说:“好了,下回开口之前注意场合,我知道你是有口无心。”
一句让陈欢感激涕零:“相爷,您信我就好,我就是一时忘了分寸,以后必定不会再犯了……”
“成了,说说你刚才没说完的话吧,勇毅侯是什么来头?我怎么听你的意思好似有些不同?”
“相爷,我也是才想起来的。”陈欢也有将功补过的意思,赶紧将自己知道的都说出来,“圣人起事那年,军中兵士耗费极大,圣人将一部分征兵的工作交给您,您还记得吧?”
“当然记得,原来你要说的是这样?”孙计相笑了,“我知道勇毅侯就是那年征兵征进来的,你的话原也没错,他之前就是在田间种地的,名字就叫王、王老四吧?他这人也是好笑,现在身份地位远不同以往了,也不想着找人帮他改一个名字,要不然起一个字也成,顶着个王老四的名头,实在是粗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相爷您有所不知,勇毅侯他当年是那一批。”陈欢强调,“就是那一批,不太情愿的那一批。”他没敢说得明白,只挤眉弄眼,隐晦强调。
孙计相的笑容消失了,终于想起往事。在他看来,当年他那手空手套白狼称得上智计无双,兵丁征够了,他还得到一大笔征兵补贴款,那笔钱反手被他拿去南边购买粮草,让孙家在圣人起事的过程中立下大功劳!那笔功劳牢牢刻在圣人的记忆里,只要看见宫中的贵妃娘娘,圣人就不会忘记当年孙家为他鞠躬尽瘁,万般辛劳的忠心。至于那些被牵连的难民,他并没有放在眼里。都是些贱民,活着没多大用处,能帮上他的忙也是他们的福气。
如此高傲,高傲得理所当然。
“你的意思是他可能是郑家的人?”孙相皱眉。郑家那边实在烦人,皇后的儿子死了,他们郑家已经毫无依仗,偏偏还要跟他们孙家斗,整日里找些事情来烦人,前几年郑家就曾经将他强征兵丁的事情掀开,好在当时贵妃娘娘刚生了个小公主,圣人怜惜疼爱,对他也爱屋及乌,没有听信郑家人的谗言。
他当时将事情糊弄出去,称自己为了替圣人分忧的确多征了些兵,补贴款不够,有些兵丁的确没有没有得到应有的补贴,这是他的过错。真假混杂着说,圣人最后相信的还是他。郑家却似乎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咬着这件事不肯松口,手底下还有一个副将,据说当年全家都被强制征兵,全家死绝只剩下他一个人,那个对孙计相恨之入骨,平日里两派相争,就属那人冲得最前。
陈欢摇头:“应该不是,不过难保勇毅侯对相爷您怀恨在心,这一次圣人分派给他的任务与相爷您关系重大,您得防备他啊。”
“昨日我已经派人去警告他了,明思说了,勇毅侯看着胆怯怕事,并不敢反驳拒绝。”
“就怕他背地里藏着坏!”
孙计相的眼神慢慢变了:“你说得对,防人之心不可无。”
瑞和要回乡,王丰收也请假说要一同回去。他已经闲了许久,一请假上头就批准了。王丰盛不愿意回去,他不敢回去。他跟王丰收不同,没有多少野心,其实他也被排挤提防了,但他并不放在心上,反正俸禄照拿,有吃有喝,闲着就闲着吧。这样窝囊,被王丰收怒斥一顿,这才没精没神地说:“那我也回去吧。”
“给娘好好磕头,好让爹原谅咱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听了这话,王丰盛的脸色发白,咬着下唇点头。
“你想回就回吧!”瑞和没有拒绝王丰收在,这让他很高兴。
收拾了几天,瑞和带着亲兵和仆从上路了。大燕立国,以镇南府中的镇南城为国都,出镇南府后再越过天素江,就来到了北地。瑞和一路走得很慢,每到一处就要查当地的税赋,每次都要亲自巡查农田,再亲点当地收税部门的税赋登记册,再写折子送到镇南府给燕帝。他按照燕帝的意思,对有问题的账册视而不见,写的折子必定合燕帝的心意。背地里,他又将证据搜集起来,只有最信任的亲信经手,非常隐秘。
就这样,他回到了王家村。
北地灾区重建工作有专门的官员负责,瑞和插不上手,只能派人到王家村去显自己的存在感,让负责的官员不至于太过克扣。
看着与记忆中相差甚大的村子,瑞和叹一口气。
王丰收也感慨:“当年走的时候到处都是荒芜,连那片山林都是光秃秃的,如今再回来,看着到处都绿油油富有生机,儿子心里十分感慨。”
瑞和“嗯”了一声,派人去请族中的长辈过来。
过来的人却都跟原身都是同一个辈分的,当年那场灾难死了很多人,老人孩子死的最多,孩子们有的活了下来,可老人几乎都死绝了,现在王家村的“长辈”已经是原身这一辈的人了,数量也极少,才十来个。
他们都认识王老四,完全想不到王老四竟然成了侯爷,个个都很拘束。瑞和亲切地慰问过他们,很快拉近了距离,又询问王家村的情况,第二天又以王老四与妻子周氏的名义给族里送了两百亩祭田,拨款重修了宗祠,又为村里修了一个学堂,从县城里请老秀才过来教学。
第750章逃荒路上的父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除了王丰收,王丰盛与王冬雪他们也一起回来了,瑞和带着他们给周氏扫墓。迁坟后,瑞和还是第一次回来祭拜。在周氏墓前,王丰收与王丰盛跪下磕头,将额头都磕破了,瑞和似乎被触动了,在那之后对他们的态度越发和缓。之后办差事时,也分了一些活给他们干,俨然有一种培养儿子的意思了。王丰盛对事业没什么追求,他单纯为父亲原谅他而感恩戴德,做事非常尽心。王丰收心里藏着小九九,办事的时候就比较敷衍,干的活少,往瑞和跟前逢迎得多。瑞和冷眼看着,越发肯定王丰收有问题。
调查王丰收的人还没有成果,瑞和耐心等待着,所以一切等到回到镇南府后就会有结论。
这一趟探亲,因接了燕帝的任务,瑞和来回花了四个月,回到镇南府时已经是冬天。燕帝接见了他,赞赏他的工作,慰问他的辛劳,赐下诸多赏赐。用不着几天,燕帝就将他的折子丢给弹劾孙相的朝臣,孙计相下朝时傲气地扫了几眼对家们,嗤笑一声离开了,把其他朝臣气得七窍生烟。
“勇毅侯真是没有骨气,骨头太软了!”
“之前告诫他的话想来他一句都没有听见耳朵里,税赋是国家大事,长此以往如何得了!”
“勇毅侯也是没办法,我看其中必定有圣人的授意,勇毅侯从来只听圣人的话……”
不管外人怎么批判他指责他,瑞和关上门根本不理会。铲除孙相需要徐徐图之,在孙贵妃与孙相圣眷正浓的时候想要扳倒他们,那是白日做梦!夜深人静时,瑞和整理储物戒指里自己这些年逐渐收集起来的证据,将最新的孙计相贪墨税赋的证据放进去。
他在等待一个绝佳的时机,可他也知道,光是等待太过被动,有些时候主动制造机会。
很快,瑞和就等到了那次机会。
回到镇南府后,他对王丰收的态度越来越好,王丰收进出勇毅侯府的频率越来越高,仆人们甚至开始称呼他为“大少爷”。
大少爷啊,这个称呼太过美妙,让王丰收有一些飘飘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等到瑞和主动提出让他搬进来住时,王丰收几乎要飘起来了!住进来之后,果然畅快舒坦得很,上下出入都有仆人照顾,给足了他面子,满足他虚荣心。他在镇南城的确也置办下房产,但只是一个小二进的宅子,请了两个仆人而已。
富贵安逸让王丰收更加自信,他甚至能够出入书房了。
瑞和的书房里其实没有一点机要秘密,真正重要的东西他都放进储物戒指里随身携带。但为了钓鱼,他还是伪造了一份,王丰收自以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其偷到手,迫不及待地就给誊抄一遍,找机会送了出去。
这一送,瑞和的人终于看准了与王丰收接头的人。
那是一个跟王丰收一样的中级武官,燕帝是用武力打下来的天下,定国后封赏了不知道多少武官,武官一多就显得不值钱了,个个都盼着出头,可立国后打仗明显变少了,三方除了小规模摩擦,心中都卯足了劲要重建经济恢复生产,武官们就没有用武之地,国都镇南城挤满了想要谋求出路的武官,与王丰收联系的那人就是其中之一。
找到人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简单得多了,很快瑞和就知道那人是晟国那边安排的细作。
“王丰收的胆子真大。”瑞和笑着将情报烧掉,“既然他想要一份泼天功劳好过去投诚,那我就送他一份。”
王丰收首战告捷,既激动又得意,也许是霉运终于到头,幸运之神终于开始眷顾他,有一天他在路上得到一个信封,那是一个小乞儿送过来的。他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一张地图。王丰收立刻觉出不对来,当即与好友联系。他们努力研究,拼凑出一个地点,立刻前去查探,然后发现那竟然是一座铁矿!
那铁矿有人在开发,地点隐秘得不得了,周围连村庄都没有。若不是有那份藏宝图,他他们也不能在山旮旯里找到这么一个地方,这座矿看起来不像是大燕官方在开采,到底是谁在私采铁矿?又是谁将这个地方送到他面前来?
“不管了!管是谁送来的消息,只要铁矿是真的就行!”
不久之后,孙计相某一天去雅居听小曲,一个美貌的女伶抱着琴进来,很快琴声响起,撩人心弦。没有人知道,孙计相看着女伶递过来的信,脸色骤然阴沉下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的主子是谁?!”是谁?谁发现了他藏起来的铁矿,还找到他面前来了?!这么大的秘密被人发现,他的心砰砰跳,又惊又怒!
女伶手下动作不停,琴声依旧动听,红唇微启:“大人切勿动怒,妾的主子是带着诚意来的,若是您不嫌弃,七天后夜晚在淮河游船上,妾的主人恭候您的光临。”
这是要谈条件了。
孙计相目光深沉:“好,那就不见不散。”
女伶一曲谈罢,行礼后退出去,刚出门就被被捂住嘴拖了下去。孙计相吩咐:“撬开她的嘴,我要知道她背后的人是谁。”
严刑审问之下,女伶却什么都不说,找了个机会还撞墙自尽了。
“是死士。”孙计相转着扳指,“派人去盯住淮河上的所有游船,背后之人既然敢说出这个地点,此时定是查不到东西的,先把人埋伏进去,七天后我倒要看看,到底是谁要约见我。”
暗中操控一切的瑞和将所有都看在眼里,上早朝时他看见孙计相脸色比往日更沉,就知道晟国的细作已经跟他联系上了。面对晟国的威胁,孙计相会怎么做?燕帝信任他,多少人弹劾他都不为所动,所以瑞和捏着私藏铁矿这惊天大把柄也不敢用,就怕把自己搭进去。可这把柄如果落到晟国手里呢?如此把柄,不利用起来可就不符合晟国不停往燕国塞细作的风格了。塞多少细作,都抵不上一个正当宠信的计相有用!
照瑞和猜测,晟国必定会借此来威胁孙计相,如果孙计相不接受合作,这把柄就失效,孙计相此人也就没有用了。晟国肯定不介意拿这件事来打脸燕帝,砍断燕国一大重臣,想来对晟国来说也是光荣的成就呢。
若是由晟国揭开这件事,国内自家事牵扯到其他敌对国,敏感度不知道上升多少,到时候燕帝再信任孙计相也会有所动摇。丢脸丢到敌对国那边去,这种耻辱就算有孙贵妃帮忙求情吹枕头风,燕帝也决计忍不下这口气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这一计相当狠辣,不管晟国那边想怎么做,孙计相私藏私采铁矿的消息传过去,孙计相就甭想全身而退。从拿到铁矿情报后,瑞和就想过许多办法,借他国之手这个办法他也不是没有想过,但实施起来太危险了。现在王丰收自己撞进来,为他带来了一条干干净净的晟国细作的线索,将这个算计串联起来,瑞和真是松了一口气。
他的人一直盯着孙计相,那是在大燕还未立国时就派出去的人手,早就混进了孙府中,现在高低也是个管事了。虽不是近身伺候孙计相的职位,但好歹能给瑞和传来一些孙府每天的客人名单,谁进了孙相的书房,交谈了多长时间,瑞和都能掌握到。根据孙相这段时间接见的人员名单,瑞和挨个研究那些名单上的人对应的差事,猜测孙相应该是与晟国那边合作了,并且打算坑皇后一脉。
孙计相行事作风太差,得罪的人不少,皇后一脉就恨他入骨,瑞和听过一些风声,皇后生了五个女儿才得了一个儿子,宝贵珍爱得不行,那孩子却遇刺身亡,皇后一脉怀疑嫡子的死与贵妃一脉离不开关系,他们两家的仇恨不死不休。以孙计相的性格,卖一些燕国的消息给晟国时夹带私怨太正常了。也许在孙相看来,他这还不算卖国,是在清除异己呢!
果然,一个月后,皇后一脉的几个官员因为办事不利被参。
“朕不想听解释!朕只想知道好端端的税银怎么会被劫?”燕帝冷笑,“前一阵你们还谈何孙卿在税赋上办事不利,可孙卿负责的运税银工作从未出过这等差错,税银被抢,还不知道是谁动的手脚,此话你们敢拿来搪塞朕,朕都没脸听!”
将皇后一脉的人骂得灰头土脸。
“行了,原先想着分派一些税赋差事给你们,也好让你们知晓其中的艰辛,既然你们办事不利,那就将差事交还回来,还让孙卿负责吧!”
孙计相躬身领命,对燕帝的信任感激涕零。
瑞和冷眼瞧着孙计相意气风发的模样,除他之心更加浓烈。这样自私不忠不义的人,日后肯定会是大燕的一大蛀虫。瑞和安心等着拿孙计相通敌卖国的证据,在此期间王丰收仍然热心地往他书房里钻营,并没有发现瑞和看他的视线越发冰冷。
第751章逃荒路上的父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在有了一桩大功劳后,王丰收竟然没有死心,仍然想从瑞和这边拿到更多机密。瑞和找了个机会,借前朝某个故事告诫他,王丰收僵硬地笑:“爹、爹最近还读了史书啊,真厉害。”
“是啊,我的差事轻省,空闲的时候多,只能多读些书了。”瑞和盯着他,“这个故事是翰林大学士给我讲的,我觉得很有道理,你觉得呢?”
王丰收强笑着:“儿子也觉得有道理。”
“那我考考你,你觉得道理在哪里?”
“道理、道理……”王丰收暗自咬牙,“做臣子要忠诚忠义,不、不能背信弃义,背叛君主……”
瑞和缓缓点头:“你总结出来的道理还可以。”他露出笑容,“我一辈子都没有读过书,临到老了才来摸书本已经有些迟了,你还年轻着,要是有心的话就多读些书吧,书中自有教你乖的好道理。”